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老臣张廷玉惨遭乾隆抄家,抄家后,乾隆为何又乖乖收回成命?

白晴聊历史 2025-03-13 10:51:0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在清朝的权力场上,风光一时的权臣,往往逃不过帝王的翻脸无情。

张廷玉,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曾是帝王最倚重的智囊,甚至破例被允准配享太庙,荣宠无双。

可谁曾想,到了晚年,他竟然遭遇乾隆帝亲自下令抄家,昔日的荣光顷刻崩塌。

然而,更离奇的是,乾隆抄家后却又出人意料地收回成命,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谋较量?

血脉铸就忠魂,三朝元老威名显赫

提起张廷玉,就不得不说他显赫的出身。

张家祖上三代皆为内阁首辅,自幼熏陶,博览群书,才华出众,堪称天之骄子。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一路青云直上。

雍正皇帝即位,张廷玉已然成为朝中翘楚。

那一年,他48岁,巍巍乾坤,尽握手中。

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张廷玉参与朝政、料理军务、主持科举......整个江山社稷,呼风唤雨。

功高盖主?非也,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张廷玉视君臣如兄弟,只为江山万代,龙袍加身。

正是忠臣如此,雍正皇帝才会亲口许诺他"配享太庙"的无上荣光。

乾隆皇帝登基之初,张廷玉已年过花甲,白发苍苍。

然六十高龄,仍任军机大臣。

谁料想,这位尽忠为国的老臣,晚年竟落得一场劫难......

满朝风云突变,乾隆龙颜震怒

康乾盛世,表面风平浪静,暗流却汹涌澎湃。

众臣党争暗斗愈演愈烈。

乾隆十三年,68岁的张廷玉早已看破红尘,只想告老还乡,远离是非纷争。

他一纸奏折上呈皇帝,请辞官职,只求太庙配享,颐养天年。

谁知乾隆龙颜震怒,竟然直斥张廷玉"诸多狡诈,行事不端"。

一道圣旨瞬间传来:"着张廷玉革职,剥夺'配享太庙'资格!"虽说这是老臣自己提出的辞职,但乾隆此举,着实让满朝哗然。

原来,张廷玉想起乾隆尚在东宫时,承诺兑现"配享太庙"的旨意。

如今乾隆登基,他只不过想讨要这份许诺罢了。

岂料皇帝翻脸无情,非但不兑现承诺,还将张廷玉斥为奸佞之臣。

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细细品味,才知其中深意。

乾隆对这位辅佐先帝的老臣,早就心存芥蒂。

张廷玉每每以先帝遗命相要挟,在乾隆心中埋下怨怼的种子。

这份"配享太庙"的荣誉,更成了压在皇权之上的一座大山。

乾隆岂能容忍?

此外,老臣身边党羽环绕,门生故吏众多,在朝中树大根深,乃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借此机会革除,正中下怀。

然而,"去君侧,存君威",乾隆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却冷不防下一幕惊心动魄的反转。

惊天丑闻曝光,抄家风暴席卷朝野

乾隆十五年,皇帝的一道密旨传来,令人大跌眼镜。

原来张廷玉的亲家犯下弊案,株连九族。

乾隆顺势下令,彻查张府!

消息传来,如晴天霹雳。

张廷玉虽已致仕,却猝不及防被卷入这场腥风血雨。

惶恐不安之余,他还来不及做任何辩解,一队锦衣卫已然杀到府上,将府邸围得水泄不通。

锦衣卫首领高声宣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张廷玉亲家涉案,其必同流合污。

限卿三日之内,将府中财物尽数呈报。

敢有贰心,杀无赦!"言罢,锦衣卫蜂拥而入,将张府上下翻了个底朝天。

张廷玉的儿孙妻妾吓得花容失色,跪倒在地,苦苦哀求。

一片混乱哭喊声中,张廷玉脸色惨白如纸。

他自问为官清廉,三袋为州,两袋回京。

如今这般大张旗鼓抄他的家,究竟为哪般?

一张长长的清单呈上来,上面赫然写着:白银36万两,古董字画无数,珠宝玉器不计其数......这一串串天文数字,仿佛张廷玉人生的审判书,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满朝上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张廷玉狼子野心,胆大包天。

谁能想到,堂堂军机大臣,竟是如此贪赃枉法之徒?乾隆更加怒不可遏,当即下旨,革去张廷玉一切官职,褫夺所有荣誉,发配边疆。

前途,毁于一旦。

然而,真相却在暗处潜伏,静静等待一个出场的机会。

"三朝之老"清正浮现,乾隆收回成命

张廷玉被抄家的消息,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众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位曾经的权臣,到底有怎样的把柄落在皇帝手中。

就在此时,一份内廷奏折,悄悄呈到乾隆案前。

奏折上这样写道:"臣近日细查,张廷玉虽家资甚丰,然所得多为先帝所赏,屡次白银数万,明白纪录在案。

推本溯源,实属清廉,并无贪墨之嫌。

望我主明察,还先臣一个清白。"

乾隆凝视奏折,陷入沉思。

是啊,这三十六万两银子,乃是康熙、雍正两朝皇帝,赏赐给张廷玉的。

当年雍正登基,更是御笔亲书,将珍宝财帛悉数赠与。

这份恩泽,岂是他乾隆一人所能撼动?

再者,查抄张府,竟找不到任何不臣之心,妄图谋逆的证据。

整理出的诗词文章,字里行间皆是忠君爱国之意。

由不得乾隆不怀疑:是否错怪了这位鞠躬尽瘁的老臣?

乾隆沉吟良久,一锤定音:"着将所没收的财物,尽数还与张廷玉。"

至此,这桩震惊朝野的抄家风波,终于随着乾隆的一纸圣旨,慢慢平息下来。

张廷玉亦恢复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在故乡安度晚年。

只不过一番风雨飘摇,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泪纵横,心力交瘁,郁郁而终。

结语

有人说,张廷玉一生,实乃悲剧。

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到头来却落得个被抄家的下场,晚节不保,悲凉而终。

这究竟是他咎由自取,还是时势造英雄,不得不如此?

我更愿相信,张廷玉是时代的产物。

在那个君权神授、言官即斩的年代,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他用忠诚和智慧,在时代的洪流中尽力前行,虽历经坎坷,但终不负初心。

古人云:"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张廷玉虽遭乾隆猜忌,仍坚持不阿谀奉承,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尊严。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攀附权贵,巴结左右,反而愈发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这份睿智和洒脱,不正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吗?

时过境迁,张廷玉的故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那份可歌可泣的忠勇之心,却永远值得后人缅怀。

愿他的精神,能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久久地回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