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川渝教师齐聚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共探教学新篇

渝教视线 2025-04-18 14:45:12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创新,为促进川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搭建交流平台。近日,备受瞩目的同课异构与展示课活动,吸引了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来自川渝两地的优秀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同一课题展开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学视角,展现出教育的魅力与创新的力量。

物理专场:AI赋能课堂 探索数字转型

4月14日,海棠校区举办了川渝教育教学研讨会(物理专场),主题为“AI 赋能下的教育教学变革”。通过课堂展示、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活动吸引了荣昌区所有初中物理教师以及隆昌市的部分物理教师参与,由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张秀英老师主持。

张秀英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

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海棠校区的吴孝勇老师在《功》的教学中,巧妙通过扔实心球、举杠铃等体验活动引出“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推导功与力和距离的定量关系。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将抽象的“功”概念转化为可迁移的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杠杆原理和机械效率筑牢认知基础。随后,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的刘重阳老师则另辟蹊径,以模拟运动员举杠铃的情景串切入,引导学生总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情况,并创新地安排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解例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氛围热烈非凡。

课后,两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课堂设计与教学理念。吴老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刘老师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将AI技术融入课堂,为新时代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吴孝勇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海棠校区老师

刘重阳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老师

隆昌市教师发展中心中教股股长、中学物理教研员曾令凯老师点评指出,两位老师风格各异,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强调教师应“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并对两位老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知识逻辑性与系统性的教学功底给予高度赞扬。

曾令凯隆昌市教师发展中心中教股股长、中学物理教研员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阮享彬老师对课堂给予高度评价,并从“三新育人理念”角度解析新课标下的教学,强调应在“真情境、真问题、真任务、可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最终指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实践,为教师们构建起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理念。

阮享彬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

体育与健康教育专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体育素养

4月16日,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学校田径场顺利举行。重庆市体育教研员屈明主任,荣昌区体育教研员李建祥,重庆市江津中学校体育组长郭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党总支副书记付新民、体育教研组长蒋天荣,以及荣昌区全体中学体育教师共同参与,共探体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在同课异构展示中,吴晓军老师和杨晨光老师围绕《斜传直插二过一》这一主题,呈现出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教学设计。吴晓军老师采用“技术分解 + 实战演练”的模式,借助“战术沙盘推演”和视频分析职业球员战术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传跑配合的空间逻辑,同时利用训练背心分组标识角色,明确分工,显著提升练习效率。杨晨光老师则侧重“案例探究 + 协作创新”,运用“实时心率监测手环”调控运动负荷,通过“动态战术投影”投射理想跑位路线,增强训练的科技感。通过变式战术对比分析和设置“防守压力梯度”,逐步提升战术应用难度,有效拓展学生战术思维。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分别凸显了“技术扎实性”与“思维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共同实现了“斜传直插二过一”战术从掌握到应用的目标。

荣昌区体育教研员李建祥老师主持了专家点评环节,郭铁、邹娟、明英三位老师对同课异构进行点评。他们认为,吴晓军老师注重基础训练与战术理解,杨晨光老师强调自主探究与创新思维,两种设计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重庆市体育教研员屈明老师随后开展了题为《新课标视域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微讲座。他聚焦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为体育教师们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提出了“结构化学习”“评价可视化”等创新理念,为体育教师应对“双减”政策带来的挑战指明了方向。

屈明重庆市体育教研员

数学专场:聚焦统计教学 创新课堂路径

4月16日,数学教学研讨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统计调查中的全面调查”这一核心主题,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评课和专题讲座三个环节,共同探寻统计教学的创新路径。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的邓皓月老师和重庆市平都中学的张茜老师在示范课环节,围绕同一课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精彩课堂。邓皓月老师巧妙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统计校园内各年级同学的课外兴趣,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哪吒2》角色人气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问卷设计、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使抽象的统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邓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阶梯式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张茜老师以地方特色美食调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全面调查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她通过精心设计的分层问题,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科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对调查结果展开多维解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两位教师分别采用“情境体验”和“问题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充分展现了“同课异构”的独特魅力,为统计教学提供了多元方案。

课后研讨环节,荣昌区数学教研员罗文武老师对两节示范课进行了专业剖析。他高度评价邓皓月老师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创新做法,赞赏张茜老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罗老师指出,两节课虽风格迥异,但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是统计教学的典范之作。重庆市数学教研员杨峻峰老师进一步强调,统计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通过真实项目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同时要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罗文武荣昌区数学教研员

在专题讲座环节,杨峻峰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川渝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主题,结合新旧教材对比、数学课程标准阅读及丰富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他特别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设计递进式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思维,并针对教学中的常见难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杨峻峰重庆市数学教研员

心理专场:融合科技力量 创新心育模式

4月16日,心理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聚焦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教育变革的新路径,由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学生成长部副主任黄天桃主持。

心理教师张金银运用AI技术,为初一4班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心理健康公开课 ——《如何驯服一条狗》。课堂上,学生们借助AI创设的虚拟场景,与象征焦虑情绪的“焦绿小狗”互动,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应对焦虑的方式,进而学会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AI技术的引入,让心理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充分展现了科技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魅力,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陈良作《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讲座,从现实、政策、理论三方面解析心育逻辑。他提出“一体两翼三保障”路径: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为“两翼”,以条件、过程、效果为“三保障”,联动学校、家庭、医院、社区,构建心理护航网络。他强调从问题干预转向发展性培养,通过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掌控心理状态。

陈良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

生物专场:践行课标理念 探索教育新态

4月16日,海棠校区举办川渝教育教学研讨会(生物专场)。活动紧扣新课标理念,通过同课异构展示、专家专业引领等形式,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与创新的智慧碰撞,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AI赋能教学新样态探索路径。

海棠校区的邹佳豫老师和丰都县平都中学的刘艳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执教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堂课。邹佳豫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探究人体生理过程,将智慧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借助AI记者带领学生探索荣昌区马拉松运动员的呼吸密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实现科学思维与生命责任素养的双重培育。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深入理解自身呼吸运动,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刘艳老师借助肺的呼吸模型和跨学科实验,直观展示人体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现场演示海姆利克急救法这一救命技能。学生们在模拟危机情境中,将呼吸生理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急救技能,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价值,使课堂成功实现从科学知识到社会责任的教育闭环。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吕涛老师分享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施建议》。她强调教师需深度研读《课程方案》和《生物学课程标准》,将课标贯穿备课流程,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确保核心素养落地。课堂应聚焦探究实践,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设计系统化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践行实践育人理念。

吕涛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生物学教研员

本次研讨会,为川渝两地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同课异构与展示课活动,教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汲取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无论是资深教师还是新手教师,都在这场教学盛宴中收获颇丰。未来,川渝两地教育将在政策引导、技术迭代和教师能力提升的协同作用下,持续深化教育创新,共同构建开放、智能、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区域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