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难免遇到意外,但事故后的责任划分往往让人头疼:借车给朋友出事谁赔?免费搭车受伤能否索赔?保险公司和车主责任如何分配?
本文结合民法典新规,用真实案例和通俗解读,帮你梳理交通事故中的关键法律问题。
一、挂靠车辆出事,车主和公司谁担责?场景难题
张先生将货车挂靠某运输公司运营,司机王师傅送货时发生碰撞,
导致对方车辆受损。受害人要求张先生和运输公司共同赔偿,但运输公司称“只收管理费不负责事故”。责任到底如何划分?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211条明确规定:挂靠车辆发生事故,挂靠方(实际车主)与被挂靠单位(运输公司)需承担连带责任。无论是否收取挂靠费,运输公司允许他人使用其资质运营,即需对事故风险负责。
✅ 实务要点:
连带责任意味着受害人可要求车主或公司任一方全额赔偿;
运输公司事后可依据挂靠协议向车主追偿。
建议
挂靠车主:购买足额商业三者险,分散风险;
运输公司:严格审核挂靠车辆资质,签订明确责任协议。
二、借车出事故,车主是否要赔?场景难题
小李将车借给朋友小王,小王无证驾驶撞伤路人。受害人起诉小李和小王,车主小李大喊冤枉:“车不是我开的,凭什么赔?”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209条规定:车主仅在有过错时承担责任。若车主明知借车人无驾照、车辆存在故障,则需担责;反之,若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如确认驾照有效、车况正常),则无需赔偿。
✅ 关键过错情形(依据司法解释):
明知借车人无驾驶资格;
明知车辆存在刹车失灵等缺陷;
明知借车人饮酒或患病无法驾驶。
建议
借车前:检查借车人驾照、确认车况正常;
签署书面借车协议,明确责任归属。
三、免费搭车受伤,司机能否免责?场景难题
刘女士顺路搭载同事上班,途中因避让行人急刹车,导致同事头部撞伤。同事要求刘女士赔偿医疗费,刘女士认为“好心帮忙反被讹”。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217条新增“好意同乘减责规则”:非营运车辆免费搭乘他人,事故属司机责任的,应减轻赔偿责任,但司机故意或重大过失(如醉驾、飙车)除外。
✅ 实务案例:
司机正常驾驶,因他人违规引发事故→可减轻赔偿;
司机酒驾导致乘客重伤→需全额赔偿。
建议:
司机:谨慎驾驶,避免高风险行为;
乘客:明知司机违规仍搭乘,可能自担部分责任。
场景难题
老赵的车同时投保交强险和200万商业三者险,撞伤行人后,保险公司要求“先用交强险赔,剩余部分再用商业险”,老赵疑惑:“自己多花钱买高额商业险,为何不能优先用?”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213条明确赔偿顺序:
交强险→2. 商业险→3. 车主自付。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险,优先赔付人身伤亡(最高18万),商业险补充财产损失和超额部分。
✅ 赔付对比表
建议
商业险保额建议≥100万,覆盖重大事故风险;
精神损害赔偿可优先通过交强险索赔。
五、偷开他人车辆肇事,车主用不用赔?场景难题
孙先生车辆被盗,小偷驾驶时撞伤路人。受害人起诉孙先生,认为其“未锁车导致被盗,应担责”。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215条规定:盗抢车辆发生事故,由盗窃者赔偿,车主无责。但若车主存在严重过错(如钥匙未拔、长期停放公共区域未锁),可能承担次要责任。
✅ 免责条件:
车主已尽合理管理义务(如锁车、拔钥匙);
及时报案并提供盗抢证明。
建议
停车时锁好门窗,避免钥匙遗留车内;
车辆被盗后立即报警,留存报案回执。
❓延伸问答Q:网约车接送乘客时出事,平台是否要赔?
A:若司机与平台属劳动关系,平台需担责;若为合作接单模式,平台通常仅在未尽审核义务时承担补充责任。
Q:二手车未过户,出事算原车主的吗?
A:依据民法典第1210条,车辆已交付但未过户的,由实际使用人担责,原车主无责(除非明知车辆有缺陷)。
律师提醒交通事故责任划分需结合车辆权属、使用场景、保险配置综合判断。
车主日常需做到:谨慎借车、足额投保、规范管理;事故后及时报警、固定证据,依法维护权益。
民法典既保障受害人救济,也避免“一刀切”苛责车主,实现权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