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经济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标普指数市值蒸发了4万亿美元,而在在对等等关税落地后,美股市值再度蒸发8500亿美元,消费者信心跌至2021年新低。
在这场经济风暴中,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承诺和美联储的通胀控制政策,似乎成为了两个死结的对立面。这一场经济豪赌到底输给了什么?难道是特朗普的“关税信念”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解开的通胀方程式吗?

特朗普关税与通胀的碰撞
特朗普上任时便不断发出关税威胁,这个原本看似要通过大幅度提高关税,使美国摆脱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时间来到2025年4月2日,特朗普践行了他的承诺,对贸易伙伴开征了“对等关税”,连欧盟日本这些盟友也没放过,更是分别加征20%和24%关税。
他视这一行动为一场“经济豪举”,期望能够借此进一步压缩美国的贸易赤字。
然而,这一举动的后果却没有特朗普预想的那样顺利。
美联储的立场截然不同——鲍威尔前几日明确表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难以量化,但显著存在”。

这种影响所波及的范围,或许并不局限于商品价格的直接攀升,而是有可能深入到消费者心态以及企业投资决策的多个维度。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对减少外部竞争似乎有些许效果,但却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国内的价格压力,从而影响了美联储的抗通胀目标。
随着关税不断上调,消费品价格的飙升,使得美国的通胀压力加大,美元购买力下降,消费信心崩盘。

这种政策之间的“对冲失效”,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形成了“自杀式螺旋”式的恶性循环。

高盛下调经济经济增速
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其他国家/地区势必会反击,这将会加剧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快速累积。

高盛最新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的GDP增长预期已被调低至1.7%,这无疑给特朗普时期的经济政策带来了又一记重锤。
回望过去,美国经济曾长期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
然而,当前关税政策与美联储政策之间的复杂博弈,却使得经济增长的步伐逐渐沉重起来。
高盛的这一调整,标志着美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低增长周期。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
自去年以来,消费者信心便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企业的投资意愿也同样呈现出疲软的态势。

不少行业都反映,关税的上涨导致他们的生产成本攀升,而美联储的利率举措则使得融资成本大幅上涨。
这种高昂的成本环境,不仅让企业的扩张之路步履维艰,还可能迫使他们做出裁员或延迟投资的艰难决定。
就业市场的紧缩,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市场的萎靡,从而推动了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下滑。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本意是要通过惩罚性关税提高国产品的竞争力,但从结果来看,这种政策反而让美国国内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生产成本的上升自然会传导到零售价格,导致生活成本上升。而此时,美联储的暂缓降息政策进一步加重了企业和家庭的负担。
在这种政策失衡的情况下,美国经济似乎进入了无法逆转的下行通道。

特朗普的“经济豪赌”
从眼下的经济情况来看,特朗普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未必能如愿推动美国经济的繁荣,反而给美国的经济前景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关税的持续攀升,导致美国本土的生产成本飙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下滑,企业的投资热情也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关税政策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只能加大加息力度,而这一政策又进一步打压了经济增长。
从长远视角审视,特朗普所采取的“经济大冒险”无疑将在美国经济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关税壁垒的抬升,可能会持续性地推高物价水平,进而引发通胀的隐忧,甚至可能导致经济停滞与增长乏力的双重困境。

一旦消费者与企业的信心遭到重创,经济想要重拾升势,必将面临重重挑战。而更为严峻的是,美国经济身陷囹圄之际,全球经济的版图也在悄然发生变革。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更加复杂的影响。
此时,美国是否能顺利摆脱这一困局,依赖的不仅仅是政策的调整,更在于如何找到一个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
无论特朗普如何调整关税政策,还是美联储如何应对通胀,真正能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平衡国际竞争、国内消费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然而,这一理想状态显然还遥不可及。

总体而言,美国当前正遭遇一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困境。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游戏”与美联储的“通胀策略”究竟谁能占据上风,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美国经济的轨迹将不再仅仅受制于某一单项政策,而是多个经济力量的交织与均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