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回到梁山后不治身亡,很多人都把矛头对准了小李广花荣:除了箭上那三个字,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能在暗夜中一箭命中晁盖面门的,除了“神臂将军”花荣还有谁?
花荣初上梁山,就跟晁盖闹得不太痛快:“说吕方、郭盛两个比试戟法,花荣一箭射断绒绦,分开画戟。晁盖听罢,意思不信,口里含糊应道……花荣寻思道:‘晁盖却才意思,不信我射断绒绦。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们众人看,日后敬伏我?’”
花荣梦里也要管宋江叫哥哥,却在心中直呼晁盖之名,显然是没把晁盖放在眼里,于是他就露了一手:“当下花荣一箭,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
花荣的箭法尽人皆知,连浪子燕青都要向他学习,所以能在暗夜和火光摇曳下一箭命中晁盖的,除了小李广花荣和小养由基庞万春,一般人还真想不出第三个来,而曾头市史文恭从头到尾都没展示过箭术——如果真是史文恭射中了晁盖这么重要的人物,施耐庵怎能不大书特书?
按照传统小说笔法,如果真是史文恭箭射晁盖,那么书中一定会留下这样的描述: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火光之中,史文恭坐下照夜玉狮子马,手中方天画戟,大喝一声拦住去路,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史文恭挂戟摘弓,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挽弓当挽强,擒贼先擒王。“史文恭射杀晁盖”这样的大事件,绝对应该浓墨重彩描述一番,可是施耐庵却对此只字不提,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射杀晁盖的另有其人了。
小养由基庞万春正在江南方腊手下为将,当然不会来蹚曾头市的浑水,那么嫌疑最大的,可能就是小李广花荣了。
说箭射晁盖的就是小李广花荣,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其一,花荣跟晁盖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过节的,他射杀晁盖没有心理负担;其二,花荣是宋江的铁杆兄弟,只要能让宋江坐上头把交椅,花荣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而且只有花荣出手,宋江才会放心;其三,当时的梁山好汉中,能射得那么准的,也只有小李广花荣一人而已。
这些猜测,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推翻,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花荣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我们至少能找到三个证据,表明晁盖脸上哪支毒箭,绝非出自小李广花荣之手,如果真是花荣出手,晁盖根本就不可能活着回到梁山,留下那句对宋江不利的“遗嘱”。
在最初版本的水浒传中,晁盖是这么说的:“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水浒原著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林冲却把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金圣叹批注:“山寨定鼎之功,实惟武师始终以之。众人听遗嘱,林冲供誓箭,皆特写晁盖死后宋江又不如意,便生出许多文情来。”
林冲此举大有深意,所以梁山军二打曾头市,宋江根本就不让他参加,这说明林冲对晁盖之死是有怀疑的,宋江也知道林冲起了疑心。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林冲绝没有怀疑花荣,他们多次并肩作战,林冲长矛近战,花荣神箭远射,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林冲是梁山第一毒人,“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林冲不怀疑花荣,说明他已经找到了花荣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而且花荣那么“显眼”的人物,悄悄下山潜行在晁盖身边,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是花荣不可能箭射晁盖的证据之一:有些人有动机、有能力作案,但作案者偏偏不是他——他太引人注目,而且还会成为主要嫌疑人,所以会被重点关注,宋江绝不会让他出手。
林冲对花荣了解甚深,如果是花荣出手,必然会被林冲抓住破绽,那么在后来的战斗中,林冲就有机会“失手”一枪刺死花荣了。
说花荣没有箭射晁盖,我们还能找到第二个证据,那就是花荣射箭例不虚发,不管是霹雳火秦明还是玉麒麟卢俊义,花荣想射其盔帽红缨,就不会擦伤头皮,秦明卢俊义连躲闪的机会都没有:“花荣把枪去了事环上带住,把马勒个定,左手拈起弓,右手去拔箭,拽满弓,扭过身躯,望秦明盔顶上只一箭,正中盔上,射落斗来大那颗红缨,却似报个信与他;宋江背后转过小李广花荣,拈弓取箭,看着卢俊义喝道:‘卢员外休要逞能,先教你看花荣神箭!’说犹未了,飕地一箭正中卢俊义头上毡笠儿的红缨。”
像秦明卢俊义那样一流和超一流高手,尚且对花荣的神箭毫无闪避能力,晁盖全力突围之际,根本就没有闪躲的意思,花荣完全可以一箭命中其咽喉,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麻烦事了。
即使晁盖当时跑得太快,脑袋剧烈摇晃,躲过了咽喉而命中面门,那一箭也不会只是射伤而非射杀:当头一箭,正面射中,以花荣箭矢的力道,肯定会破脑穿出,晁盖的后脑勺至少能看到三寸箭头。
花荣神箭无双,臂力惊人,林冲从晁盖脸上把箭拔下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绝非花荣所射,而箭头上的毒药,也就成了第三个证据:花荣百步穿杨,根本就没有必要在箭头上淬毒。
花荣出身于将门世家,对江湖下五门的伎俩应该是不熟悉,也不屑使用,这就像狙击英雄张桃芳连瞄准镜都不用一样:第一是没有,第二是用不着。
花荣想射杀晁盖,根本就不用在箭上涂毒,而且他也弄不到毒药——如果他从解珍解宝哪里讨要毒药,就等于在自己脑门上写字,告诉大家他要去谋杀晁盖了。
解珍解宝的毒药连老虎都能放翻,如果花荣的箭头上用了猎户药虎之毒,晁盖也支撑不到回梁山。
晁盖所中那一箭不在咽喉而在脸上,说明箭手准头不够;没有透脑而出,说明箭手臂力不足;箭头淬毒,说明那人对自己的箭法没有信心。
这三点都足以说明,箭射晁盖的,既不是曾头市史文恭,也不是小李广花荣,这样我们就猜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为了让史文恭为曾头市拼死出力,曾长官或曾家五虎,做了很多支带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结果只有那只命中晁盖的被保留了下来,射在其他喽啰身上的,都被曾家军回收了。
史文恭可能也是到曾头市有人坑自己,所以在替曾长官写信向梁山求和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
史文恭是不想与梁山死战到底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他自认为跟梁山没有死仇,甚至认为有些事是可以解释清楚并化干戈为玉帛的。
既然箭射晁盖的不是史文恭也不是花荣,那么问题就出来了:笔者认为这是曾头市故意给史文恭挖坑以断其退路,那么在读者诸君看来,真正有可能射出那支毒箭的,会是哪位梁山好汉?
扬志[墨镜][墨镜][墨镜][墨镜]一笑而过[爱心][爱心][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