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关注吉林梅河口松子产业《松子开口人欢笑》

吉林日报 2025-04-25 09:11:17

吉林省梅河口市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大厅展示的当地加工的松子等干果。本报记者 马洪超摄

休闲时刻,吃上几颗美味的松子,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随手拿起的这颗松子大概率曾经“到访”过吉林省梅河口市。数据显示,全球松子原料产量的70%会被送到梅河口加工成成品,之后销往世界各地。正因如此,梅河口赢得了“中国松子仁加工集散中心”以及“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的美誉。

梅河口并非松子的主要产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也不具备通江达海的便利交通条件。这座小城是怎样成长为世界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的?目前当地松子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进这座松子“宝藏小城”,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小锤砸出规模产业

“梅河口的松子产业,那可是靠着人们一锤一锤砸出来的。”在梅河口,不少人谈及松子产业的发展历程时,都会满含敬意地说出这句话。

梅河口地处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辖域内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普遍种植粮食作物,林区较少,松子产量微乎其微。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梅河口原土产站积极寻求对外经贸合作的机会,偶然间了解到国外对松子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并在外地见到了工人使用小锤砸松子的操作场景,便萌生了在梅河口发展松子加工产业的想法。

随后,当地迅速组织人力前往长白山地区收购松子,再将其运回原土产站家属厂进行试砸、扒仁等加工操作。加工出来的松子仁顺利地在市场上销售了出去。在这一成功尝试的带动下,砸松子、取松仁等业务在当地逐渐发展成一项颇具规模的产业。

回忆起当年人们外出闯市场的艰苦创业情景,今年70岁的退休干部、梅河口市松籽协会秘书长高光伟不禁潸然泪下。“那时,人们到长白山地区采购松子,还有人承包红松林,经常风餐露宿,有时还会迷路,承包林子的人不得不住在类似半地下室的潮湿地窨子里看山护林几个月,辛苦得很啊!”高光伟说,勤劳坚韧的梅河口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不仅能吃苦,还积极开动脑筋,不断钻研探索,研制出为松子开口和脱壳的专用设备。

在弘越食品有限公司一楼展示大厅里,陈列着梅河口人早些年为松子开口所研发的几代设备。从最初的第一代手柄传压的单粒破壳机到第二代脚踏传动的单粒破壳机,再到第三代增加了电机传送动力、可供两个人面对面操作的、较为高效的半自动单粒松子开口设备,直至演变为全机械破壳机,进而又诞生了第一台松子仁机械扒皮机,松子加工能力一步一步提升。

“现在,梅河口松子加工已经实现全自动开口、全自动脱壳。”高光伟介绍,梅河口市现有果仁加工企业303家,全市年加工松子能力达20万吨,果仁成品量约10万吨;丰收年可出口成品松仁近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70%。截至目前,梅河口松子成品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加工能力不断提升、销售市场日益拓展,梅河口对松子原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近年来,该地采购松子的范围已经从长白山地区拓展到小兴安岭、云南、陕西、山西等地,甚至拓展到了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加工的松子种类也越发丰富,除了有东北地区特产的红松松子,还包括雪松、云南松、马尾松、巴基斯坦松等松树的松子。

早在20年前,梅河口就已经有计划地开展红松种植工作。截至目前,当地的红松种植面积已达22.5万亩,其中有4万亩红松已进入盛果期。

在双兴镇裕庆村八组的一块丘陵地,有一片55年前种植的200多亩人工红松林,翠绿而挺拔。梅河口市国有林总场海龙林场场长刘喜欣介绍,林场不仅管辖着两片同等规模的55年龄红松林,最近15年又陆续种植了1000亩红松林,20年龄的红松即进入青壮年盛果期。目前,海龙林场培育的红松树苗还可以种植2000亩松林。

集聚发展迈向高端

在梅河口高新区果仁产业园内,记者见到了圣薪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赵泉,他正和员工们一起忙着整理松子原料的仓储事宜。

“每年国庆节前后,我们会启用库存原料开启松子大规模加工。之后不久,新一年刚采摘的原料也会陆续运到,松子加工便进入冬季生产高峰期。”赵泉介绍,春季气温升高,松子如果在常温下储存,味道会发生改变,因此他们会将松子置于-3℃至-5℃的冷库储存,接到订单后再按需生产。

果仁产业园的运营管理方、梅河口市河东城镇化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锋告诉记者,园区始建于2021年,占地面积为209亩,初衷是促进本地松子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除了建有1栋冷库、8栋企业厂房,园区还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展示中心、污水处理站等。

圣薪食品有限公司是已经入园并正式投产的企业之一。赵泉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松子加工30多年,此前一直以加工开口松子为主要业务,从最初的家庭作坊、乡镇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2024年5月搬入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园区厂房,建有7条现代化生产线,其中包括物理开口生产线3条、油炸开口生产线4条。

“以前人工给松子开口,2000平方米的厂房需要用工约150人,一人一天只能加工出七八十斤的开口松子,不怎么出活。现在的物理开口生产线和油炸开口生产线工作效率高,日加工能力达25吨。”赵泉说。

赵泉带着记者观看了一圈生产线,详细介绍物理开口和油炸开口的操作区别:物理开口,即将松子脱水到一定程度,加温,再倒入水中,顺着松子本身的物质线自然开口,烘干之后就是开口松子成品;而油炸开口的程序相对较多,首先要用专门的磨锅进行松子与松子之间的摩擦,在此过程中加碱以去皮和抛光。之后取出清洗,再将松子放入柠檬酸池中浸泡,既可“回色”又能把碱中和掉。再清洗、甩干,放入色拉油油锅,在油温加热的过程中,松子便会开口,再经过脱油、风冷放凉等工序,就加工成了开口松子。

“刚加工好的松子成品,还需要经过色选机、X光机等设备进行筛选,把那些坏粒、瘪粒、残粒等不合格的颗粒去除掉,然后再由工人们精心挑选一遍,才能进入包装环节。”梅河口松美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丽介绍,她从事松子加工行业已经十几年了,近年来感觉做松子加工越来越轻松。一方面,梅河口是松子加工集散中心,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都挺方便,也不愁客源,再加上机器设备不断改进,市场空间还在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对松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企业营商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据介绍,果仁产业园管理部门与电力部门加强协调,对入园企业实行优惠电价,而且在试运行阶段免费为入园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徐锋表示,园区实行专班精准服务,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帮办和代办服务,协助其快速办好各项手续和证照,在最短时间内投产达效。

品牌建设亟待突破

走进浩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分坐在自动传送带两旁,专注地忙着对脱壳后的松子籽粒进行二次分拣工作。浩成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松仁,年产值超2亿元,70%的产品出口海外。公司业务经理赵丽告诉记者,近几年,国外合作伙伴对松子产品认证方面的要求愈加严格,给出口业务带来一定影响,让公司进一步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梅河口市现有果仁加工企业30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大多数经营主体的规模体量还不够大,主要是给第三方干果品牌代工,还没有外界耳熟能详的本地松子品牌。

以圣薪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其松子成品的50%至60%是给国内某知名干果品牌供货。“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宣传推广力量比较分散。”赵泉说,公司注册了4个品牌,今年将集中打造“森林奇兵”这个品牌,同时将加大网络销售力度,千方百计擦亮自家产品品牌。

“松子生长时喝的是矿泉水,呼吸的是森林里的洁净空气,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样的好产品,理应在精深加工上下更大功夫,以更响亮的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光伟表示,梅河口市松籽协会将积极引导企业牢牢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只有把质量提上去,把品牌做起来,才可能在合作中赢得更多话语权。”李丽说。

以松子为重要支撑的果仁产业,是梅河口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食品加工产业的重要内容。加强松子产品品牌培育,已引起梅河口有关部门的重视。2024年四季度发布的《梅河口市关于支持果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梅河口将创建“梅河口松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构建“梅河口松籽+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对产品进行严格筛选和管理,实行品牌进入和退出机制。

梅河口市松籽协会副秘书长崔琳表示,协会去年11月启动“梅河口松籽”地理标志认证有关工作,今年5月将付诸实施。届时,在梅河口加工生产的松子外包装上,将依照有关办法打上地理标志,进一步扩大梅河口松子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丽娜、吉林财经大学教授李寅权等专家表示,下一步,梅河口松子产业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品牌建设为突破,通过全产业链升级与文化赋能,实现从松子“世界加工厂”跃升为“全球松子品牌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梁拓元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