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红楼:红楼梦和津沽文化有关系吗?

凤凤文化 2025-03-10 02:04:20

继续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笔者写作误读红楼系列的目的,第一是揭示末世红楼梦显隐文本里朝代、地域、人物真实身份及改朝换代里大悲剧的真相;第二是根除各种各样误读带来的历史和文学误会,还某些历史人物和天下最好的媳妇秦可卿一个清白;第三是不让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第四是使那些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有重大误差的和研究方向稍有偏差的人的理论臻于完美。这里没有那种恶意攻击别人、哗众取宠、借着打击异己错误理论抬高自己的目的。

多年前《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创刊,创刊号选载了天津学者的《红楼梦》研究成果,对“津沽文化”所指涉的雅文化、俗文化、洋文化也集中进行了探讨。几年来出版了多期内容,最近的《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第四辑栏目包括:《红楼梦》文本及文化解读,曹雪芹家世、《红楼梦》版本及相关文献研究,红学方法论探索,红学著作序与书评,及津沽文化研究等。

《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由天津资深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由红学、民俗、文物、图书古籍专家担任栏目主持。作者以业内《红楼梦》研究者和津沽文化学者为主。该刊号称为红学和津沽文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讨的平台,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的窗口。可是在这里弱弱的问一句,红楼梦和津沽文化有关系吗?

津沽文化是天津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天津古为退海淤积之地,九河汇聚,被称为“九河下梢”。元代以前,大直沽已逐渐成为经济、行政、军事和宗教文化中心,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正式建城,东西长、南北短,被称为“算盘城”。天津因漕运而兴,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天津三岔河口成为漕运的重要节点。晚清开埠后,天津成为河海运输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天津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如天后宫、文庙、广东会馆等,这些建筑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其中,天后宫是中国北方第一座妈祖庙,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天津有丰富的传统技艺,如杨柳青木版年画、汉沽刻字版画等。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永乐年间,鼎盛时期呈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汉沽刻字版画综合了书法、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刻字版画艺术之乡”。其他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和曲艺文化在这里忽略不提了。

和津沽文化有关的红楼梦研究作品,《天津红学史稿》,林海清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作者林海清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充而成,其出版对推动地域红学的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书末附录的“天津红学史事系年”可看作天津红学的大事记,对广大读者了解天津红学历史演变概貌提供了极大便利。天津研究红学的研究者是可以称之为天津化学的,可是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地、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及几位增删者的人生经历和大运河的节点城市天津有关系吗?我们从文本内容和方言讲个角度分别阐述。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根据前面的解密,贾宝玉是晚明皇室隐皇子,为了躲避末世的灾难寄居贾府,而另外一名重要人物就是江南的甄宝玉,他也是晚明皇室隐皇子,从小被秘密寄养在南京甄家,贾宝玉和甄宝玉其实是一母同胞的孪生兄弟。贾宝玉和甄宝玉在改朝换代的明清易代过程中到过天津吗?显然没有。显隐文本里根本就没有关于天津的任何描述,连北京作者都没有去过,更不要说天津了。

红楼梦文本云: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甲戌侧批:自愧之语。蒙双行夹批: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甲戌侧批:好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甲戌侧批: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甲戌侧批: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甲戌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聊供阅者一笑。]

这里自然是不写之写,文本里提到了长安大都,长安就是西安,大都就是北京。文本里还提到了石头城南京,显然这三个地方都不是红楼梦的都城。

我们再从方言角度来深入阅读红楼梦,《红楼梦》中好像确实存在一些与天津方言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内容为研究《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

1. “寻”字的特殊用法

在天津方言中,“寻”字除了表示“寻找”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读音“xín”,意思是“要”。例如: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管仓库的、管采买的几个人见到宝玉,夸宝玉字写得好,宝玉不信,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的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这里的“寻”字读作“xín”,意思是“要”。

2. “便宜”一词的读音

在天津方言中,“便宜”一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pián”,表示“省钱”;而在其他情况下读作“biàn”,表示“方便”。例如: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贾母想找人带着林黛玉转转,邢夫人忙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儿过去,到底便宜些。”这里的“便宜”读作“biàn”,意思是“方便”。

3. “好容易”一词的表达

在天津方言中,“好容易”表示“好不容易”。例如: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到了穿堂儿,便向东北边绕过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赶上来笑着,一个抱着腰,一个拉着手,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做了好梦呢,好容易遇见你了!”这里的“好容易”就是天津方言的表达方式。

4. “道烦恼”一词的表达

在天津方言中,“道烦恼”表示“诉说烦恼”。例如:

在《红楼梦》中,有“道烦恼”的表达,这种用法在天津方言中较为常见。

可是细究一下就知道红楼梦里的方言和处于中国北方的天津方言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确确实实不是天津地道的方言。天津方言是中国北方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天津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例如阴平(一声)读低平调,这种现象在其他方言区逐渐消失。天津方言发音清晰干脆,音量较大,语速较快,语调变化丰富,语气鲜明,给人一种活跃、开朗的感觉。例如,英语中的“th”音在天津话中转化为“s”音。天津方言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如“搓饭”(吃饭)、“等等。以下是天津方言的基本特征:

1、语音特征

声调:

阴平:读低平调,与普通话的高平调不同。

阳平:读高升调,与普通话的中升调相似。

上声:读高平调,与普通话的降升调不同。

去声:读高降调,与普通话的全降调相似。

2、声母:

舌尖前音:天津方言中,舌尖前音(如“z”、“c”、“s”)发音较为清晰,与普通话相似。

舌尖后音:舌尖后音(如“zh”、“ch”、“sh”)发音较为靠前,与普通话的舌尖后音有所不同。

鼻音:天津方言中的鼻音(如“m”、“n”)发音较为明显,与普通话相似。

3、韵母:

单元音:天津方言中的单元音(如“a”、“o”、“e”等)发音较为稳定,与普通话相似。

复元音:复元音(如“ai”、“ei”、“ao”等)发音较为连贯,与普通话相似。

鼻韵母:鼻韵母(如“an”、“en”、“in”等)发音较为靠前,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从以上两点就知道,红楼梦的故事和所谓的津沽文化是没有关系的。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历史原型没有出生在天津,也没有到过天津,贾府和甄府破败后也没有到天津流浪乞讨,晚年也没有到天津出家为僧。

附录:目 录

《红楼梦》文本及文化解读

贾母与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任少东

跟着林黛玉学写诗 周岭

香菱学诗漫议 余才林

从“黛玉教诗”中我们悟到了什么? 王建端

敦敏《秋海棠限韵》《盆竹限韵》对曹雪芹《咏白海棠》《菊花诗》的借鉴 陈志超

“醉金刚”倪二在《红楼梦》中的结构功能意义 张惠

钗、黛之“风”“月”新解 邵琳

卿本多情

——细数红楼女儿间的友情 杜海红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梅花神韵 叶巍

浅析《红楼梦》艺术造诣及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李佳轩

北方《红楼梦》曲艺音乐文学语言艺术 吕笙

故纸之上看“红楼” 由国庆

红楼教学重传承 廿载痴做“红楼人”

——北京工业大学《红楼梦研究》课程教改实践的探索 张颖红 李宇彤

曹雪芹家世、《红楼梦》版本及相关文献研究

白山文化与曹家文脉

——试论《红楼梦》的一条文化根脉 董志新

早期脂本要论 戴英马

从《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看甲戌本的性质 周小云

有关靖藏本批语真伪论据的辨析 劳心

从脂批中的“玉兄”“石兄”说开去 刘莉莉

《红楼梦》早期脂本原文“臂”误为“背”的辩证 梁岳标

明义《绿烟琐窗集》及其题红诗写作年限考论 刘晓江

红学方法论探索

红学为何 红学何为 应必诚

何为曹学 曹学何为

——论《红楼梦》研究与阅读的方法 樊志斌

红学著作序与书评

地域红学史的开创之作

——林海清《天津红学史稿》序 赵建忠

《红楼梦》续书的前世今生 胡联浩

萨孟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书评 朱锐泉

津沽文化研究

天津地名的文化阐释 谭汝为

社联南北 谊切苔岑

——梅花诗社与《沽上梅花诗社存稿》研究 孙爱霞

从海南版到天津版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陈、胡译本及其影响 于鹏

0 阅读:5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