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
可控核聚变再次传来重磅利好!下周即掀起涨停潮
4月11日晚,一批重约20吨的大科学装置关键部件将从合肥港出发,经由上海远渡重洋运向法国,为全球最大“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补充关键“生命线”。
ITER被誉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该项目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
此次从中国运往法国ITER现场的部件属于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
聚变堆磁体可以视作ITER的“大骨架”,而磁体馈线则相当于穿连其中的“血管”,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
一直以来,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聚变装置持续实现里程碑测试突破。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预计于2035年启动;美国核聚变商业公司Helion Energy承诺在2028年之前开始通过聚变发电;日本FAST预计2025年完成初步设计,目标2030年代完成发电示范;韩国型创新聚变反应堆CPD计划于2030年代投入运行。
我国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也计划2030年代建成。而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2025年1月,实现超过1亿度1066.7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后续BEST项目已与3月初完成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旨在推动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已经实现领先的态势,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随着近期可控核聚变产业链迎来迎来密集招标,以及此次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交付磁体馈线系统,意味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商业化在加速推进。
方正证券表示,自2025年开年以来,尤其3月以来我国BEST项目招标进展明显加快,叠加未来CFETR项目的启动,资本开支上行明显,聚变设备企业将逐渐从预研订单阶段进入工程订单阶段,真正在产业端见到相应的收入与利润,实现从0-1的跨越,各产业链环节都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根据IgnitionResearch的预计,到2050年将成为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可控核聚变潜在市场规模庞大。
产业链角度来看,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包括上游材料供应,覆盖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氘、氚)等原料供应;中游超导磁体、第一壁相关结构、真空模块及下游的电站运营等,中游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涉及到聚变技术的研发、装备制造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下游是核电建设和运营,应用场景包括发电、医疗和科研等领域。
经过深度梳理和挖掘,此次ITER磁体馈线系统有中国研发这5企业将显著受益。
第一家:高端钛合金与超导材料龙头
首先,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NbTi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低温超导产品的生产技术,公司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唯一供应商,也是SIEMENS和GE的合格供应商,生产的MCZ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其次,公司实控人为地方财政厅,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北向资金重仓2185万股,社保基金重仓2000万股,连续2个季度加仓;技术上看,股价处于底部位置,目前整体维持一个大的箱体区间内震荡,当前处于箱体区间的上轨,右侧放出巨量,短期有加速突破的迹象。
第二家:高温超导集束缆线龙头
首先,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涵盖“高温超导感应加热”、“高温超导磁控单晶硅生长设备”及“可控核聚变”三大领域。已成功将高温超导集束缆线技术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高场磁体研制,自主设计的D型超导磁体成功制备并通过低温测试。
其次,公司实控人为地方国资,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北向资金重仓30万股,险资重仓420万股。公司归母净利润2024年超4.4亿元,增长36%。
第三家:难熔金属材料供应商龙头
首先,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难熔金属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钨、钼、钽、铌、铼等极端高温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公司是全球第三代核电主泵推力盘、核聚变钨铜复合偏滤器部件的核心供应商,助力我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号称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钨铜复合部件的重要供应商。
其次,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包括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涉钨全系列专用钨铜部件。
第三点,实控人为国资委,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北向资金重仓近1580万股;2024年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49%;技术上看,处于上涨后回踩中,下探至前期平台获得支撑重新反弹上行。
第四家:工业余热锅炉领域龙头
首先,公司主营余热锅炉及其配套产品、核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是国内工业余热锅炉领域龙头
其次,公司在民用核能领域累积了丰富的制造和管理经验,并完成多个项目的国际、国内首件(台)制造任务。服务堆型包括但不限于二代+堆型、三代堆型(华龙一号、国和一号、AP1000、VVER、EPR)、四代堆型(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以及热核聚变堆(ITER)等,涵盖了国内外的各核电机组。
第三点,公司业绩方面,2024年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10.86%,业绩连续3年保持稳定增长。
第五家:高温超导带材龙头
首先,公司子公司专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BCO)研发与生产,高温超导已在可控核聚变堆、超导电缆等新材料应用领域具备应用基础。公司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上采用了国内独有的IBAD+MOCVD的技术路线,研发出多种稀土替代和掺杂技术,所制备的超导材料磁通钉扎性能优异,在长度以及低温磁场下性能方面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其次,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北向资金和险资的身影,其中,北向重仓1270万股,2024年三季度加仓了470万股;险资新进超880万股。技术上看,股价处上涨后的回踩企稳中,下探至年限附近获得支撑后强劲反弹,在利好加持下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
以上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当年九个太阳,非要找人给射下来,如今一个太阳嫌少又搞起人造太阳[捂脸哭]
外资重仓哄抢,全球最大“人造太阳”迎来重大突破,中国供应商大放异彩!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深厚底蕴,更是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有力证明。5家中国供应商曝光,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这一消息,无疑给中国科技企业注入了强心剂,也让全球对中国科技力量刮目相看。在可控核聚变的赛道上,中国正加速冲刺,未来可期!
1西部超导,2联创光电,3安泰科技。
我把太阳放在你家的灶台,你觉得安全吗,我讲我能控制核裂变多少毫秒,你不必担心,你能放心,到运用还很远呢,现在和商业利益毛关系都没有。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装置已经建成近百分之九十了,之前全世界所有的核聚变装置都只能进行点火运行,合肥紧凑型聚变能装置建成后将实现人类首次聚变能发电
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