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血脉相亲的两兄弟:周恩溥、周恩寿,他们的后人近况如何?

贾源 2022-10-29 22:05:2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者们,每个人都是将自己的全部身心精力放在了革命道路当中,就连他们的很多家人,也跟随着从事革命事业。

就拿毛主席来说,为了实现革命的胜利,家族里六口人都牺牲在了革命前线,可谓是满门忠烈。

而一生为公的周总理,他的家人同样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总理

周总理没有子女,跟他最亲的家人,除了邓大姐之外,可能就要数他的两个亲弟弟,周恩溥和周恩寿了。

在周总理投身革命之后,这两位弟弟也跟随着兄长的脚步,踏上革命之路。

其中,周总理的二弟周恩溥更是将自己的生命挥洒在了无限光荣的革命事业里。

虽然周总理没有子女,但是这两位弟弟却留下了后人,而在他们投身革命之后,他们的子女也经常受到周总理的照顾。

那么,在革命胜利之后,周家的后人过得怎么样了?

周总理一家一别难再见

周总理兄弟三人出身于江苏淮安的周家。

原本周家是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周总理的父亲周劭纲,是晚清时期的秀才,而他的母亲万冬儿,则是前任淮安知府万青选的女儿。

本来周家的生活条件在当地是十分显赫的,可是在周总理出生的那个年代,赶上晚清变法,江南动乱,周家的家境逐渐走向了落魄。

在生下了周总理三兄弟之后,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周劭纲只能弃笔从商,前往苏州做起了小本生意,从此以后与家人们聚少离多。

而周总理也在一岁的时候,被过继给了自己那患有重病的叔叔。

周总理三兄弟

不久之后,养父养母和亲生母亲相继去世,年幼的周总理只好独自扛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重担。

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总理前往东北求学,照顾家里的责任就交在了小自己一岁的二弟周恩溥的手上。

“我走之后你要好好照顾恩寿和家里,如果有什么事情就给我写信。”

面对着兄长的嘱托,周恩溥重重地点了点头。

青年周总理

“放心吧大哥,你就专心学习,家里我一定会照看好的。”

得到了弟弟的保证,周总理也是面色坚定地踏向了北上的列车。

望着哥哥离去的背影,周恩溥拉着之后六岁的周恩寿,眼中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而兄弟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就再也难以相见了。

周恩溥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转眼到了5年之后,周恩溥也被亲戚们送到了东北求学,追随自己大哥的脚步。

这个时候,周总理已经考上了著名的南开中学,前往了天津,所以兄弟俩人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19岁的时候,周恩溥从学校毕业,当时恰逢“五四运动”爆发,得知兄长周恩来在天津带领着各大学校的学生发起进步游行运动,周恩溥也在东北与同学们组织了抗议游行队伍,与兄长遥相呼应。

后来,为了躲避军阀的追捕,周恩溥只好暂时放弃学业,转而进入到一家工厂里当起了工人。

图片来自网络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工厂里的一名女工王兰芳。

两个同样有着革命情怀的先进分子,经常在工厂内一同带领着工人们,组织反对资本家剥削压迫的抗议活动,久而久之,两人逐渐产生了革命情怀,很快自然而然地便走到了一起。

1929年,在周恩溥和王兰芳结婚以后,很快就迎来了自己孩子,并为其取名为周荣庆,希望他将来能够看到祖国繁荣的那一天。

两年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周恩溥一家不愿意当“亡国奴”,只好搬到山东去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周恩溥心中仍然还记着年少时期的一腔革命热血,况且,如今国家危难之际,大好男儿如果不站出来保家卫国,将来国家和民族都被敌人攻陷,那将何以为家?

于是,怀着满心的不舍,周恩溥如同当年的兄长一样,告别了自己的妻儿,踏入军营,成为了一名革命军人。

之后的几年抗战岁月里。周恩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为打倒日本侵略者,取得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赫赫战功的老兵,竟然在抗战结束以后,被“自己人”所逮捕了。

周恩溥墓碑

1945年1月,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向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下手。

在一番打听之下,特务了解到周恩溥是周总理的亲弟弟,于是秘密前往山东的革命根据地,将周恩溥抓捕入狱。

在将周恩溥抓到监狱里之后,为了从他口中打听我党和周总理的重要情报,敌人对其实施了严酷而又残忍的刑罚。

可面对着敌人的拷问,周恩溥咬紧牙关,始终没有向其透露出半句。

在经过了几番折磨之后,周恩溥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壮烈牺牲在了革命道路上。

周总理和孩子们勇敢而又坚毅的一家人

在丈夫牺牲的消息传来之后,王兰芳悲痛欲绝。

为了给丈夫报仇雪恨,王兰芳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将儿子周荣庆送到了东北的亲戚那里,然后自己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作为一名“红色娘子军”,在正面战场上与国民党反动派激烈得交战。

每一次在与敌人战斗的时候,枪口中喷出的火焰,就如同王兰芳心中的怒火一样炙热。然而,正当王兰芳在前线与敌人奋勇交战的时候,却从后方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他的儿子周荣庆,被敌人抓去当了壮丁。

图片来自网络

刹那间让王兰芳心神大乱,连忙就想要赶回家中,去寻找儿子的下落。

不过,她之后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完成前线的作战任务,帮助后方的同志们去扫清障碍,那么之后的营救工作反而会更加困难。

所以,王兰芳只好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继续奋战在游击战场上。

可真所谓“虎父无犬子”,自己的父母都是革命战士,周荣庆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被敌人所俘获呢?

被抓到国民党部队之后,周荣庆隐姓埋名,到处寻找逃脱的时机。

图片来自网络

国民党部队向沈阳方向集结的时候,在五里屯与东北民主联军的一支小分队遭遇,双方立刻爆发了激烈的交火。

当时只有17岁的周荣庆,被分配在后方搬运物资,眼看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方战场上,周荣庆抓住这个机会,带着几个同样被抓来的老乡,悄悄打昏了负责督战的国民党士兵,随后向一片树林之中快速跑去。

就这样吗,经过了三天三夜的跑路,终于又逃回了解放区当中。

当前线作战的王兰芳得知此事之后,顿时喜极而泣。

而周荣庆也没有选择返回老家,而是加入解放军,跟随父母的身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周总理招待客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周总理联系到了这对孤儿寡母,并且还将他们邀请到了北京做客。

看到弟弟的妻儿,周总理顿时泪如雨下,他深切地对王兰芳母子说道:“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有照顾好他,让你们母子俩受苦了。”

听到周总理这番话语,王兰芳也是急忙说道:“这不能怪总理,恩溥有他自己的选择,他一直拿您当榜样,我们母子俩也一直为他感到骄傲。”

后来,周总理又问道她们母子两人对组织上有没有什么要求,他们是烈士的家属,又是革命的功臣,所以组织上会尽力满足他们。

可王兰芳却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于是就申请了一个东北工厂的工人职务,重新干起了当年的老本行。

周总理看望群众

而周荣庆在继续留在了部队中,后来还跟随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

回国后,转业成为了志愿军总医院的一位宣传干事。

不久之后,周荣庆和一名叫做晋菊清的女工人相识相恋,两人结婚之后生下了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

1968年,周荣庆一家再次前往北京看望周总理时,周总理对详细询问了侄子一家的近况,还亲自为几个侄孙取了名字,分别叫做周志勇、周志虹和周志军。

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像长辈们一样,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而周荣庆一家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当中。

王兰芳墓碑与兄长相同的道路

周恩寿是周家最小的孩子,比两位哥哥要小了5、6岁,不过,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却非常早。

1918年,14岁的周恩寿在兄长和父亲的带领之下,前往沈阳和天津求学。

在天津的时候,因为和大哥周恩来相处紧密,在周总理的影响之下,周恩寿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进步青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候,周恩寿还曾经跟随在兄长的身后,参与了天津学生会的游行运动。

这为他革命思想的塑造打下了基础。

周恩寿

1924年,周恩寿在天津加入了共青团,成为觉悟社的交通员。

第二年,又进入到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不久之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这让周恩寿从事革命的时间,要比二哥周恩溥早了十几年。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周恩寿跟随着兄长,走南闯北、出生入死,为组织贡献了自己力量。

1928年5月,周总理邓颖超夫妇,赶赴莫斯科出席六大,途经大连的时候遭到了日本水警盘查,迫不得已折返回了吉林。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

就在束手无策之际,周恩寿得知了此事,立刻从沈阳赶了过来,利用自己明面上的商人身份,机智护送兄嫂,成功前往哈尔滨脱险。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为了帮助解放军筹备经费,周恩寿深入敌营,利用天津的生意款项,偷偷为地下党提供掩护以及经费和药品。

周恩寿一家令人赞叹的家风

新中国成立之后,同样是为了不给大哥和组织添麻烦,周恩寿和妻子王士琴,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基层岗位上。

后来,夫妻两人生下了六个孩子,由于一家人都生活在北京,所以也经常与周总理往来。

在周总理和夫妻两人的教导之下,这六个孩子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周总理夫妇与家人们

其中,长女周秉德考上了中南大学,毕业之后前往中新社工作,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长子周秉钧和四子周秉华,则跟随着长辈们的脚步,进入到军营,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周秉德

三女周秉宜则是考到了政法大学,后来从事研究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

五子周秉和则是凭借着刻苦的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一步步干到了一家上市公司高层。

周秉建

六女周秉建则在毕业之后,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内蒙古进行援建工作,从此驻扎在那里十几年,为地区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汗水。

周总理虽然没有子嗣,但是他却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家风,在他的引导之下,周家后人们都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和汗水,这也让所有人都十分敬佩。

49 阅读:2140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