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襄:13岁入仕38岁拜相封公,所获荣誉之多有清一代无人能及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4-16 09:32:07

在清代异姓官员群体中,关于晋升速度与官职高度的比较,难以得出确切定论。从官职高度而言,正一品官员不论文武,皆处高位,数量并非寥寥;就晋升速度来讲,亦有多位官员表现突出。和珅虽为众人熟知,然其显著特点主要在于身兼众多职务,而非单纯以晋升速度或官职高度独树一帜。

在清代诸多官员之中,若论入仕之早以及所获荣誉之盛,福康安堪称首屈一指。年仅十三岁时,福康安便蒙乾隆皇帝恩授三等侍卫之职,就此踏入仕途。据史料所载,福康安一生享有“异数六”,其在世时所受恩宠之隆,既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于百官之中可谓独树一帜。

福康安降世于乾隆十九年(1754 年)。甫至十三龄,获授三等侍卫之职。弱冠之前,即已擢升至户部侍郎。二十六岁时,获任云贵总督之要职。三十一岁之际,再迁吏部尚书,并膺任协办大学士。三十八岁时,荣拜武英殿大学士,且加封一等忠锐嘉勇公。四十一岁,晋封为贝子。其薨逝后,朝廷追封郡王之衔,并准配享太庙,备极哀荣。

自顺治以降,在宗室之外的臣僚之中,福康安的履历堪称卓越,即便是和珅与之相较,亦难免自惭形秽。彼时,在世获封贝子爵位者,唯福康安一人;至于身后追封郡王爵位,亦极为罕见。

在相关史料记载中,福康安享有“异数六”。那么,此“异数六”所指的六项特殊恩宠究竟为何?以下将予以详述。

独特之处一:选用“嘉勇”二字,将其重叠组合,以作为封爵的尊贵名号。

在清代的爵位体系中,公爵大多以二字冠名。然而,有且仅有四位功勋卓著者获封四字公爵。其一为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其二乃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再者是一等诚毅谋勇公兆惠,最后为一等嘉勇忠锐公福康安。

乾隆三十六年,大小金川地区突发叛乱。彼时,福康安随主将阿桂奉命出征平叛。在这场为期三载的战事中,福康安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叛军,并成功攻克得楞山。鉴于其卓著战功,乾隆帝特赐“嘉勇巴图鲁”称号。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此之后,福康安每次获封爵位,名号皆含“嘉勇”二字,此情形在有清一代绝无仅有。

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后,清廷依功行赏,福康安获封三等嘉勇男。西征军凯旋返京之际,乾隆帝亲临京城南郊举行郊劳之礼。其间,福康安获赐御用鞍辔马一匹,后又于御紫光阁受赐饮宴,同时获赏缎十二端、白银五百两。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命人于紫光阁为其绘像,并将其列入前五十名功臣之列。

独特之处其二:于紫光阁所悬图形,皆有乾隆皇帝御笔亲制之赞。紫光阁,在清朝具有特殊政治意义,为彰显武功、褒奖功臣之所。乾隆帝以其御笔为功臣图形撰写赞语,此举不仅是对功臣功绩的高度认可,更蕴含着深远的政治寓意与文化价值,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格局与帝王治国理政之理念。

清朝在文化传承方面,承继了前朝为功臣绘制画像的惯例。然而,真正意义上具有较大规模的功臣绘像活动,乃是乾隆帝在位期间于紫光阁展开的绘功臣图像之举。就此而言,依据史料记载,所谓“图形紫光阁”这一特定历史行为,确切起始时间为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伊犁之后。

异数之三:赐予金黄带、金黄辫及珊瑚朝珠。此乃极具特殊意义之赏赐,在封建等级森严的服饰礼仪制度下,金黄带、金黄辫与珊瑚朝珠皆为彰显身份与殊荣之物,代表着受赐者于特定历史时期所获之独特恩遇与尊崇地位。

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地区突发林爽文起义,义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数县。彼时,闽浙总督常青负责镇压,然成效欠佳。翌年,乾隆帝任命福康安为将军,统领军队前往征讨。至乾隆五十三年,清军追剿农民军至台湾南端之郎峤,采取水陆协同作战之策略,成功俘获南路起义军首领庄大田。

至此,台湾地区的农民起义武装力量遭到全面平定。乾隆帝敕令,于台湾郡城与嘉义县分别为福康安建立生祠并塑造神像,同时在紫光阁绘制二十位功臣的图像,以彰显此次军事行动的功绩。

自凯旋还朝后,乾隆帝颁谕,封授其为一等公(彼时该爵位尚非一等嘉勇忠锐公),并赏赐宝石顶冠、饰有四团龙纹之补服,以及金黄腰带、金黄辫绦与珊瑚材质之朝珠。

特异之处之四:赐予具备六品官衔并佩戴蓝翎者共计三人。

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六年间,廓尔喀两度进犯西藏地区。彼时,乾隆帝敕命福康安为统军将领,协同参赞海兰察及福康安堂兄奎林,率领巴图鲁侍卫等精锐力量奔赴西藏,以抵御廓尔喀的入侵。

乾隆五十七年,经清军数度进击,廓尔喀于战事中遭受重创,伤亡极为惨重。彼时,其国王遂向清廷呈递文书,郑重承诺今后绝不再对西藏地区构成侵犯。至此,福康安成功达成收复西藏之重任。待此捷报传至京师,乾隆帝即刻颁下谕旨,晋封福康安为武英殿大学士,并册立其一等嘉勇忠锐公之爵位。

不仅如此,乾隆帝打破常规,依照宗室王公名下亲军之例,特赐福康安六品顶戴蓝翎三名,且准许其于得力之家人、奴仆中,视具体情形酌定赐予佩戴。自清朝开国伊始,于异姓官员之中,获皇帝赏赐额外顶戴者,唯福康安一人而已。

特殊事例之五:赐予贝子爵位并赏戴三眼花翎。在清朝的爵位与赏赐体系中,贝子乃宗室爵位的特定等级,而三眼花翎更是极为尊贵且稀有的赏赐象征。此一举措,反映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与统治者独特的笼络手段。通过这样的封赐,既体现了对受封者地位的提升,也可能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图,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潜在影响。

乾隆六十年,由贵州苗民首领石柳邓,以及湖南的石三保、吴半生等率众发起苗民起义。面对此情形,乾隆帝敕令福康安统领军队予以镇压。福康安不负圣命,仅历经不足两月,便成功平息此次叛乱。

乾隆六十年,正值乾隆皇帝统治末期。彼时,福康安成功戡定苗民起义,此役堪称乾隆朝军事行动的收官之作,为乾隆帝漫长的统治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鉴于此役意义重大,乾隆皇帝对领军出征的福康安等将领予以了优厚的赏赐。

在清代历史进程中,福康安以主将身份荣膺破格加封为贝子的殊遇。自康熙以降,于生前获此殊荣的异姓公侯,福康安堪称独树一帜。然而,乾隆帝对福康安的恩宠并未就此止步,旋即特赐三眼花翎。需知,整个清代,能获此三眼花翎的异姓大臣,仅寥寥七人。即便是深受宠幸的和珅,亦不过获赐双眼花翎。

异数之六:此人故去后,被追封为郡王。不仅如此,其父亲亦获追封郡王衔,其子则承袭贝勒爵位。

在成功镇压苗民起义之后,福康安的仕途一路攀升,臻至巅峰。然而,世间万物皆遵循盛极而衰之规律,诚如古人所云“盈满则亏”,命运之神并不会始终垂青于一人。就在福康安率领凯旋之师返程途中,不幸于军中溘然长逝,年仅四十二岁。

福康安骤然辞世,此变故令乾隆帝深感痛惜。福康安本乃乾隆帝筹备禅位之际,特意为继任的嘉庆帝预留的护国栋梁之才,孰料其英年早逝,恰似璀璨将星陡然陨落。鉴于此,乾隆帝赐予福康安极为尊崇的身后哀荣。

嘉庆元年,依太上皇乾隆之意,嘉庆帝颁诏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并令其配享太庙。同时,追赠福康安之父傅恒郡王衔,其嗣子德麟承袭贝勒爵位。不仅如此,乾隆帝特赐白银万两用于办理福康安丧事,并亲赴祭奠,以示恩宠。

福康安在世之际,于仕途一路显达,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之位,晋封一等公爵。旋即又获贝子爵位,更被赐予极为尊贵的三眼花翎,甚至连三名六品顶戴蓝翎亦在赏赐之列。其逝后,被追封为郡王,得以配享太庙,并获赐谥号“文襄”。诸般殊荣,每一项皆为常人难以望其项背,足见其在当时地位之尊崇、恩宠之隆厚。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