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教育界聚焦AI赋能,大咖云集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

渝教视线 2025-04-15 10:45:01

4月14日,在海棠花香弥漫的荣昌,一场关于教育变革的盛会盛大启幕。“智启未来・育见新机——AI 赋能下的教育教学变革”首届川渝教育教学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万象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荣昌区委区政府领导、西南大学领导、荣昌区教委领导、重庆市教科院领导及专家、荣昌区教师进修校领导及专家、西南大学附中校领导、川渝两地学校领导及教师、重庆市欧健名校长工作室成员、重庆市李大圣名师工作室成员等各界精英。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校长张勇的主持下,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之旅正式启航。

张勇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校长

把握时代脉搏 共促教育发展

西南大学副校长邹芙都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推动了教育从“标准化”向“智慧化”的范式跃迁。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始终站在技术赋能教育的前沿。他强调,AI不是取代教师的“对手”,而是重塑教育生态的“推手”;不是冷冰冰的算法,而是实现有温度育人的“桥梁”。西南大学致力于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AI教育培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邹校长呼吁教育同仁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既要让技术之“水”润泽教育土壤,更要守护好育人初心之“火”,共同书写“智教”与“慧学”的新篇章。

邹芙都西南大学副校长

荣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德伟表示,川渝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此次研讨会聚焦AI赋能教育,正是顺应科技革命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生动实践。李区长强调,荣昌作为川渝重要节点城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愿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川渝兄弟区县携手,共同搭建教育数字化创新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数字教育共同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技术赋能中实现专业成长,让教育真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李德伟  荣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论坛正式拉开大幕。与会者将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思考,深入交流,共同探索AI时代的教育变革之路。

洞察时代趋势 重构教育生态

本次主题报告由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海棠校区(荣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蒋中军主持。

蒋中军  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海棠校区(荣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圣以“如何定义 AI 时代教师的职业素养” 为主题,深入剖析了AI时代教育环境的变革以及教师职业素养面临的新要求与挑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技能人才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这对教师培养人才的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李书记强调,教师应学习新技能、提升人文关怀、保持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学习革命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主线,教师需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终身学习的趋势。随着学习革命的推进,教师角色必将发生新变化,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员、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专业成长的自主学习者。在风险社会语境下,教师职业角色需要重新定义,具备更强的自我成长能力、有效德育能力和发展适应性专长。

最后,李书记指出,优秀的AI时代教师,应对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保持永远的好奇心,对学习拥有永远的激情和动力,对学生、对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怀有永远的热爱。

李大圣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兴带来了题为《从“蓝图”到“施工图”:教师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耦合》的专题报告。艾兴教授围绕教学改革核心,从多个方面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指导。他首先解析了“目标转化与内容重构”,指出课程目标包含“关心、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技能”“知识”四大要素,强调要将核心素养目标细化为单元、模块及课时目标,为宏观目标落地提供操作路径。在“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环节,艾兴教授提出课程与教学创新的五大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个体充分发展,以素养为导向兼顾学科与综合素养,通过教材课程化实现经验获得,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师生共学”关系,让评价成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他特别强调,教学评价需贯穿全过程,既要关注学习成果,更要追踪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

报告最后,艾兴教授以对教育本质追问作结:“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用何种课程与实施路径才能达成目标?”引发了在场教师对教育初心的深度思考。

艾兴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赵渊博,以《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深度思考” 一下》为题,为师生揭开AI赋能职业规划的奥秘。报告开篇,赵主任借真实案例抛出核心问题:当AI能预测职业趋势并生成“最优路径”,人类生涯规划的独特性何在?进而揭示AI工具的“双刃剑”特性,它虽提供决策数据,却也可能遮蔽个体成长的多元可能。

在阐述中,赵主任紧扣生涯教育本质,详细解读生涯规划的七大核心理念,融合经典生涯发展理论,搭建起“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逻辑框架。她指出,在AI时代,教育者要摆脱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回归人的主体地位与情感维度,通过更新理念,助力学生在充满变数的未来中找准成长方向。同时,明确生涯规划四大要点:唤醒学生规划意识,引导其认识自我、了解外界,以及进行生涯管理。

赵渊博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川渝教育界的盛会,更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探索。通过跨地域、学科、层级的思想碰撞,与会者为川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贡献“西南智慧”。在AI 赋能的教育新时代,川渝教育工作者肩负重任,将坚定育人信念,把前沿理念转化为实践。未来,两地将持续携手,挖掘AI教育潜能,构建开放多元高效的教育生态,以教育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教育支撑,谱写川渝教育的壮丽篇章 。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