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骆秉章,杀太平军三位首义王爷,死后民众自发罢市送行

巨龙大世界 2025-04-21 17:40:07

1867年那会儿,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老百姓们自个儿停了生意,穿上素衣,排成长队,恭恭敬敬地给一位去世的长辈送行。这位长辈,可不是普通人,他是被誉为“晚清头号清官”的骆秉章。

骆秉章在晚清时候是个大人物,地位非常高,影响力也很大。他和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张之洞这七个人,被大家叫做“晚清八大臣”。他们在那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官员。

骆秉章为官多年,一路升到掌管大片疆土的高位。他带兵平定叛乱,亲自指挥军队围捕太平军,接连击败了太平军的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和翼王石达开这三位领头人物,让太平军的将领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而且,骆秉章在地方上当大官后,他坚持廉洁奉公,大力整顿官员作风,实实在在地帮助老百姓,因此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被誉为“晚清头号清官”。

骆秉章出身自一个显赫家族,但遗憾的是,到了他祖父那一代,家里就衰落了,日子因此过得颇为艰难,充满了不易。尽管家里条件差,但这并没有打击到小时候的骆秉章,他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去参加科举考试,争取做官,以此来扭转自己的人生轨迹。

骆秉章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机灵得很,学东西也快。十九岁那年,他参加南海县的考试,表现得特别棒,一考就中了秀才。这事儿让他信心大增,心里琢磨着得找个更大的地方,好好露一手自己的本事和学问。

1820年那会儿,骆秉章27岁了,他去参加了乡试,结果一下子就中了举人,感觉离当官的梦想近了好多。但可惜啊,这种好运气没持续多久,到了1822年,他去京城参加会试,结果却没考上,这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不过,骆秉章这人挺倔,他没因为这事儿就放弃科举考试,而是选择继续静下心来好好准备,打算再试试。

1829年的时候,骆秉章在足足准备了7年之后,满怀信心地又一次去了京城参加会试。可没想到,等成绩一出来,他还是没能考上,这次落榜让他心里特别难受,特别失落。但他并没有因此就开始怀疑自己,而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慢慢从这次科举没考好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大家都说,好运不过三次,但骆秉章不信这个邪。1831年,已经38岁的他决定再次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这时的他,比年轻时沉稳多了。他抱着平常心走进考场,没想到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考中了进士,还被清朝廷直接选进了翰林院当庶吉士,从此,他的做官之路就算正式走上了。

1840年的时候,骆秉章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查查看吏部银库的情况。在查的过程中,骆秉章特别上心,一丝不苟,就因为这样,他得到了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的赏识和赞扬。

1843年那会儿,银库亏空的事儿被捅了出来,那些有问题的官员一个个都受到了惩罚。骆秉章呢,他虽然跟这事儿没关系,但清廷还是说他监管不力,给撤了职,还罚了款。后来这事儿传到了道光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心里清楚,骆秉章是个正直无私的人,所以就专门召见了他,一番安慰和鼓励,然后又让他官复原职了。

骆秉章留任后,为了回报皇上的恩情,工作上更加卖力,做事严谨认真,一点不含糊。道光皇帝见状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没看走眼,于是开始重用骆秉章,直接提拔他做了湖北的按察使。

1850年那会儿,骆秉章因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赢得了咸丰皇帝的信任和赏识。咸丰皇帝一高兴,就提拔他做了湖南巡抚,这下子,骆秉章可就成了手握大权的地方大官了。

骆秉章当上了湖南巡抚那会儿,刚好碰上太平天国起义。他帮着广西的清军一起打太平军,就派了自己手下的猛将,带着湖南的精锐部队跑到湘桂交界的地方,跟广西的清军一起拦截太平军。后来在全州那一仗,太平军里的“首义五大王”之一,南王冯云山,就在蓑衣渡那儿被打死了。

骆秉章下令士兵干掉了南王冯云山,接着在长沙城保卫战中,他采取了以守代攻的策略。在准备反击的时候,他又瞅准机会,把太平军里攻城的主力,那个“首义五大王”之一的西王萧朝贵,也给当场打死了。就这样,骆秉章在当湖南巡抚那会儿,一下子干掉了太平军的两大头头,简直就成了太平军的克星和心头大患。

不过,骆秉章的军事功绩并未就此打住。到了1863年,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又被调往四川负责军事事务。在大渡河那场战斗中,他成功抓住了太平军的“首义五大王”里的翼王石达开,后来还在成都对他实施了极刑。这么一来,太平军的“首义五大王”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加上翼王石达开,全都栽在了骆秉章手里。靠着这些了不起的战绩,骆秉章的地位直逼湘军统帅曾国藩。

1863年,骆秉章接掌四川总督一职。一到任,他就动手整治官场,严惩那些贪官污吏和为非作歹之人,让四川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而且,骆秉章还特别看重选拔人才,他大胆启用了一批年轻有为、有才有德的青年才俊来管理川蜀。这些年轻人不负众望,在他们的努力下,四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不少,经济发展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治六年那会儿,74岁的骆秉章在任上去世了。他侄子在办丧事时才发现,骆秉章留下的银子竟然只有八百两,这点钱根本不够办后事。这可把他侄子难住了。后来,清廷的战将完颜崇实知道了这事儿,对骆秉章的清廉特别感动,就上报给了清廷。清廷知道后,给了完颜崇实五千两银子,让他帮忙骆家处理骆秉章的丧事。

骆秉章离世那天,成都的老百姓们不约而同地停了生意,穿上丧服,站满街道,弯腰鞠躬,给这位晚清时期最清廉的官员送最后一程。那时候,因为来吊唁的人实在太多,场面有点失控,官员们怕惹出麻烦,就开始想办法管一管,结果差点把来送行的老百姓惹急了,差点闹出大事。后来,为了表扬骆秉章生前的贡献,清朝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追封他为太子太傅,还让他进了贤良祠,给了他“文忠”这个谥号。

骆秉章临终有个心愿,就是希望回家乡安葬。所以,他的家人就在清朝官员的陪伴下,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护送他的棺材,回到了广东老家佛山南海罗村镇。这样,他就能安葬在故乡,真正回家了!

#百家说史品书季#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8

巨龙大世界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