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过,历史上总共出过四位女皇帝,而武则天则是唯一的正统皇帝。她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死后更是留下一块无字墓碑,供世人解读。
武则天的父亲从事木买卖声音,家族也是世代经商,家境算得上殷实。凭借美貌入宫的她,做了12年唐太宗的“才人”,她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高宗皇帝李治的皇后到皇帝之位,其中过程辛酸,耐人寻味。
武则天达到如此成就,她突破了人伦和天伦的障碍。
本来作为唐太宗妃子的她,却在太宗死后被其儿子高宗李治接回宫中,还被册封为后,高宗对他的宠爱到达极限,可谓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想而知,当时满朝文武大臣得知高宗要把自己父亲妃子接回宫中会有多大的震动,会有多少阻碍,最终他们都克服了。
不过后人曾经评论,李唐皇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对于伦理之事并不是那么在意,此类事情在当时并不少发生。如果说这是民族风俗的话,大家也勉强可以接受。只是武则天在成为宠妃为进一步巩固自己帝位时,做出的事情实在是有失人性。
其实大家都明白她的成功是踩着无数人的尸体走出来的,当然每一个成功的历史缔造者没有不是踩着别人尸体上来的。自然武则天也不例外,只是她踩的尸体不仅仅是敌人的,还有自己的亲人。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武则天产女,竟在皇后探望后捂死自己女儿,嫁祸于皇后。
永徽五年,武则天产下长女永定公主。按照宫中礼仪,皇后在公主满月时前去探望,虽然与她母亲不和睦,但是作为一国之后,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只是例行工作做完之后,悲剧就发生了。
当时武则天虽然受宠,但也只是二品昭仪,与宫中的另两股势力王皇后和萧淑妃还是无法分庭抗礼。所以在她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恶毒的想法,在皇后离开后,她用被子捂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事后污蔑王皇后。奈何王皇后百口莫辩,信了她说的话,甚至产生了废后的想法。
当然此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根据其他史料《旧唐书》、《唐会要》中只是记载小公主离世,对于原因并未赘述。
按照常人分析,武则天生的女儿并不会威胁到王皇后的地位,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由此作为,更何况这样做很容易暴露,一国之后不可能没有这点智商。只是李治对于武则天的宠爱胜于任何人,对于她的话坚信,最终在其蛊惑下,王皇后被废,萧淑妃也被打入冷宫。阻挡她往上走的两颗棋子都被拔掉了。
不仅如此,《新唐书》还有另外一个骇人记载: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己亥,天后杀皇太子
皇太子李弘是她入宫后产下的第一个儿子,当时的王皇后未生下嫡子,过继了李氏的儿子李忠,并被封为太子。只可惜永徽三年(655年),高宗废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立武则天为后,这个过继的儿子跟着遭殃于第二年被废掉太子之位,紧接着立李弘为太子。自此武则天的位置和权利得到巩固。
按照历史规则,自己贵为皇后,儿子成为太子。这应该是所有女人追求的人生巅峰时刻了。
只是她不是普通人,能满足普通人的条件并不能满足她。她想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牢牢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于是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在李治身体出现状况,不能自理朝政时,武则天开始帮助他处理朝政。也就是此时,他们之间出现了矛盾,武则天干政的时间越长,范围越广,开始引起李治的忌惮,此时也有大臣奏请废除武后。只是此时武则天的眼线已经遍布宫中,在她得知皇帝要废后时,及时赶到,哭诉自责不已,高宗还是心软,最终放弃废后。可是还是出现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局面。
权利一旦得到就不会轻易放弃。就像之前讲过的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弟弟朱祁钰即位,等朱祁镇被放回时,弟弟可是不愿意把帝位交出来,而是囚禁了他。
有些东西一旦尝到甜头,就不会轻易放弃,就像-权利。于是武则天有了一个大胆惊人想法-称帝。
此刻的她要登上最高位,深受唐高宗喜欢的太子李弘就成了她前进最大的障碍。如果此时高宗去世,李弘是最合理的继承人,这是她无法控制的局面,所以她有了一个大胆泯灭人性的想法-杀掉儿子。
没有亲眼经历,谁也无法确定事情的真实性,所以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疑点。但是上个世纪在山西出土的一块墓志铭,似乎证实了这个说法的真实性。
石碑是唐大臣阎立德儿子的“阎庄墓志”,阎庄曾在太子李弘身边任职轻车都尉,阎庄死于李弘离世第二年。其墓铭志写着:
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
“蚁床”指的便是太子的灵床,万事成灰,升天是最好的选择。这句话从侧面也透漏出他的死跟太子脱不了关系,树倒猢狲散,也透露出太子的死亡是不正常的。
石碑加上史书记载,似乎可以断定武则天杀了儿子李弘。
对于皇家子弟而言,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要承担兄弟自相残杀,弑父杀子也是常有的事。只是自古做出如此决绝的人大多是父亲。
权利是满足欲望的最好良药,在它面前,夫妻之情、儿女之爱都没有那么重要。她要成为天下之主,所以必须冷血无情。最终,她做到了。
感情在她眼里,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她留下一个无字墓碑,让后人尽情评判她的一生
武则天父亲是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