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赢又要掀桌子”,部分银行收紧提前还款门槛

Bank民工 2025-04-13 17:08:01

“手里有余钱,提前还房贷”,这本是普通家庭减轻负债压力的理性选择,却在2025年的二季度,遭遇了一场“规则突变”。

工行上分某支行率先发难,线上提前还贷设置明确限制,每年仅限两次,单笔最高20万元,审核周期长达两个月,让不少客户措手不及。

而线下渠道却“网开一面”,额度与次数均不受限,审核时效在一个月左右。

这一迷幻操作,被网友戏称为“玩不赢就掀桌子”,难道银行想把线上渠道慢慢掐掉,又回到全员线下的时代?

第一,提前还贷为何突然变难?

毋庸置疑,银行是在先行试点,收紧提前还贷门槛,以上海为代表的部分区域,银行悄然筑起“还款高墙”。

工行上海分行将线上提前还贷次数从每年5次砍至2次,单笔金额限制为20万元,审核周期拉长至两个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仍保持线上渠道的宽松政策,无金额与次数限制,办理周期仅需1个月。

银行对线上渠道的刻意限制,暴露了其矛盾心态。线下办理虽无硬性门槛,但需提前1.5至2个月预约,排队时间大幅延长。

表面上是“平衡客户需求与效率”,实则是通过提高操作成本,变相抑制还款意愿。

一位网友吐槽:“线上填表5分钟的事,非要逼人去网点排队,这不是折腾人吗?”

截至2024年末,工、农、建、中四大行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减少超600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减112亿元。

银行赖以生存的“长期饭票”正在快速缩水,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导致年利息收入蒸发超2000亿元,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失血恐慌”。

第二,银行为何“不讲武德”?

2023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统一下调后,银行利息收入锐减,而提前还贷潮让这一缺口雪上加霜。

以建行为例,2024年四季度房贷提前回收量环比下降6.6%,但房贷余额的持续萎缩仍让银行如坐针毡。

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客户每提前还100万,银行就损失未来数年的利息收入,这比新增贷款断崖更致命。”

对银行而言,房贷余额是重要的考核指标,频繁的提前还款直接冲击资产规模,尤其对贷款量考核严格的机构,限制还款成为“保业绩”的无奈选择。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部分区域集中还款导致银行流动性承压,限制政策是为应对考核的被动防御。”

当前商业银行深陷“存贷双降”怪圈,存款定期化推高负债成本,而低息房贷资产收益持续下滑,若放任提前还款,银行将面临“钱进来少、出去多”的流动性危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银行需动态平衡资金配置,限制还款本质是市场化主体的自救行为。”

第三,房贷客户如何“见招拆招”?

首先,客户要摸清合同约定与银行公告。部分合同约定提前还款需支付违约金或限制次数,借款人需优先遵守既有条款。

政策调整并非全国统一,可通过银行官网、APP或个贷经理获取最新动态。

其次是灵活选择渠道,线下还款或成“突破口”。尽管预约周期长,但线下办理通常不受额度与次数限制。若线上被“卡脖子”,不妨转战网点。

部分银行线下还款需提前一个半月预约,借款人需预留充足时间。

最后是要理性决策,算清“机会成本”再出手。当前多地存量房贷利率已降至3.3%,若投资收益率高于此水平,可暂缓还款。

长期看,低利率房贷或能对冲通胀压力,盲目还款可能损失资产增值机会,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性还款。

银行与借款人的这场“猫鼠游戏”,本质是利益与风险的再分配。

对银行而言,需在利润保护与客户体验间找到平衡;对借款人而言,则需在负债成本与资产配置间理性抉择。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唯有透明化政策调整、强化风险监测,才能实现‘银行稳、百姓安’的共赢。”

而普通人的破局之道,或许就藏在“看清规则、保持灵活、理性决策”这十二个字中。

2 阅读:1203
评论列表
  • 把子孙后代割干净了,底层没有未来 ,往后都是贵族子弟自己玩自己。

  • Lio 1
    2025-04-14 18:16

    不想让人们提前还那你们降息啊,降了提前还的肯定就少了

Bank民工

简介:一个经验丰富、业务全面的90后金融圈银行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