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然而消息传至日本,时任首相田中义一在震惊之余,忍不住长叹:一切都完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张作霖生于1875年,出身辽宁海城的贫苦农家。父亲早年被赌徒杀害的经历,使得张作霖自年少时起就有着果敢狠辣的性格。甲午战争期间,他投身清军,后因军队裁撤落草为寇,凭借过人的胆识逐渐成为地方武装首领。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先后接受俄、日两方的资助,借机扩充军备,可见其政治手腕。1906年,他因被日军俘虏而与时任参谋本部次长的田中义一结缘。田中义一力主释放张作霖以培植代理人,这一次的“救命之恩”,成为了双方合作的起点。1916年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后,主动加强与日本的合作。他允许日本资本进入东北开采矿产、修建铁路,并划出土地供日资农场经营。作为回报,日本提供军火支持,助其击败吉林、黑龙江的竞争对手,最终于1918年统一东三省。此时的日本,将张作霖视为实现“满蒙政策”的关键棋子。然而,张作霖与日本的所谓“蜜月期”,实际上也暗藏着裂痕。一方面,张作霖通过自建兵工厂逐步摆脱对日武器依赖,甚至仿制出兼容日式子弹的机枪;另一方面,他引入英、德等国的资本和技术,修建了上千公里自主铁路,直接冲击日本在东北的运输垄断。1927年,田中义一要求张作霖签署《满蒙新五路协约》,企图通过控制铁路进一步渗透东北。张作霖表面应承,却暗中授意地方官员拖延施工,甚至在谈判桌上装傻充愣,气得日方代表斥其“毫无信义”。与此同时,张作霖又积极联络英美势力。1928年还与苏联达成临时合作,共同抵制日本的经济扩张。1928年5月,北伐军逼近京津,张作霖被迫放弃北京返回东北。日本关东军高层认为,这是彻底解决“张作霖问题”的良机。激进派军官河本大作等人绕过田中内阁,秘密策划了刺杀行动。他们在皇姑屯三洞桥埋设30袋炸药,并安排狙击手补枪幸存者。6月4日凌晨5时23分,张作霖专列经过时,爆炸瞬间摧毁车厢。其贴身侍卫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重伤后被救回沈阳大帅府,当日9时30分殒命。可实际上,关东军的行动并未获得日本政府授权。当时日本军方和政府的对华态度也出现了不小的分歧,一边是倾向于渐进式经济控制,另一边则迷信武力征服。说到底,就是谁也不想将“侵华”之功拱手让人罢了。就像田中义一始终坚信,只有通过张作霖,日本才能和平掌控东北。他的主张是通过施压的手段,迫使张作霖继续与日本合作。得知暗杀消息后,田中义一痛斥河本大作,最终因天皇问责而辞职。田中义一的泪水并非为张作霖而流,而是哀叹自己苦心经营的对华政策彻底破产。他深知张作霖之死,必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奉系集团失去强人统领,少帅张学良势必转向民族主义立场;中国民众反日情绪必然高涨,日本将丧失通过代理人间接统治东北的可能性;关东军的独断专行标志着军方势力压倒内阁,日本对华政策彻底滑向军事征服。历史最终也印证了田中义一的判断。1928年12月,张学良底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附南京国民政府,并着手清除日本在东北的经济特权。日本军部则加速推进武力侵华,三年后制造“九一八事变”,最终走上全面战争的道路。可以说,田中内阁的倒台与“昭和军阀”的崛起,就是日本法西斯化的序幕。参考资料《炎黄春秋》:揭秘“皇姑屯事件”:始末、动机与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