最新出现的这张侧颜照,应该是连拍模式,特意挑选了其中最棒的一张,不然快门真赶不上,原图看不清的话,放大截图,这下可以看清楚了吧?角度拿捏的实在是刁钻,正好下面就是“成都”二字,某个高速公路入口处。
这角度能够看到背负式进气口确实有鼓包,另外注意机头雷达罩与座舱盖之间,出现了一个多边形的贴片,也就是EOTS传感器端口,两边都有,一般都是覆盖在机头侧面位置,现在看来连顶端都覆盖了一部分,这就是前期提及的,态势感知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近距离“狗斗”早已成为过去式。
同时配合巨大的腹部弹舱,携带更多的弹药,直接超视距发起攻击,干就完事了,哪有那么多的磨叽事,更何况目前展现的机动能力实在是过于变态,U型发卡弯都出现相应的视频,可见其机动能力与传统印象是不同的,如此庞大的身姿,转弯却如此灵巧,还想如何?
放大图片后,能够清晰地看到尾喷管的造型,乍看之下喷管是呈现倾斜切边的设计(很多人以为是类似美国YF23那种单膨胀斜坡喷管),似乎与前期曝光缩比模型完全一致。
但是仔细一瞅,这事就来了,能够看到与北方“六代机”,相当接近的二元矢量喷管的活动导流片式设计,不过现在可以确定,下半部分是固定死的,上半段接近,因此和北方的二元矢量喷管还不完全一致,但是至少喷管是矢量的没多大问题,为了追求全向隐身化处理,底部几乎看不出太多的端倪。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多数视频中J-36展现出强大的机动性能,不仅仅是柔性蒙皮的功劳,喷管本身也助力了一把!
当然体格庞大自然是不争的事实,能否上舰还真不好下结论,单就目前试飞视频里展现的机动性而言,问题不大,关键还是其体格和翼展,虽说和传统的轰炸机相比没多大的问题,甚至就是和空警-600的平直翼相比也没多大的问题,关键就是这机翼可能和法国舰载型的阵风M一样,根本没法设计折叠翼结构,所以个人而言,还是偏向兰姆达翼型的北方“六代机”。
▲上图为今日最新曝光的北方“六代机”试飞照
只不过目前两者的试飞工作几乎是齐头并进,甚至呈现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真不好确定两者是各司其职还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北方还在追求高速性,翼身比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