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时期,湖南曾有过一户“了不得”的地主人家。虽然地主本人其貌不扬,名声不显,但他的子孙后代却一点也不寻常。
他的儿子和女婿在后来都成为了开国大将,他的三个孙子也都成为了少将。
说起来,这一切与毛主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了解毛主席的人可能都知道,他从小就是一个性情倔强,有着独立思想,敢于挑战压迫势力的人。
在很小的时候,他便敢反抗有着封建思想的父亲。当年在读完私塾后,父亲便要求他辍学,并想要强硬地将他送到一家米店去当学徒。

但拥有着远大志向的毛主席却并不同意这种安排。在与父亲进行了一番斗争后,他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东山学堂继续学习。
虽说东山学堂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有着新式教育的学校,但里面的教书先生大多数却非常守旧。

而毛主席也在入学后经常与几个先生争论。对此,先生们非常不高兴,总是说:“这个男娃,不管什么时候,道理总是比别人多。”
有一回,毛主席又与几人争执了起来,最后他实在待不下去了,只能愤然离开。

但他又不愿意回家,于是便去了一个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私塾先生家暂避。
这位私塾先生名叫陈道良,家里有田地上百亩,也是当地有名的地主。
但他这个地主与其他爱剥削人的地主并不一样,陈道良一家都非常善良,经常救济穷人。因此主席对他非常有好感。

而陈道良也非常喜欢这个倔强有个性的青年。因为在主席的身上,他总是能看到儿子的影子。
他的儿子陈庶康也是一个不喜欢墨守成规,思想非常新颖,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孩子。
基于这层关系,他总是会关照毛主席。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便亲近起来。

喜欢归喜欢,但在他内心里还是不太赞成对方这种太“出格”的行为。
他总是劝说主席,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外要听老师的话,否则以后的日子会吃苦。
但毛主席却并不这样认为,如今国难当头,若是人人都随波逐流,那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他们作为当代青年,更要担负起开辟新时代的重任,要敢于斗争。
陈道良听了他的话后大受震撼,他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青年竟有如此大的觉悟。
渐渐地,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

又过了几年,他与毛主席逐渐失去了联系。不过他也听说了,对方后来又去了长沙,去了北京,继续去追寻他的理想了。
此后,陈道良便一直以毛主席为榜样教育着孩子们,让他们也要做一个爱国的人。
不久后,他便将长子陈庶康也送进了东山学堂读书。

原本一开始他只是想让儿子多接触一些新式教育,懂得一些道理就行,却不想自己这个儿子竟然开始心生从军报国的理想。
这件事他是想也不敢想的。并非是他不支持,只是这是他父亲定下的规矩。

他的父亲是清朝有名的湘军将领,为国出生入死,后来看透了清政府的腐朽不堪,于是告老还乡,置办了田产,隐居起来。
从那时起,他的父亲便一直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将来不管干什么,都不许从军。
作为孝顺的儿子,陈道良也一直谨遵着这条家规。

于是当他听到儿子想要参军时,第一反应便是反对。
彼时他的父亲也年事已高,病入膏肓。为了让儿子能留在家中继承家业,为祖父送终,他便决定给儿子定一门亲事,让儿子收一收心。

却不成想,此举却直接将儿子逼得离家出走了。陈道良悔不当初,当即到处打听儿子的下落,却始终没有消息。
他哪里能想到,儿子为了躲避家人,早已经改名为“陈赓”了。

1927年,此时国内的形势已经发生骤变,大革命在进入高潮后却又陷入了滞缓。
也是在这个时期,毛主席意识到了农民阶级在革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之后,他开始实地考察湖南的农民运动。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席拜访了一切自己所认识的人,其中就包括陈道良。
彼时主席已经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谈吐中也透露着不凡。

听着对方谈着天下时局,句句不离人民,陈道良心中颇为感慨。他预感到,不管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将来大概率能够实现。
当时他向主席讲述了儿子的事情,说儿子离家后参加了湘军,后来又去读了军校,天天跟子弹打交道,他心中非常担忧。

毛主席听后便劝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的儿子投身革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应该感到骄傲。
听了主席的教诲后,陈道良茅塞顿开,他当即表示会按照主席的主张,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都去参加革命。

他还特意提了一句,自己有一个女婿,叫“谭清河”,也想参加革命,但家人不同意,他到时候可以帮忙做一做工作。
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感谢他为革命做了大贡献。
等主席离开后,陈道良便像自己承诺的那样,来到了女婿家做工作。

谭清河本名“谭世铭”,他们家是世代书香门第,与陈家是世交。他与陈赓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
两人性情志趣都非常相投,听说陈赓离家出走去从军后,他心中极为羡慕。
只是他的父亲思想守旧,始终不愿放他离家。

当初他想去东山学堂读书,父亲坚决不肯,后来还是在陈道良岳丈一家的帮助下,他才顺利进入学堂,接受先进教育。
后来他又想去追随大舅哥,投身革命,但父亲依旧不肯。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岳父竟然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他这一边。在岳父的劝说下,他的父亲也终于同意了他从事革命的想法。
在他临离开前,陈道良紧紧拉着他的手嘱咐道,一定要找到湘潭韶山冲的毛先生,日后毛先生一定能教导他走上正道。

谭世铭谨记在心。之后他便一路奔波来到了汉口,找到了大舅哥陈赓所在的部队,并正式参加革命。
在陈赓的帮助下,他改掉了原来这个具有封建意味的名字,正式改名为“谭政”。

不过他刚参加革命没多久,老蒋便发动了政变。两人的处境都变得艰难起来。
在紧要关头,两人在一个夜晚约定好,一起逃跑了。
后来陈赓去了南昌,参加了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前往上海加入了中央特科,开始协助周总理工作。

而谭政则留在了我党人员卢德铭的警卫团中,不久后他又被编入了湘鄂赣部队中,并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参加了秋收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又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并凭借着扎实的文学能力,成为了主席的第一任秘书。

在一次聊天时,谭政才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当得知他就是陈道良口中那个名叫“谭清河”的女婿时,毛主席惊喜不已。
他笑着说道:“你岳父是个大好人啊,他乐善好施,同情贫苦人民,还将自己的儿子女婿都打发去革命了!”

“陈老先生是革命有功之臣哟,将来革命成功,你要领着我去看望他老人家!”
谭政当即点头称是。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陈谭二人便一直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为革命付出着心血。他们在后来也都与毛主席成为了至交好友。

建国以后,两人全都被授予大将军衔。而陈赓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陈道良的三个孙子,也在父辈的影响下成为了军人。
后来,他们也分别在各自的领域上有了不俗的成就,并皆被授予了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