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样本”: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重庆中心落户西南大学附中

渝教视线 2025-04-25 15:02:05

4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重庆中心成立大会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以下简称“西南大学附中”)顺利举办。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及西南地区中小学领导和相关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这一重要时刻。

聚焦三大核心领域,搭建教育创新平台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办,西南大学附中承办,共同聚焦课程革新、课堂变革、教师成长三大核心领域,建设“重庆中心”,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孵化教育品牌,打造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策源地”和“实践样板间”。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重庆中心名誉主任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教授王俭,西南大学校长助理郑元杰,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重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德全,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欧健,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勇以及川渝云贵等地基础教育行业的专家校长、教师代表等出席活动。

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与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张勇签署合作协议,与会领导共同为“重庆中心”揭牌。

活动通过介绍展望、成果发布、圆桌论坛、专家展望四个环节,围绕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数字教育赋能、扩大优质资源辐射效应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精准锚定基础教育薄弱环节,探究实践转化路径,破解科学教育重难点问题。

百年附中实践赋能,构建协同育人新局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作为教育部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西南大学附中入选“改革开放40年‘学校教改探索案例40个’”名单,在百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通过打造指向“全面发展”的“五育”融合课程群组、“终身发展”的综合实践与生涯教育课程群组、“个性发展”的专业探索课程群组,由下至上贯通一线而构成的“三群一线”课程体系,赋能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着力突破学段衔接、学科边界、校际协作的传统壁垒,构建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多维教育模式。

“重庆中心的成立,既是‘大学与中学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更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欧健在致辞中表示,“重庆中心”的成功落地,是对西南大学附中办学实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激励。

欧健 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

“西南大学附中将锚定目标,以三个示范为方向,继续探索学科融合、学段贯通、普职融通的育人新路,持续构建完善‘U-U-S’协同帮扶机制,构建师德涵养-专业发展-协同创新的教师职前职后贯通培养范式,把重庆中心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引擎’。”活动上,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勇汇报了重庆中心建设的目标与构想。

张勇 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

擘画西南教育新篇,打造改革示范高地

作为联结东部优质教育资源与西部教育实践的桥梁,重庆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对西南大学附中多年来深耕基础教育、探索创新育人模式的深度认可,更承载着服务国家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

随着重庆中心的正式启动,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将在协同创新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打造出西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引擎”,不仅为全国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山城智慧”,更将搭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西部教育创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