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深秋,江西万载县官元山林场。
三辆卡车快速驶入林场腹地,近百人从卡车上一跃而下。
由一名林场工作人员做向导,众人紧跟其后,向茂密的山林中走去。
很快便来到了指定地点,所有人以一棵粗大的树木为中心,向四周散开。
每个人都手拿着铁铲工具,纷纷拨开厚厚的落叶与杂草。
“一定要认真搜查,不要放过任何一点线索。”
站在原地的公安局长,向所有人大声下达着命令,一边神色严肃地紧盯着四方。
“你确定是这个地方?”
公安局局长指向身边的那棵大树。
“就是这儿,没错。”
身为向导的林场工人,非常肯定地说。
上百人的队伍,在密林中把方圆数里搜了个遍,不仅地面上的树叶被纷纷拨开,许多地方连山石泥土都被挖得坑坑洼洼。
从天刚亮,一直到太阳下山,山林中亮起了一道道手电筒光,搜寻仍在继续。
公安局局长看着天色越来越暗,大声传令下去:“收队!”
四面八方的人,才终于停下了搜寻的工作,陆续汇拢了过来。
“有没有找到什么东西?”
众人看着局长,纷纷摇头。
许多林场的工人,站在宿舍门前,看着远处闪耀的手电筒的光芒,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难不成这荒山野林里有什么宝贝?
公安局局长亲自带队,一次出动三辆卡车的人,整整一天持续不断地搜索,让这件事笼罩着极为神秘的色彩。
而引发此事的,就是身为向导的郭兴仁。
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实巴交的农场工人。
一个随意盖在笔记本上的印章1963年10月的一天。
江山万载县官元林场内。
已经升任林场队长的郭桃仁,刚从忙碌的一天的山林中,回到林场宿舍。
“郭桃仁,你明天去县林业局,代表我们林场参加林业局的林业工作会议。”
郭桃仁接到了林场负责人给他的通知。
“好。”
郭桃仁答应得非常爽快。
能去县里参加会议,对于官元林场的工人来说,那可是件令人欣喜的好事。
因为,这林场太偏僻了,常年待在这深山老林里,谁不想去热闹的万载县城去逛逛。
可是,平时也没时间。
就算有时间,交通工具也是个问题。
单靠着两条腿,走上一天,也不见得能走到县城。
除非,林场有车去县城的时候,搭个便车。
而这一次,郭桃仁清楚得很,他连便车都不需要搭。开会是公务,林场必定会派车送他过去。
“记得带个笔记本啊,别空着手过去。”
通知他的人刚走没多远,又特意返回来,交代了这句。
“我又不识字,带笔记本有啥用?”
头一次参加县林业局会议的郭桃仁非常不解。
“这可是非常正式的会议,你代表的是咱们林场,就算不识字,也要带个笔记本做做样子。”
传达通知的人看着他,笑了笑。
郭桃仁挠了挠头,想想也确实是这么个理。
这种县一级的林业会议,总不能空着手干坐着,要是被上级领导看到,会被认为态度不认真。
带个笔记本,做出一个记录的样子,也是对的。
可是,笔记本他没有啊。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亲弟弟那儿倒有个闲置不用的笔记本,回到二人共住的宿舍后,便将笔记本翻了出来,装到自己的拎包里,还特意找了枝几乎没用过的笔,算是为明天的会议做好了准备。
第二天,到了县林业局会场之后,会议很快开始。
郭桃仁四下环顾,发现确实每个人都拿出了笔记本,那个年代识字的人并不多,但无论会不会写字,都多少要做出一些记录的样子。
他也不能例外,也将笔记本板板正正地摊在桌面上。
坐在他一旁的人,却是识字的,跟着领导的发言不停地做着记录。
转头看到郭桃仁假装记录的样子,微微笑了笑。
这种情况在当年的会场上,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并没有太在意。
可突然,他发现了郭桃仁翻开的笔记本的内页上,有一个红色的印鉴。
那是一幅非常少见的印鉴图样,马上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当他心里默读出印鉴上的文字时,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吃惊之色,但随即又很快地隐藏了下来。
“请问,你是哪个林场的?叫什么名字?”
憨厚老实的郭桃仁,对于一起参加会议的邻座的问话,自然是非常客气地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而他的介绍,则被邻座此人默默地记了下来。
会议结束后回到了官元林场,刚到林场没有多久,天色已经微暗,正准备去食堂吃晚饭的郭桃仁,却被林场干部叫了回来。
“郭桃仁,快随我去林场办公室。”
“有什么急事吗?”一脚刚踏进食堂的郭桃仁,只得退了出来,不解地问道。
“县公安局来人找你。”
“公安局?”
“没错!”
郭桃仁一头雾水,他这么多年,连林场的大门都很少出去过,又没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出身也没什么问题,又没有黑历史,公安局的人来找他,会有什么事?
带着满心的疑惑与紧张,他来到了林场的办公室。
果然见到两名公安人员,正襟危坐在林场负责人的办公室内。
“你就是郭桃仁?”
“是。”
“知道为什么找你吗?”
“不知道。”
面对询问,郭桃仁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你今天是不是去了县林业局开会?”
“是。”
“你开会时用的笔记本在哪儿?”
“在宿舍。”
两名公安腾地站了起来:“好,我们跟你一起去取。”
“笔记本有什么问题?”
公安人员看了看郭桃仁,神情严肃,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像押解犯人一样,一左一右跟他一起去宿舍。
郭桃仁进门后,连忙将手提袋里的笔记本掏了出来,递到公安人员的手中。
两名公安人员连忙把笔记本翻开,在印有印鉴的那页停了下来。
一名公安人员问道:“是这个吗?”
“是!”另一名显然是专业人员,给了很肯定的回答。
两人齐齐看向愣在一旁的郭桃仁。
“跟我们去趟县公安局。”
“我又没有违法犯罪,为什么要抓我?”
郭桃仁有些害怕了,他诺诺地问道。
其中一名公安微笑道:“没有说你违法犯罪,只是向你了解些情况。”
林场工人在伐木时的偶然奇遇一直到郭桃林糊里糊涂地被带上警车,他依旧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更不知道把他带往公安局,要跟他了解什么。
他看着前面主副驾驶位的两名公安,努力了好几次,都没敢开口询问。
直到进了公安局的审讯室,一名公安局领导模样的人才走了进来。
看着瑟瑟发抖的郭桃仁,县公安局局长开始了讯问。
“你是郭桃仁?”
“是。”
“这个笔记本是你的?”
“不是,是我弟弟的。”
“你弟弟?”公安局局长愣了一下,接着问道:“那你知道这笔记本上的印章是哪儿来的吗?”
“知道。”
“那你尽可能详细地说明一下情况。”一边示意旁边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郭桃仁抬眼看了看讯问他的局长,开始一边回忆,一边把有关笔记本上印章的来历与细节进行了说明。
原来,郭桃仁还有个亲弟弟,也在官元林场工作。
有一天,兄弟二人进入一片林区干活时,出去方便的弟弟回来后,手里拎了一个满是泥渍的破损皮箱。
“这是什么?”郭桃仁看着皮箱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也不知道弟弟郭兴仁从哪儿弄来的,不解地问道。
郭兴仁把皮箱小心翼翼地平放在地上:“我前面一棵树底下发现的,也不知里面装了什么。”
“要不打开看看?”
听弟弟郭兴仁如此一说,反正又是不知丢弃了多久的无主之物,郭桃仁也来了兴致,附和道:“好,这箱子看来年头很久了,说不定里面有什么宝贝的东西,慢慢打开。”
兄弟二人一点点揭开已经腐烂的皮箱箱面,发现里面也是一团污渍,拨开后仔细辨认后,仍看得出应该是纸张文件一类的,已经与污泥混在一起。
随着两人将烂纸污泥掏出,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
弟弟郭兴仁把硬物拿出来,抓起地上的树叶用力地擦拭了半晌,这硬物的形状逐渐彰显出来。
“印章!”
兄弟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
他们虽然不识字,但印章还是认得出来的。
而且,更令他们惊奇的是,竟然是银制的印章。
对于郭桃仁、郭兴仁兄弟二人来说,在他的观念里,一个被丢弃的印章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但这么一大块银子却不同,那可是值钱的东西。
于是,二人收工的时候,把皮箱当成垃圾丢了,只把印章带来了宿舍。
经过郭兴仁对印章不断的清洗、擦拭之后,印章的字迹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好奇的兄弟二人,还到林场办公室借了印泥,在郭兴仁的一个闲置的笔记本上盖了个印鉴。
两人都不识字,仔细研究了很久,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怕在林区找到了银制印章一事被传出去,两人也不敢叫其他识字的人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也渐渐地忘了印章一事。
公安局局长听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之后,连忙吩咐其他人,马上把郭兴仁与印章一起带回来。
此时,已是半夜。
听说自己的哥哥被公安局带了,郭兴仁一直没睡。
公安人员连夜赶到官元林场,把郭兴仁与锁在柜子里的银制印章一起带到了公安局。
局长带着专家,对印章实物及笔记本上的印鉴进行比对鉴定之后,紧张之余,都掩饰不住满脸的欣喜。
因为他们发现的印章,竟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中央红军苏区“湘鄂赣省”的公章。
公章上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下书: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
中间:则是围绕着地球的稻穗与麦穗,以及锤子与镰刀的图案。
前来鉴定的专家几乎是眼含热泪,双手不住地颤抖:“这可是无比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啊。”
印章引发的红色革命历史回顾负责印章一事的万载县公安局局长与前来鉴定印章的文物部门专家,两人都亲眼见证并参与了当年的红色根据地的革命运动。
江西万载县,正是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而且,万载县所在区域,在30年前,就归属于印章上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
众所周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走向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道路。
并由毛主席与周总理,分别在湖南与江西的交界地带和江西南昌,分别发起了“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
正是,这两个相隔不远的一城一乡的起义,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础。
随着两支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也开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拓展与建设。
从1927年9月开始,湘鄂赣区域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频频爆发持续不断的农民起义,形成多个农民武装,针对当地的反动政府与军阀开展了游击战争。
1928年,在湘鄂赣区域,由彭德怀等人领导的起义队伍整编成红军第5军,建立了正规的红色革命武装,并不断开辟根据地,特别是,在1930年之后,趁着国民党政府与冯、阎等军阀在中原大战的时机,进一步扩大了根据地的区域。
1931年7月,印章中的湘鄂赣省委成立,李立白任首位省委书记,开始着手进行湘鄂赣根据地的政权成立,并建立了湘鄂赣省独立的红军总指挥部。
1931年10月,印章中的湘鄂赣省苏维埃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赖汝樵任第一任主席,完成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红色根据地政府建设。
1933年底开始,国民党军队开展了针对包括湘鄂赣在内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大力围攻,其后不久,中央红军开始了漫长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而留在根据地的人员,则转入地下,开展游击战。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印章的遗失,也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在根据地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湘鄂赣省苏维埃人民政府的公章与重要资料交付给张春吉、邱思炎等五人进行转移。
当时,就在官元林场的这片山林里,保护湘鄂赣省苏维埃人民政府公章及文件资料的张春吉等五人被敌人包围。
迫于无奈,五人只得将装有公章与资料的皮箱,紧急掩埋到一棵树下,并做了标志,希望突围后再过来取走。
令人遗憾的是,五人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而这个装载着当年血年血与火的革命历史印章与资料的皮箱,就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山林里,静静地埋了30年。
年纪尚轻的郭桃仁与郭兴仁两兄弟,哪里会知道,这片树林所发生的惨烈的往事。
但因为他们偶然的奇遇,又得以让承载着这段历史的革命文物重见天日。
结语“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银制印章的出现,很快便惊动了从江西万载县往上的各级文物部门。
这枚印章的价值太高了,1994年被认定为一级文物。
它并非普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一个银块的价值可以衡量。
而是当年中央苏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见证,承载了30年前血与火的壮烈革命历史与精神。
当这枚印章出现在博物馆时,人们纷纷围了上来,那印章底部红色的印迹,仿佛还流淌着当年根据地红军的革命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