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夏天刚开始那会儿,毛主席跑到广州去看看情况。因为国家建设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毛主席心情特别好,就跟身边的人说了说他今年的一个小打算:
我今年内铁了心要去珠江、湘江、长江好好游上一圈。
李银桥一听这话,二话不说,赶紧就把毛主席的原话转告给了在广州的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办副主任汪东兴,还有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
罗瑞卿心里猛地一紧,他当下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拦住毛主席下水游泳。
领导,我并不是说您不能去游泳,但长江那地方真的挺危险的,水流情况很复杂,我这心里真没底。大家把保障您安全的事儿交给了我,我身为公安部长,得对党中央和全国老百姓有个交代啊!
不过就是因为这事儿,毛主席心里挺不痛快的,罗瑞卿也因此受到了毛主席有史以来对他最狠的一次批评。
毛主席对罗瑞卿有过好几次不满,主要是罗瑞卿身为公安部长,每次跟着毛主席出门,按理说应该全权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但说实话,从罗瑞卿自己的角度看,他已经算是非常上心了。就连他的儿子罗箭后来提起父亲,都说他为了陪毛主席游泳,50岁那年还特地去学了游泳。
罗瑞卿的大儿子罗箭之后谈起老爸的时候说:
老爸干的活儿,就是那种得一辈子紧绷着神经的那种。不过他从来都没抱怨过半句。
【一】
1949年5月十几号的时候,罗瑞卿那会儿是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还兼着第十九兵团的政委,他突然接到上面的指令,让他赶紧去北京。到了北京,周恩来总理直接找他聊了起来:
国家即将成立,毛主席亲自挑选,让你来当公安部的头儿。
罗瑞卿第一反应就是想要拒绝,他觉得现在正是带着队伍往南走,要把全中国都解放出来的要紧关头。因此,他提议让当时中央社会部的部长李克农来当这个公安部长。
周恩来干脆利落地对他说:
李克农有他得去完成的任务,这事儿中央那边已经拍板了。今晚毛主席要跟你见面,所以啊,你就别再扯上前线打仗那些事儿了。
那天晚上,罗瑞卿特地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去见毛主席,毛主席表情很庄重地说:
我听说你对当公安部长不感兴趣,还琢磨着去战场呢?眼瞅着新国家政权要建立起来了,要是咱俩都不管政务,都去前线,这哪成啊?
毛主席没给罗瑞卿一点推脱的余地,罗瑞卿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任了。
跟其他那些开国将军比起来,毛主席对罗瑞卿总是板着脸,挺严厉的。但这其实是因为他对罗瑞卿期望特别高,可不是谁都能得到毛主席这么看重的。
“就算天塌了,罗长子也会给我们撑着!”
后来,到了没有战争的日子里,毛主席再次提到:
罗大哥往我身边一靠,我心里头立马就踏实了。
罗瑞卿特别有责任心,这让毛主席对他特别信赖。到后来,大家一提到罗瑞卿,都亲切地管他叫“大牌保镖”。
罗瑞卿有两件事情记得特别牢,罗箭说起过,一回是陈毅当上海市长那会儿,正在台上发言呢,特务躲在幕布后面打算动手,好在被人及时察觉了。还有一次,叶剑英在广州当市长时,连续两次被特务偷袭。
毛主席对罗瑞卿这事发了大火,直接点名批评,还着重强调,以后对高层领导的安保工作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毛主席其实不清楚,罗瑞卿比任何人都更操心他的安全。后来毛主席出去巡视的时候,罗瑞卿总是跟在他旁边,一步都不离开。而且,罗瑞卿会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各种事情,确保万无一失,留有足够的余地。
【二】
从罗瑞卿当上公安部长那天起,他碰上的就是一个乱糟糟、紧张兮兮的社会环境。
不说全国别的地方咋样,就拿北京来说,那情况也挺复杂。这里地主、土匪、恶霸横行,烟馆、妓院到处都是,更别说当时还有特务藏着,找机会搞破坏呢。
罗瑞卿刚接手工作那天,立马就给出了一个维护治安的要求:
路上掉了东西没人捡,晚上家门也不用上锁。
罗瑞卿动手整治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没用多久,北平的社会风气就大变样了,环境明显好多了。
《罗瑞卿传》这本书,是总参谋部负责编写的,里面讲了这样的事儿:
在罗瑞卿带队的十年里,公安部队和其他部门联手处理了340起反革命暴乱和武装叛乱事件。新中国成立那会儿,他们还跟国防军一起,剿灭了220万土匪,到50年代末,国内残留的土匪基本被清除干净。另外,他们还捕获、击沉、击伤了不少敌船,总共有58艘,还打下了4架敌机,有的被击落,有的被击伤。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公安部队的建设完全没个准儿,全靠罗瑞卿一点点去尝试和探索。
那时候,中央对公安队伍有个明确要求:人数不必多,但得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罗瑞卿心里门儿清,军队嘛,就像是备着的利刃,不一定啥时候用;可公安部队那就不一样了,那是天天得上阵的。所以说,公安部队整个领导团队,那必须得是精明强干的才行。
罗瑞卿心里头最惦记的事儿,就是咋样能把这支队伍带好,让他们一心一意忠于党,忠于老百姓。
有件挺值得说道的事儿,“公安干警”这个叫法,最开始是罗瑞卿提出来的,后来大家才叫“人民警察”。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公安队伍里大都是从解放军里选出来的人。不过,因为经验不够,也吸收了一些以前旧社会的老警察。虽说后来给他们做了思想教育,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坏习惯改不掉。
新中国的警务体系,是一步步从零开始逐渐搭建起来的。
罗瑞卿原本是部队里搞政工的,他把在部队做政治工作的那一套方法,用到了警察队伍的建设上。他和毛主席一块儿,最先提出了“人民警察”这个说法,打破了旧社会时候的那些老规矩。
有次,罗瑞卿从公安部大楼走到南池子缎库后巷甲1号自己家里。走到半路上,碰到个小贩推着车在大街中间卖菜,把路都给堵了。警察见状过来管,结果两边说话都不客气,情绪激动。最后,警察一怒之下把小贩的推车给弄倒了。
罗瑞卿当时直接走过去指责那个警察,没想到反被那个警察猛地一下给挡开了。
你哪位呀,这事儿用得着你插手吗?
旁边的助手拽过警察,对他说:
“这位是公安部来的罗部长。”
那个警察被吓得不轻,瞬间大汗淋漓,连忙解释说:
我以后会好好调整自己的执法方式,确保态度端正。
罗瑞卿跟他说:
如今社会变了样,得当公安干警去。
罗箭回想起来,那时候开始,警察在执法前要先敬礼这样的规矩,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罗瑞卿自报家门后,便朝工作人员打听道:
“我可以上楼不?”
陪同的警察只好无奈地笑着回应道:
“行,绝对行!”
你们楼下不就是街道办事处嘛,假如他们立个牌子,写着“非工作人员禁止下楼”,那你们可咋整?这种牌子啊,对坏人根本没用,好人看到了心里还不太舒服。
罗瑞卿加入后,新中国的公安队伍建设越来越到位,社会上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到了1959年,他当初定下的那个“路上掉了东西没人捡,晚上不用关门闭户”的目标,已经差不多实现了。
1959年9月18号那天,罗瑞卿不再负责公安方面的工作,他新的职位是国务院的副总理,同时还兼着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的秘书长,以及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
在公安战线的告别会上,罗瑞卿做了最后的发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也正好在公安战线干了十年。这十年里取得的种种成绩,首先得说,全靠党的正确领导,其次就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在我们公安部门看来,成绩主要是大伙儿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的作用那真是小得可怜。
【三】
1959年,罗瑞卿虽然不再当公安部部长了,但他的工作任务却一点没少,反而更多了。而且,时间一晃到了六十年代初,罗瑞卿又多了两个头衔,一个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另一个是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
1962年那会儿,罗瑞卿又接了个新差事,成了中央书记处的一员。
那些年,罗瑞卿最多时同时管着十三个不同的差事,身边围着四个秘书帮忙。他每天得对付一大堆文件,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忙得不可开交。就因为事情太多,所以得有四个秘书协助他,让他能不停地工作,压根儿没空休息。
有些人觉得,在那阵子,罗瑞卿担的担子,比一些资历更深的老将还要重。
罗瑞卿有四个秘书,他们各自管着不同的事儿。他忙工作的时候,秘书们就会根据事情的紧急和重要程度,把东西整理好,然后一个一个地,按照类别给他讲明白。
每到这个关头,罗瑞卿也只能苦笑一下,自嘲一番:
我这回又被困住了。
从1959年到1965年这段时间,罗瑞卿的军事事业达到了顶峰。他拼尽全力保障党对军队的指挥,让全军加强备战训练,同时推动国防高科技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他还为军队的革新、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1964年咱们全军的步兵在武器训练上,拿到优秀成绩的师数量是前一年的五倍之多。而且,能投弹平均超过40米的师,也涨得飞快,比前一年多了七倍。
得说一下,是罗瑞卿首先做出决定,要把雷锋的那些好事儿传出去。
1962年8月15号,沈阳军区在抚顺的一个运输连,四班的班长雷锋,在帮助手倒车时出了意外,人没了。后来军区深挖了一下雷锋的事迹,才发现他以前做了好多好事。觉得这事儿挺典型,就上报给了中央。
罗瑞卿发现了雷锋这个出色的榜样,他觉得雷锋的事迹值得在全军推广,就让大家都学习。他还专门给沈阳军区举办的“雷锋班”命名大会写了句话:
雷锋同志,那位杰出的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永不消逝。
罗瑞卿的执着,让雷锋这个形象深入人心,一辈又一辈的人都被他所感动和影响。
到现在为止,每年3月5号还是大家纪念雷锋的日子。
1975年,罗瑞卿重新出山,干起了中央军委顾问的活儿。到了77年,他又被选为了中央军委委员,不光如此,还挑起了军委常委和中央军委秘书长的大梁。
罗瑞卿年纪已经不小了,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双腿的病还没痊愈,可他还是满怀热情,拼尽全力地工作,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罗箭回想起来,罗瑞卿那会儿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我现在72岁了,打算像27岁时那样去生活。
真的很可惜,罗瑞卿因为腿上有病,1978年跑到德国去看病。没想到做手术时,突发心肌梗塞,就这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