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美人在尼姑庵遇到一少年求欢,得知落入圈套,美人没有动怒,还让尼姑每天把男子送到家里来。这是怎么回事?
说这美人丈夫在外做官,外出未归。一少年偶然见她美貌,心生爱慕,他找到一个尼姑,求尼姑设局让他与美人相见。
尼姑常去美人家,知道美人想要一批珠宝,少年恰好就有,便让尼姑送去。
尼姑谎称少年丢了官,想请美人介绍门道,让他恢复官职,以珠宝相赠。美人料想这事容易,便答应了,约好几天后做斋时见面。
几天后,美人见到少年,见他俊俏,不禁羞涩。尼姑借故退下,留下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
少年抱住美人道:“自从上月见到小娘子,我相思成疾,求夫人救我一命。”美人被他撩拨,竟忘了拒绝,云雨后更是喜爱,要尼姑每天把少年偷偷送她家里来。
丈夫不在家,美人便与少年私会,丈夫回来后美人不能再与少年来往,竟天天思念,成病而死。好端端一良家女子被人引诱,丢了性命。但这也不全怪他人,只是自己内心不坚定才着了道。
这次我们要讲的是另一个女子的故事,同样是生得美貌,被尼姑欺骗,但这女子心性坚定,丈夫的做法更令人感动。
说这女子最会绣观音大士,附近有个观音庵,庵里的尼姑常与她走动。女子的丈夫是个秀才,在外读书,常年不在家。许多人觊觎她的美貌,但女子从不搭理。
当地有个混混听闻女子美貌,起了歹心。他与尼姑早有往来,平日里也让她暗中牵线,寻些美人欢爱,从未失手。
但这次尼姑却摇头:“那小娘子是出了名的坚贞,你纵使拿银两引诱,她也不会前来。”混混拼命讨好尼姑,尼姑这才无奈道:“行,我有妙计。”
尼姑对女子道:“我那有一份《白衣经》,对生儿育女最灵验。只要娘子随贫尼去庵里诵经,大事可成。”女子一直想为秀才生个孩子,自然答应。
女子清早便来到庵里,和尼姑诵经半天,肚饿难忍,又不好言明。尼姑笑着端来一份桂花糕,女子尝了几口便睡着了。尼姑把她搬到房里,叫来混混,混混乘机要了女子清白。
女子醒来,发现身边睡了个陌生男人,大声怒斥。混混慌忙逃走。女子穿好衣裳,哭着跑了出去,不敢提失了清白这事,羞愤回到家中。
女子想要自尽,但秀才未归,她想再见他一面,便决心等丈夫回家后再一死了之。
再说秀才晚上突然做了个怪梦,梦到一白衣妇人走到家中的观音图里,观音图上写着一行字:“口里来的口里去,报 仇雪耻在徒弟。” 娘子拜倒在地,满脸痛苦。
秀才惊醒,觉得这梦太过奇怪,担心女子安危,便请假回家。刚到家就听到女子哭泣,问起缘故,女子一一告知。
秀才大怒:“居然欺负我妻子,不杀此辈,誓不为人!”女子阻拦道:“我并不知那人是谁,如何杀?况且你还要考取功名,莫因为我的事断了前程。我已见你最 后一面,心满意足。”
说罢就要拿剑自刎。秀才连忙阻止:“是他们害了你,又不是你的错,你死做什么?要死也应该是他们死!你不是自愿,我怎会怪你?”
女子哭道:“虽不是自愿,但我今后如何与你共处?”秀才安慰道:“你我年少夫妻,我不会弃你不顾。你失了清白,甘愿一死了之,我已知道你的坚贞,只会更好地待你。”
女子泪如雨下,秀才抱住她,又突然想起梦里观音图中的那句话,道:“我有办法能一石二鸟,只是要再委屈你一下。”
女子按照秀才的要求联系了尼姑,尼姑以为女子因为欢爱而转了性子,自然高兴接待。混混那日尝了各种滋味,对女子难以忘怀,如今女子自愿过来,混混精心打扮一番,夜间与她在房里相会。
混混上来就亲女子,女子等他放松警惕,用力咬掉了他半截舌头。这就是观音图里说的“口里来的口里去”。而另一边,秀才则偷偷去了尼姑房里,一剑斩杀了尼姑。
秀才把半截舌头放到已死的尼姑嘴里。官差前来,发现这舌头,又调查了尼姑的人际网,果然找到了常与尼姑来往的混混。
混混少了半截舌头,百口莫辩,县令认定混混杀害了尼姑,打杀了混混。
女子大仇得报,和秀才暗地庆祝,再也不提这宗往事。女子见秀才做事果断,更爱慕丈夫;秀才见女子心性坚定,更喜欢妻子。二人报了仇,也全了名声,共度一生。
故事出自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由九木闲谈改编。这故事令我感触颇深:
其一,两个美貌女子,同样遭男子轻浮,却是不同结局。一人意志不坚定,背离了丈夫,与人厮混,得了恶果;另一人虽失了清白,但仍心系丈夫,甚至想保全丈夫的名声而自刎,反而得了善终。
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有人选择听之任之,有人选择坚守本心。面对引诱,有人趋之若鹜,有人不动如山。心性不同,自然结局不同。
其二,秀才的选择令人动容。妻子失了清白,他没有休妻,在古代已是非常难得。他告诉妻子:这不是你的错,你才是受害者。他包容了妻子的一切,替她报 仇,在往后余生里对她更是呵护备至。
受害者不应该成为众矢之的,施害者才是应该被唾弃的对象。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感谢你关注我,最近我们在读《初刻拍案惊奇》。
写得不错,继续写
三言二拍,今古奇观这些书里教育人故事很多,随便举出一个都比胡扯乱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