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亨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官员,曾担任兵部主事。根据《钦定皇朝通志》的记载,钱谦亨与曾嗣宗、刘子皿、刘应试等人一同被提及,均为兵部主事。此外,在《明史》中也有提及钱谦亨,他与柳昂霄等人一同守赣州,城破后死之。这些记载表明,钱谦亨在明末清初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尤其是在守卫赣州的战斗中,他与同僚们共同抵抗外敌,最终壮烈牺牲。
公元1646年十月十六日有关赣州战役的揭帖来看:在赣州城外援军溃散殆尽之后,赣州孤城内的6000名明军的抵抗依旧十分激烈,给清军造成了重大伤亡。钱谦亨作为兵部主事,在守卫赣州时城破而死,《海外恸哭记》记载“十月三日,城内有缒城出者,北人获之以为乡导,夜由小南门而上,乡勇犹巷战久之”。守城的阁部杨廷麟、督师万元吉殉国,除此之外“翰林院兼兵科给事中万发祥、太常寺卿兼守道彭斯生、吏部主事龚棻、御史姚奇胤、兵部主事于斯昌、周瑚、王其宖、黎遂球、柳昂霄、鲁嗣宗、钱谦享、户部主事林珽、中书舍人袁从谔、刘孟鍧、刘应泗、赣州推官署府事吴国球、同知王明汲、临江府推官胡缜、知县林逢春、监纪通判郭宁登、乡官卢象观、举人刘日佺、万兴明、马芝、贡生杨廷鸿、黄尚实、胡国伟、王明、管声元、戴绂、诸生段之辉、朱长应、刘斯镐、赖尚佑等数十人”不是战死于城中,就是自尽身亡。这一事件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对南明抗清势力的士气影响
钱谦亨的死对南明抗清势力的士气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牺牲被视为抗清斗争中的一种英勇行为,激励了其他抗清志士继续抵抗清军。这种牺牲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抗清势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对清军的威慑作用
钱谦亨等人的坚守和牺牲,对清军形成了一定的威慑作用。清军在攻破赣州时,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使得清军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更加谨慎,也意识到南明抗清势力的顽强抵抗。
3. 对地方官员的示范作用
钱谦亨的死对其他地方官员产生了示范作用。他的坚守和牺牲,激励了其他地方官员在面对清军时,选择坚守而不是投降。这种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清军的推进速度,为南明抗清势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4. 对历史记载和后世评价的影响
钱谦亨的死被记录在《明史》等官方史书中,成为南明抗清历史的一部分。他的牺牲被视为忠贞不屈的象征,对后世的评价和历史记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记录不仅保存了历史的真相,也为后世研究明末清初的政治局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对士人心理的影响
钱谦亨的死对当时士人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牺牲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激励了其他士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选择坚守和抵抗。这种心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士人的价值取向,使更多的人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奋斗。
综上所述,钱谦亨的死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提升了抗清势力的士气,对清军形成了威慑,还对地方官员和士人心理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南明抗清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