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公司不想直接裁员,而是通过各种方式逼迫员工主动离职,以减少补偿金的支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打工人因为不了解劳动法,往往被动接受,甚至吃亏。那么,公司常见的逼迫员工离职的套路有哪些?作为员工,又该如何反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常见的逼迫员工离职套路
有些公司会采用“边缘化”策略,把员工调到无关紧要的岗位,减少工作任务,甚至剥夺核心工作权限,让员工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主动选择离开。看似没有直接辞退,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术,让人产生被“废弃”的感觉,进而萌生退意。
还有的公司会采用“冷暴力”手段,比如故意安排过量或低价值的工作,打压士气,甚至在人际关系上孤立某个员工。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很容易让人感到精神疲惫,不堪重负。

一些企业甚至会利用考核机制,通过制定不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让员工处于“永远完不成”的状态,进而扣工资、降职,甚至以绩效不达标为由劝退。员工如果没有维权意识,很可能会在压力下选择主动离职。
部分公司还会用“调岗”或“调薪”来变相逼迫员工,比如把员工从核心部门调到边缘岗位,或者突然降低薪资,削减福利,让员工无法接受,被迫走人。这种手法不仅隐蔽,而且容易让人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从而放弃维权。

如何反击,维护自己的权益?
面对公司逼迫离职的情况,打工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贸然辞职。辞职意味着放弃了公司应支付的经济补偿,而主动辞职的员工通常无法获得失业保险金,这对个人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如果公司通过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或调岗手段逼迫离职,员工可以先与公司进行正式沟通,明确自己的立场,并留下书面证据,如邮件、聊天记录等。如果公司没有合理的理由而强行调岗或降薪,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维权。

必要时,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合理的赔偿。如果公司以“绩效不达标”为由劝退,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提供绩效考核的完整数据,确保考核标准透明、公正。如果考核不合理,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公司已经明确表示要裁员,但拒绝支付合法补偿,员工可以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工作安排的变化、绩效考核的异常数据、沟通记录等,然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N+1”的经济补偿。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防止被动应对
在职场中,预防永远比应对更重要。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出现变动,打工人要做好长期规划,确保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选择的余地。
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不可替代的技能,是应对职场变动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具备独特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即使公司想要裁员,也不会轻易放弃你。即便真的被裁,也能更快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职场人脉,保持行业内的影响力,能够在关键时刻获得更多的选择。如果发现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者有裁员的苗头,可以提前规划,寻找新的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公司“动手”。
公司可以套路员工,员工也可以用法律来反击。只要清楚自己的权益,善用法律武器,就不会在职场中成为“待宰的羔羊”。
规则对年轻人不利,就是对子子孙孙不利[笑着哭]拒绝执行不利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