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价暴跌的特斯拉,近日再度陷入“欺骗用户”的舆论风暴。
过去几年中,特斯拉因夸大自动驾驶功能和车辆安全性,多次遭遇监管警告与媒体揭露。今年初,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更指出特斯拉在全球市场存在广泛的“续航造假”行为。而现在,新的指控瞄准了另一个消费者高度敏感的领域:行驶里程数与保修权益。
里程莫名暴涨导致保修失效
近日,加州车主Nyree Hinton在加州法院发起集体诉讼,指控特斯拉在旗下电动车中采用“不透明甚至误导性”的里程计算系统,致使车辆里程表在保修期内迅速跳涨,意图提前终止车主的保修权益。
Hinton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他在购入一辆二手Model Y时,车上显示的总里程还不到3.7万英里(约6万公里)。然而,仅过半年,这辆车的里程就暴增至超过5万英里(约8万公里)——这是特斯拉整车“保修截止线”。虽然电池和电机有更长质保期,但“保险杠到保险杠”的整车保障此时已终止。
更蹊跷的是,Hinton提供了对比数据:他此前三辆车、同样的通勤习惯,每半年平均只跑6,086英里(约9800公里),而ModelY却在这段时间内跑了超过两倍的里程数——13228英里(约21300公里)。
更反常的情况出现在保修过后。Hinton表示,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尽管他的通勤距离有所增加,但该车显示的平均月行驶里程却反而下降了800英里,每月从之前的2217英里锐减到1415英里。
算法操控?“AI里程”虚高117%
诉讼文件直指核心问题:特斯拉使用的并非传统意义上基于轮胎转动的机械或简单电子里程计,而是融合预测算法、能耗数据、驾驶行为权重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可能干预车辆实际行驶里程的显示。
起诉书称,该系统导致Model Y在质保期内出现“高达117%”的虚高里程增长,远高于车主以往的用车习惯和实际使用情况。
有趣的是,在Reddit等社交平台上,不乏特斯拉用户也分享过类似遭遇。虽然当前诉讼试图覆盖全体加州用户,但根据此前“续航夸大”案的司法裁定,美国地区的特斯拉车主很可能需要逐一仲裁,而无法形成真正的“集体诉讼”。
写在最后:特斯拉的“算法黑箱”
特斯拉正加速从“造车公司”转型为“AI公司”,其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向算法、数据和自动驾驶转移。但从自动驾驶误导宣传、续航注水,到如今的里程操控,这家公司的“算法黑箱”已开始引发消费者与监管者的警觉。
在自动驾驶安全问题尚未平息之际,保修期“里程注水”问题一旦被证实,不仅可能引发集体索赔,更可能动摇用户对特斯拉智能系统的根本信任。
参考链接:
https://www.classaction.org/media/hinton-v-tesla-inc-et-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