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潘金莲和潘巧云”为何都姓潘?

鲁说 2025-04-13 14:27:22

在渭州,初次相识的鲁达、史进、李忠三人相约来到州桥下一个有名的潘家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旆,漾在空中飘荡。怎见得好座酒肆?正是:李白点头便饮,渊明招手回来。

在三人吃酒期间遇到了啼哭的金家妇女,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也就是后面提到的金老二和金翠莲,可是似巧非巧的是,这家酒楼名为潘家酒楼,与金翠莲三字合起来恰恰出现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潘金莲”。

在水浒中潘姓女子有两名,一位是伙同西门庆谋杀亲夫武大的潘金莲,为清河县人;一位是与和尚偷情的蓟州人氏潘巧云,二人在施耐庵的笔下同属水性杨花不忠之人,最后都落得身首异处的惨烈下场,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施老爷子似乎和潘姓之间有何种深仇大恨一般,而这中的奥妙可能就是这潘家酒楼。

有人发文称,文中所涉“潘”字实为明建文帝朱允炆之削藩之意,故后期“二潘”皆死,看似有理,实则无据,有点强行拉进历史内幕之嫌,虽至今水浒作者依然存疑,但按多数学者之究施耐庵肯定是主要作者之一,而其于洪武三年逝世,绝无预测建文帝时事。

那二者为何都以潘姓而定,我想这与水浒成书有很大关系,水浒主要以《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人起义为蓝本,经过民间作者的整理与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而得,其成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最终在施耐庵这里成书。既然提到通过评书等方式流传,则自然少不了茶馆、酒肆之所,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施耐庵在写作水浒时可能经常光顾酒楼,听评书先生讲述水浒的民间故事,从而逐渐创作完整。

正如现代作家贾平凹的《暂坐》一书,贾平凹在成名之后曾经在西安买了一套两层的小房子,并且取名为上书房。他每天都会专门来到这个房子里面写作,每天晚上12:00左右回家。在这个房子的旁边有一个茶馆,在当时他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会去茶馆里面坐一会儿来寻求灵感,他在查岗门里面曾经见到过很多完全不一样的都市现代女性,这些细节为他以后创作新书《暂坐》提供了灵感来源。

所以书中的潘家酒楼也许是真实存在,也是施耐庵创作的主要源泉,因为宋江三十六起义的故事只是概况,要想小说内容丰满,则必须有所填充,而”二潘“就是这酒楼上听到的故事,故赐姓二人为潘。

从金翠莲,到潘金莲,再到潘巧云,作者的写作之线非常缜密,如果姓取自潘家酒楼,则潘金莲的字则是金翠莲三字的拆分,潘巧云的行刑之处翠屏山则是金翠莲之翠的延续,可谓环环相扣,而潘巧云之所以取名巧云二字,原因则是其七月七日出生,正是中国七巧节。

所以水浒的成书其写作之地我们不得不怀疑就是这座潘家酒楼,正如作者对酒楼的描述一般:

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三尺晓垂杨柳外,一竿斜插杏花傍。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也许正是写的自己,也许是这个酒楼里很多人的故事,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

买醉酒楼,网罗天下故事,加以创作,就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其才能我们不得不佩服,其书绝对值得我们一读,下面直接可以点击链接购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