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谷雨,润泽万物;
仓颉造字,开启文明。
2025已巳蛇年谷雨节,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近百名会员在会长杨永民带领下,在西安高新区长里村仓颉造字台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字圣仓颉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造字台不仅是观鸟迹创汉字、书写历史的圣地,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桥梁纽带,将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敬仰紧密相连。长里村仓颉造字台前,近百位会员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参加意义非凡的文化祭祀庆典。
“天雨粟,鬼夜哭……”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人间四月天,雨落百谷生。仓颉祭祀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文字始祖字圣仓颉的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通过祭祀仪式,可以使仓颉造字故事与仓颉的开拓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承,成为连接、凝聚民族意志的桥梁,使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文化之祖,结绳造字。仓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劳动者和创新者的象征。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吏官,象形文字的创始人,世代被尊为“文字初祖”。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杨永民会长向大家介绍了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殷武、王春荣副会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任命的副会长等嘉宾。
会员们身着干净素服饰,怀着敬畏与喜悦,接受杨永民、殷武、赵金虎等领导为众人一一佩戴印有28个初创文字的黄色祭祀巾。


仓台祭动云,四周柏森森。艾草散香气,供品案上祭。王正学敬赠仓颉复印“28字拓片”的文化献礼;杨永民带领众人集体向仓颉造字台行三鞠躬礼。由王正学、刘生民、朱嘉玉、王春荣、卢小龙、王松林、马春桥、李世华、郗兴目、杨亚飞、马小茗、满爱彬、薛莹等会员代表分别敬奉高梁、小麦、水稻、赤豆、玉米、白酒、糕点、馓子、麻花、清水、苹果、香蕉、金桔等供品。一一以古礼虔诚摆放在供案上,行三鞠躬礼向仓颉表达最高的追思和敬意,寄托着人们对文化繁荣、文明永续的美好愿望,祈愿文字的力量继续护佑中华文明。

主祭人杨永民神情庄重肃穆,缓步来到造字台前,行三鞠躬礼后展卷颂读《祭文》。

“惟岁次乙巳,谷雨之际,序属季春,春和景明。今众人咸集,心怀诚敬,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全体会员和社会各界贤达人士恭祭造字文祖仓颉。
忆昔上古,混沌初开;民智未启,记事艰难。仓颉圣德,感天地之灵秀,受河图洛书之启迪,观鸟兽蹄迒之迹,始创文字。自此,结绳之陋渐去,文明曙光初绽。字成之日,天雨栗,鬼夜哭;惊天地而泣鬼神,开启华夏文明浩浩汤汤之长河。”
“文字之功,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政令凭之通达四方,智慧赖以传承,思想得以跨越时空。史册典籍,因文字得以流传;诗词歌赋,凭文字熠熠生辉。诸子百家之学说,历代贤能之事迹,皆籍文字弘扬铭记。文字乃民族之魂,载华夏数千年兴衰荣辱、灿烂辉煌。”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先圣仓颉之功,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值此祭祀佳辰,缅怀圣德,追思前贤。我辈后人,当以传承弘扬汉字文化为己任,令古老文字于新时代煥耀华光。”
“愿仓颉先圣灵佑华夏,文脉昌盛,国泰民安。”
“伏惟尚飨!”
主祭人杨永民展卷颂读《祭文》后,屈膝跪拜行三叩首大礼。

殷武副会长致辞:对今天活动的圆满举办表示高度肯定,以庄重之仪缅怀先圣,以文化之礼凝聚共识。今日隆重的祭祀活动不仅是对字圣仓颉的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希望以此活动为起点,让仓颉文化走出圣地、走进更多人的心里,让汉字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文字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字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是文化传承的不灭火焰。

仓颉被誉为“造字圣人”的伟人,以他的智慧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为华夏文明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谷雨祭仓颉的传统始于汉代,至今仍被世代传承。在长里村,这一传统与村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他们文化身份的一部分。每年谷雨节气杨会长都会带领我们前来祭祀,表达对仓颉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今天的长里村仓颉造字台,见证了谷雨之约,也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谷雨祭仓颉”这一千年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传统民俗,将继续在长里村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绽放其光彩,让中华文明的火种世代相传,永续不息。

祭祀仪式结束后,养鸽爱好者放飞4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后又落在了“仓颉造字台”上,同众人一样进行缅怀;随后展翅高飞翱翔在蓝天白云间,带着人们的愿望和对和平的祈愿、对未来无限的希望飞向远方。
其间,长安分会的书法、绘画艺术家会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佳作,几十幅作品现场展示、赠送并合影留念。赵金虎、郑红文、李永顺、郗兴目、卢小龙、董新平、骞建利、杨德民、侯亚隽、赵利平等数十位书画家进行了作品现场展示。诸多作品笔锋遒劲有力、有的端庄秀丽,无论是“斗方”“四尺”“六尺”“和长条形”书画体裁,都以不同的艺术赞颂着仓颉的巨大贡献!

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后,张玲、姚竹梅、刘振忠等给全体人员拍摄集体合影留念。一张张庄重的面容,定格下这一意义非凡的瞬间。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期待会员们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杨永民会长带领下阔步向前进!
创文字开天辟地,颂功德继往开来!
字圣仓颉,功德万代!

2025年4月21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诗词分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副秘书长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编辑: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