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元去郑州学饸饹面,结果给老板当了7天免费服务员,本以为大锅卤菜哥韭菜的手段就够高明了,没想到在老霍记面前,胡店长也是个新兵蛋子!
起因是老霍在郑州经营一家面馆,他通过网络发布视频,声称要以888元的价格收10个徒弟,承诺教他们做饸络面等手艺,并且提供7天的食宿。许多网友看到老霍有7万粉丝,又有实体店面,毫不犹豫地转账报名,甚至连夜赶往郑州。
老霍的精明在于,他深刻懂得流量时代的游戏规则——用较为低廉的价格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用较为模糊的话术来规避相应的责任。888元去学习饸饹面?
徒弟们满怀期待地赶来,不过他们刚到就被要求按头刷碗,还要端菜并询问配方,接着就被怼道“想占便宜”。更讽刺的是,当记者上门,老板竟理直气壮:“我教的是下面条,又没说是教配方!这种狡辩,像极了某些知识付费课程“只教皮毛,核心另收费”的套路
这场争端的核心,其实是商业逻辑;它对传统师徒关系进行了完全的改变。这种改变,实际上体现出了不同理念之间的交锋与矛盾。过去师父授艺非常注重“传道授业”这件事;而如今却变成了“分段收费,并且层层加码”这样的情况。
老霍的“888元基础班+3000元进阶课”,而且其实只是将教育行业的“割韭菜”模式给搬到了餐饮圈罢了。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私利而采取的手段,让人不禁感到有些无奈。
可悲的是,这种玩法——而且其实早就已经——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像健身私教课,还有短视频培训以及写作班,哪个不是先以低价来进行引流,接下来紧接着就用高价去进行收割呢?
更值得警惕的是,老霍的嚣张并非个例,而是“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环境下的必然产物。他敢叫嚣“随便告”,无非吃准了普通人耗不起时间精力。这种有恃无恐,恰恰暴露了监管的灰色地带——当“技术培训”变成“劳务派遣”,当“收徒”实为“招免费劳力”,法律该如何界定?消费者又该如何自保?
或许这场闹剧最大的价值,是给所有“贪便宜”的人一记耳光。商业社会里,永远没有“物超所值”,只有“一分钱一分货”。当某个offer好得不真实时,它大概率就是假的。老霍的饸饹面课堂不会消失,因为总有人相信“888元能逆天改命”——而这才是这个时代最辛辣的讽刺。
对你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