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作为衡量地区经济活力与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反映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表现。

在中国特别是在经济强省江苏,财政收入的数据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2024年上半年各市财政收入数据的出炉,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的财政实力再次得到检验。
苏州市凭借接近1500亿元的财政收入稳居榜首,而常州市则以4%的增速成为江苏省内增长最快的城市。

让我们一起分析各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情况,并结合2023年的主要产业数据,解读各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吧!
工业巨擘苏州,经济领头羊苏州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达到1497.80亿元,增速为2.2%,继续稳居江苏省内的首位。

苏州之所以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强大的工业基础。 2023年,苏州的工业总产值达到44343.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贡献了13441.1亿元和14241.9亿元的产值。
这两个万亿级产业为苏州的财政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苏州还大力推进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苏州的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还在于结构的优化。 2023年,苏州的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达到16565.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4%。

这些数据表明,苏州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正在向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方向迈进,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科教优势推动高新产业发展南京市以894.10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江苏省第二,但增速仅为0.3%。 尽管增速不及其他城市,南京依然凭借其科教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保持了稳健的经济增长。

2023年,南京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与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
南京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这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尽管南京的工业基础不如苏州强大,但在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推动下,南京的经济表现依然强劲。

未来南京有望通过进一步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无锡双轮驱动下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进无锡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为711.10亿元,增速为2.3%。 无锡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其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同时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也在逐年提升。

2023年,无锡的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和物联网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能源产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而物联网产业则成为无锡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制造业,无锡还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在金融、物流和旅游等领域,无锡的表现十分抢眼。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无锡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也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经济韧性。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下,无锡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
常州高端制造助推增长常州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为398.90亿元,增速达到4.0%,是全省增长最快的城市。 常州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突破。

2023年,常州成功进入万亿GDP城市的行列,这标志着其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常州的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常州的表现尤为突出。

这些高端产业不仅提升了常州的经济质量,也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高端制造业的不断壮大,常州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南通港口经济与新兴产业并驾齐驱南通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为380.90亿元,增速为2.6%。 南通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港口资源。

2023年南通进一步推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新兴产业如船舶制造和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通的港口经济不仅为全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还带动了物流、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南通也在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港口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南通有望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徐州市以301.67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江苏省第六,增速为2.3%。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转型,不断提升其经济实力。

2023年,徐州的工业增加值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产业方面徐州表现突出。
徐州的经济发展战略注重区域协同和产业链延伸,通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徐州正在逐步巩固其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地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徐州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盐城能源产业引领绿色发展盐城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为283.70亿元,增速为2.8%。 盐城作为江苏省的重要能源城市,近年来依托其丰富的风电和光伏资源,快速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2023年,盐城的新能源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
盐城的能源产业不仅为全市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智能制造和绿色建筑等。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加,盐城的能源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提升其在江苏省内的经济地位。
连云港港口城市的工业崛起连云港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仅为128.6亿元排名全省末位。
连云港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近年来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3年连云港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9.8%,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更是全省第一。
连云港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全市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尽管目前财政收入排名较低,但连云港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未来有望通过进一步发挥港口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宿迁后发城市的稳健发展宿迁市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为193.37亿元,增速为2.8%。

作为江苏省较为年轻的地级市,宿迁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展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 2023年,宿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成功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
宿迁的经济发展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特别是在绿色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宿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同时宿迁也在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的经济转型。 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逐步壮大,宿迁有望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看,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排名和增速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态势。
苏州继续领跑,南京、无锡稳步发展,常州、连云港等城市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未来,随着各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江苏省内13市都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展示出各自独特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展望未来江苏各城市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将继续为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这份财政收入排名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示。 相信江苏各市将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迈向新的高峰。那么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