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炉中香烟如云,袅袅升起,其色淡碧,凝结如缕,摇曳牵魂,又凌空散去,只留下余香飘渺,消解尘缘。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雅士的推动,历代文人诗词、图画和香学著作都记录了大量文人与香的密切关系。可以说,用香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雅之事。
人类对香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蝴蝶恋花,木之向阳。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我们的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相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苏悉地羯罗经》把香分为五种: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罗香、天木香;
七种胶香:乾陀罗婆香、萨阁罗婆香、安悉香、苏合香、熏陆香、设落翅香和室利吠瑟吒迦香。
有草木之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沉香,栈香,檀香等。沉水香,又称为沉香,由生产于印度、南洋等地的香木树脂而制成;丹檀香,又称为檀香,有白檀香、赤檀香两种;
自古以来,沉香被誉为是“植物中的钻石”,它集天地灵气,汇日月精华, 蒙岁月积淀,可谓是“沉”得惊世,“香”得骇俗,千百年来为世人所钟爱。它通常被作为一种名贵香料和中药材使用,在宋代就已经有了“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
苏轼也在《沉香山子赋》中说:“宛彼小山,巉(chan)然可欣。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它是经过动物咬合外力的创伤、以及人为的砍伤和蛇虫蚂蚁等的侵蚀,又或是在受到自然界的伤害,如雷击、风折等以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的油脂受到真菌的感染,所凝结成的分泌物就被称作沉香。
古时常常说“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而这类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较为松软。
史料记载沉香可“理诸气调中,补五脏”。发展到唐宋时期走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古代文人赋诗作画抚琴之前,都会焚一炉香,香气可以让居室的空气净化,能够安定心神,产生喜悦的情绪。 如今人们出门前可能会喷一些香水,那么古代人们则会配戴香囊。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此外,沉香还可以用来煮水泡茶,或搭配不同配料制成饮品,古人将这类饮品称之为“沉香饮”。
檀香,佛家谓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绿色黄金”的美誉。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因为蟒蛇喜欢盘踞在檀香树上,所以人们常以此来寻找檀木。采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后,就从远处开弓,朝蟒蛇所占据的大树射箭以作标记,等到蟒蛇离开之后再去采伐。檀香源自于一种木材,它没有妖娆的纹理,惊艳的色彩;但它的气息宁静,稳重而又内敛,香韵沉稳而含蓄;仿佛是一个秀雅的佳人,浓妆淡抹总相宜;又似一个谦谦君子,气质稳重,行止有度。
檀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自然,圆满,包容,和睦;也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文关怀。在积淀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檀香文化。
用檀香木雕刻出来的工艺品更可谓珍贵无比。家中摆放芳香经久不衰。把它置于橱柜之中不仅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带有淡淡的香味;还能驱邪避小人。
麝香:有兽亦有香,也就是麝香。麝香又分为三等,一等生香;二等遗香,三等心结香。
麝香是鹿科动物麝的雄性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种高级的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
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说:“晚坠兰麝中”。麝香还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墨水与颜料中加少许麝香;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使用的历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浩荡西行之际,青藏高原上还有一条她的姊妹路也在蜿蜒向南,经南亚各国抵达西方,构成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另一条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称为“麝香之路”的高原古道。
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捕猎野生麝是严重违法行为。现在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衍生品和替代品,野生麝也就没有必要再遭杀害了。因此,请大家拒绝买卖野生麝制成香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龙涎香是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取自宰杀的抹香鲸肠内分泌物(即鲸鱼的粪便,它是抹香鲸吞食墨鱼后,胃肠道分泌出来的灰黑色的蜡状排泄物)。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是古代中国。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芳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有官员请教宫中的炼丹术士,他们认为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的时候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就形成了“龙涎香”。 它本身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当地的一些官员,收购后把它贡献给皇上,后来在宫庭里被用作香料和药物。
奇妙的龙涎香是大自然的精华,是大海馈赠给人们的礼物。它具有开窍化痰,活血利气的功效。为了让龙涎香的芳芬世世代代永存,我们必须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抹香鲸,让它们在大海中繁衍生长,不断地为人类贡献香中的极品——龙涎香。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还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宋陈去非的《焚香》中说: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柱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天然香料种类繁多,不同种类、不同配比、不同辅料、不同工艺均可能使最终合成的香料千差万别。
比如: 花名(花香),也就是瑞香。《庐山记》里说:“一比丘昼寝盤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闻之,谓为花中的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为丁香,大者为母丁香。
酒名(酒香),《蘇轼·送碧香酒诗》,“碧香近出帝子家,鹅儿破壳酥流盎。未饶赤壁风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龙脑香,樟脑的一种,由生产于南洋的香木制成。
综上种种可以看出,熏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正在从帝王贵族之家,流向平民百姓檐下。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交流日益畅通的大背景下,她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也必将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用,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