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最接近圣人的范仲淹也有儿女情长的温柔

兰谿 2020-08-21 09:22:57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是范仲淹在《渔家傲》里描写边塞的特异景色。用低沉婉转之调为慷慨放声歌唱,对当时的社会,国家的问题的担忧,沉郁而又悲壮的爱国情怀。

范仲淹,祖籍邠州,后来移居苏州吴县。在他刚满两岁的这一年的时候,父亲范墉突然染病不起,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了。嫡母陈氏带着自己所生儿子的仲温,毅然回到苏州老宅。母亲谢氏是父亲范墉的妾室,在范家贫困无依,自己的家境又不好,只得带着幼小的他改嫁给淄州长山人朱文翰,随后范仲淹也改为朱姓,取名朱说。

朱文翰当时是山东长山县令,也已经娶妻生子,所以谢氏还是以妾室的身份嫁进了朱家。谢氏是一位温柔贤淑的母亲,可是奈何出生低微,又是妾室,想要给儿子富裕的生活,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直教育儿子要刻苦读书,勤俭节约。

朱家的兄弟们生活奢侈浪费,经常大手一挥宴请朋友,官绅。范仲淹看不过去,虽然知道兄弟们不待见自己,可还是忍不住多次规劝兄长们。兄长弟弟冷冷的回他:“我们花的是我们朱家的银子,关你什么事?你又不姓朱,少管闲事”。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人说自己不姓朱了,每次都听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可是他从没放在心里过,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不姓朱,更没有向父亲母亲求证过。兄长们也是第一次当着自己的面说这样的话。

当回家听母亲亲口告诉自己的身世时,范仲淹整个人都是懵的,象被雷击了一样。终于明白了大家在背后的议论都是真的,自己是跟随母亲嫁入朱家的。于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取功名,一定要认祖归宗,一定要让母亲安享晚年。

后来,范仲淹忍痛辞别了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河南商丘)求学,拜师戚同文的门下。数年寒窗苦读,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等事宜,官居九品。天禧元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也是在这一年,他认祖归宗恢复范仲淹之名。

宋朝是个温柔多情朝代,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还是一位痴情的人。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泪先成。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句句都是柔情,字字都透着无边的孤独;因为染了相思的愁,唯有酒才能解百愁,唯有那个心里、眼里都是她的女子,才能熨平他这满身、满心的孤独。酒还未咽下,泪已经滴落进尘埃里。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也化作一杯思念的酒,醇香而又绵长。

据记载,在范仲淹任饶州知州的时候,在一次与朋友宴饮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位叫做月娥的青楼女子。月娥是当时饶州红了半边天的女子,不光有着姣好的容颜,还懂音律,善弹琴,还很有才华。

月娥出生官宦人家,幼年时便父母双亡,后来因为叔父犯了罪,家里的男丁被抄斩,女眷就被卖到了青楼轮为官妓。因为从小就长相不俗,被老鸨悉心教导,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出彩。经常在宴席之间,弹琴唱曲。

宋朝的文人大都喜欢,席间常常挥笔写下词作,并让这些陪侍的官妓弹琴吟唱。在席间,范仲淹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才色俱佳的女子。月娥也对这个一身正气,穿着素雅的男子,芳心暗许。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也许也是有的。

后来,范仲淹被调回了京师。因为想念月娥,便写了一封信,信里付一首《怀庆朔堂》诗一首,寄给自己饶州的老朋友魏介,诗里说“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还有胭脂一盒,胭脂盒上题诗一首“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当然这胭脂便是送给月娥的礼物。

魏介看完信后心领神会,于是花重金为月娥赎了身,并派人将月娥去了京城范仲淹的家里。还写了一幅贺联送给他:庆朔堂前,桃李春风欣结子。

鄱阳湖畔,渔舟唱晚贺来迟。

范仲淹一生被贬三次,每贬一次,人称光耀一次,第一次被称为极光,第二次被称为愈光,第三次被称为尤光。他一生忧国忧民,不图个人的荣华富国,以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里没有一句提及私事。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