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回归祖国26年来,香港与内地互融互通、携手并进,不断开创新局面、抢抓新机遇,实现新飞跃。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八大中心”包括一如既往推进香港的四个传统中心持续发展,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提升、建设和发展四个新兴中心,即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6月12日至6月17日,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邀请,侨园杂志社记者赴香港采访,同内地印刷及网络媒体团记者一道,以听取简报会介绍、互动问答及实地参观等形式,深入了解了香港在巩固提升“八大中心”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举措及进展情况。
加快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助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目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在港澳专章中,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的成果,包括用于产品或服务识别来源的商标、文学艺术领域原创作品的版权、技术发明专利、产品外观设计等。不同于大众接触到的房子、汽车等有形资产,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是一种排除他人使用的权利,没有得到知识产权持有人的同意,不可以使用该知识产权。
香港是创造知识产权的热门地点,汇聚了各类知识产权贸易。一般来说,知识产权贸易是指通过协议进行知识产权买卖、转移或授权,让知识产权取得者根据双方同意的条件使用知识产权。政府对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障,鼓励大众从事更多的发明创造,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随着创新型经济在商贸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香港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就香港的优势来说,香港具有完善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是中国境内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双语司法管辖区,法院行使独立的审判权;香港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鼓励创新、科技发展和创意;香港具备高度发展、非常成熟的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员经验丰富,兼具国内和国际市场视野,可为知识产权创造者和使用者提供高端、高增值的专业服务,涵盖法律、知识产权代理、会计、授权、融资、估值、仲裁等方面。
6月13日,在内地媒体记者简报会上,香港知识产权署助理署长刘国强表示,香港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可协助内地企业将知识产权商品化,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吸引外资利用香港平台开拓大湾区和内地市场,以知识产权支撑区内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为有效参与国内和国际经济双循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知识产权需求,香港将在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和对外推广等三方面加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建设。
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香港政府于2019年12月推出原授专利制度,使申请人可以直接在香港提交标准专利申请;商标方面,全力推进在香港实施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制度的筹备工作;版权方面,修订后的香港《版权条例》已于2023年5月1日实施,以此加强数码环境的版权保护;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香港知识产权署及广东省、深圳市知识产权部门的配合下,于2023年1月1日推出试点项目,使香港申请人在内地提交的符合资格的发明专利申请可获优先审查,方便香港申请人在内地寻求专利保护。
在提升人力资源方面,香港知识产权署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计划及课程,为各行各业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在香港律师会的支持下,香港知识产权署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在对外推广教育方面,不断提高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知识产权素养。面向中小学,借助讲座、话剧及比赛,增强中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对创意、原创作品和知识产权的尊重。同时,与不同机构合作,培养学生将来投身创意、科研及知识产权有关行业的兴趣。
记者/审核:张丽萍
原文题目:《香港“新局面 新机遇 新飞跃”主题采访报道⑧ | 加快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助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目标》
转载发布:香港日报、东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