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继位,相对其他帝王来说在历史上算得上比较幸运、比较顺利的。在康熙还是皇帝的时候,其父雍亲王胤禛相对比较受宠,而胤禛也有意把这个自认为很得意的儿子出现在康熙面前,也就是这一次见面,改变了一个不是庶出王爷的庶子的命运。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去世,25岁的弘历遵遗诏继位,称为乾隆皇帝。虽在执政初期遇有一些障碍,致使权力不集中,但乾隆凭借自己对政治的独到见解及能力很快实现皇权集中。
继位后,乾隆在政治上矫正其祖宽父严的手段,实行宽严并济的政策。整顿吏治,礼待下士。加之康熙、雍正两朝的铺垫,乾隆在政治上的一系列盛举促成了“康乾盛世”。
在位期间盛举数不胜数,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六下江南”、平定边疆叛乱、实现多民族统一等等,所以乾隆自诩为“十全武功”。
乾隆25岁继位,在位61年,于89岁高龄逝世,其一生可谓是辉煌无比。只是如此辉煌的人生没有遗憾吗?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自然难逃人生遗憾的命运?
结发妻子逝世清朝平均年龄相对较低只有三十多岁的时代,乾隆十三年时已38岁的他,已经超过平均年龄,这个年纪相当于步入中老年人行列。然而就是此刻在乾隆执掌权力巅峰之刻,他最爱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在陪同乾隆东巡,在回鸾途中于山东德州去世。
从史料记载中可知,富察氏是因病去世。至于其中是否有其他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世人皆知,乾隆与富察氏夫妻伉俪、鹣鲽情深。富察氏的死对乾隆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因为其葬礼丧仪引起大批官员贬责黜革甚至赐死,其打击几乎是毁灭的。
孩子接连去世
乾隆继位,即是雍正创立的“秘密立储”所决定的,受父亲影响,在乾隆三年富察皇后生下第一个皇子-永涟后,秘密立储成为太子。不幸的是,永涟在9岁时因病夭折。
幸运的是,上天再次眷顾了富察氏。于乾隆十一年,再次生下一子-永琮。永琮的出生给了乾隆新的希望,只是这次他没有选择秘密立储的方式直接明确“可数成祧”的态度。只是这一次,虽然上天再次眷顾,可是并未眷顾到底,永琮在两岁时因身染豆疫而死。这一年距离富察氏离世只有两年。
乾隆十五年,乾隆40岁,此时年仅23岁的皇长子永璜因受训斥,郁郁而终。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56岁,除嫡子外,他最喜爱也最希望继承大统的五阿哥永琪因病去世,年仅25岁。
除了以上几位皇子,乾隆一共经历了另外7位阿哥和8位公主的离世。这一生,乾隆面临了太多次的生离死别,太多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的痛楚,只有乾隆自知。
最大的遗憾和悲哀
人生意外,十之八九。谁都不知道自己明天的路会是怎样,更何况是纵横复杂的帝王家。对于一个89岁高龄的乾隆来说,所经历的这一切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作为一个纵横沙场和朝局的巅峰权力执掌者,却遇到了作为帝王最无奈的时刻-找不到适合自己心意的继承者。
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因离世太过意外来不及立储,自然有了后来的议政王大臣来为其决定。圣祖康熙的“九子夺嫡”及世宗雍正在即位出秘密立储的决定,乾隆的立储之路似乎艰难、无奈的多。
在屏蔽掉所有立储的合理理由后,万般无奈的乾隆选择了十五阿哥永琰。十五阿哥虽资质平庸,但相对其他皇子缺点却并未明显。
从何处可以看出乾隆选择十五阿哥永琰是迫于无奈?
乾隆在确定永琰为储君后,曾发过一次诅咒:“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从誓言的恶毒程度可想而知,乾隆是有多怕自己的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从诅咒中可以看出乾隆立永琰为储君的无奈。
作为一国之君,乾隆是合格的,至少他前期的答卷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丈夫、父亲,他是悲惨的,丧妻、丧子、就连一国之中最重要的政事选择储君都无奈,他也是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