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MH370客机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是北京。然而,飞行至凌晨1点20分左右,当飞机抵达马来西亚与越南交界空域时,却突然与地面控制中心中断了通讯。
这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为搜寻这架神秘失踪的客机,来自26个国家的力量联合展开救援行动,然而最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1:改变人生的噩耗】
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被确认失去联系后,机场工作人员立即通知了乘客家属,并将他们集中安置在丽都酒店。
对于许多匆匆赶往丽都酒店的乘客家属来说,那段时间无疑是一场煎熬。
当得知飞机坠毁的消息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震惊。这种极小概率的事件,通常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发生,却意外地降临到他们身上。
在丽都酒店的房间里,亲人们神情严肃,每个人手里都紧握着手机,频繁地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急切地等待着任何关于他们家人的消息。
姜航是众多家属中的一员,他的母亲特别喜欢旅行。由于儿子们工作忙碌,她常常独自踏上旅途。
姜航原以为这次会和以前没什么不同,他哥去机场接回老妈,然后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顿饭。饭桌上,老妈会聊聊她旅行中遇到的有意思的事儿。
然而,他始终未能再次见到那位总是面带笑容的母亲。
姜航一向以工作为重,入职以来几乎没怎么休息过。然而,在得知飞机失事的消息后,为了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进展,他多次放下工作,专程前往北京、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地,只为寻找母亲的下落。
他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因此失去了工作。
对于姜航来说,马航那场空难如同一团挥之不去的阴霾,只要亲人下落不明,这团阴影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无法驱散。
姜航的情况并非个例。常言道,无论谁走了,地球照转,生活继续。可对那些痛失至亲的人而言,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场悲剧已经彻底停摆。亲人离世带来的打击,让他们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痛苦深渊。这场灾难不仅夺走了生命,更摧毁了生者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时间仿佛凝固,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动力。
在MH370航班下落未明的漫长岁月里,姜航与其他滞留在酒店的乘客家属们抱团取暖。他们自发成立了遇难者家属互助组织,彼此打气,期盼着奇迹的出现。然而,这个期盼持续了整整三年,却始终未能等来令人欣慰的消息。
【2::我不想要赔偿金,我要我的家人】
2014年至2018年间,搜寻失联航班的行动从未间断。尽管许多人心中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在某些情况下,没有新消息反而意味着希望仍在。
不少家属依然抱有一丝幻想,认为亲人或许并未离世,只是暂时迷失在某个角落,总有一天会重返家园。尽管大家都清楚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谁也不愿轻易放弃希望。
2018年,马航官方正式宣布终止MH370航班的搜救工作。对于遇难者家属,马航提出了赔偿方案:每位受害者家属可获得252万元的补偿金,前提是签署相关协议,签署后即可领取赔偿款。这一决定标志着持续多年的搜救行动画上句号,同时也为受害者家属提供了经济补偿的选择。
赔偿金是指在确认某人死亡后,家属接受一定金额作为补偿,并同意不再追究相关责任。无论遇难者家属的生存状况如何,这笔钱一旦支付,就意味着事件告一段落,不再深究。
面对巨额赔偿,一些家属无奈接受了现实,毕竟生活还要继续。然而,那些始终坚信亲人会归来的家属们,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200万虽然数目不小,但对这些家庭来说,失去亲人的痛苦远非金钱所能弥补。
252万,一条生命的代价,这场交易充满了血腥味。家属们无法接受这样的赔偿,他们强烈抗议,坚决拒绝这笔钱。他们唯一的诉求是要求马航继续搜寻,不放弃任何希望。
栗二有是那些不接受巨额赔偿的受害者家属中的一员。
马航失事那年,他六十多岁了,一辈子勤勤恳恳种地,最大的欣慰就是有个优秀的儿子。然而,这场意外带走了他的骄傲,作为父亲,他怎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他无法接受儿子在那次空难中丧生的事实,始终认为儿子还活着,只是躲藏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老两口掏空了家底,跟着亲友团飞遍十多个国家,一心只想找回失踪的孩子。
年过六旬的栗二有,这辈子都没出过远门。但为了找到儿子,他第一次登上了飞机,跨越国界,在陌生的土地上,竭尽全力搜寻儿子的下落。
栗二有和妻子为了节省机票费用,日常生活开销严格控制,经济状况相当拮据。
他们拒绝接受巨额赔偿,执意要找到失踪的亲人。然而,岁月不饶人,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有时甚至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尽管如此,他仍未放弃寻找儿子的希望,继续在这条漫长的寻亲路上艰难前行。
李秀芝和栗二有夫妇一样,都在寻找失踪的亲人。她始终无法忘记女儿出差前那句“回来就结婚”的承诺。这些年来,李秀芝走遍各地,只为找到女儿的下落。尽管时间流逝,她依然坚持着,希望能早日与女儿团聚。
然而,命运给了李秀芝沉重一击,得知女儿离世的消息后,她因无法承受而昏厥。尽管如此,李秀芝并未因此绝望,她始终坚信女儿会回来,常常举着写有“妈妈永远等你,绝不放弃!”的标语,表达着她坚定的信念与不灭的希望。
对于马航失联乘客的家属而言,失去至亲的伤痛是旁人无法真正体会的。他们日复一日地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许多人已经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种痛苦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反而愈发沉重,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每一个日出日落对他们来说都是煎熬,曾经的幸福生活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填补的心灵空缺和难以承受的精神重负。
【3:一场等待许久的开庭】
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已经过去将近十年,遇难者家属们仍在苦苦等待真相和亲人的下落。尽管时间流逝,这场空难带来的伤痛和疑问却始终没有消除。家属们日复一日地期盼着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至今仍未等到任何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这场航空史上的重大谜团,依然是无数家庭无法愈合的伤口。
为了确保搜索行动不中断,同时让幸存者获得应有的正义。
近年来,不少遇难者家属陆续对涉及马航失事事件的多家机构提起诉讼,包括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其母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有限公司、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以及承保方安联保险集团。这些法律行动反映了家属们对事故原因及责任归属的持续追查与质疑。
美国方面并未明确指明责任归属,导致无法作出裁决。马来西亚仅对本国公民进行法律裁定,因此在马航事件中遭受最大损失的中国人至今未能获得公正的判决。
该案件由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旨在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案件涉及40多名原告,由于各自提出的诉讼请求存在差异,法院将案件安排在不同日期分别审理。具体审理时间确定为今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之间。
法律专家指出,这场诉讼胜诉的可能性极低。马航事故的严重性远超以往任何空难,且涉及国际因素,进一步提升了案件的复杂程度。从司法实践来看,这类跨国航空事故案件本就面临诸多法律障碍,而马航事件因其特殊性,在取证、责任认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在国际管辖权、适用法律等关键问题上,需要协调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这无疑增加了诉讼的挑战性。
尽管面临巨大风险,姜航及其他受害人家属依然决定放手一搏。他们深知,若此时不全力以赴,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将永远遥不可及。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源自对重逢的深切渴望。他们明白,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打破现状,创造改变的机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他们选择勇敢面对,用行动证明对亲人的思念与执着。这种毅然决然的态度,体现了家属们不愿被命运左右的坚强意志,也彰显了他们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十年转瞬即逝,一些遇难者亲属已相继离世,至死未能获知亲人的消息,抱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