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这世上最亲近的,只有三个人

幕卷情感 2025-02-18 09:32:45

最近被这样一个视频深深触动。

清冷的病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或许是口渴了,老人努力地伸长了手去够旁边桌子上的水杯,却把水杯碰到了地上,水洒了一地。

或许是水杯摔到地上的声音引起了注意,有个中年人从外面进来,絮絮叨叨地数落老人不让人省心。

一边絮叨,中年人一边给老人倒了杯水,看着他喝完了,这才又耐着性子告诉他有事按铃叫自己。

老人颤颤巍巍躺下,眼角滑下两颗浑浊的泪珠。

人到老年,躺在床上,事事都要假手于人时,才能体会,人生何其艰难。

只有这三个人,可以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舒适无忧。

经济独立的自己

认识一位王阿姨,年近70了,依旧精神矍铄,身体健朗。

王阿姨没事的时候,喜欢跳舞,旅游,也给儿女们帮忙带孩子,但不会和儿女们住在一起。

王阿姨与老伴有自己的房子,退休金也不低。

儿女忙时,会帮着儿女带带孩子,但大部分时间,老两口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提到养老问题,王阿姨很清醒。

她说,儿女们负担够重了,自己不指望儿女养老。

能跑能动的时候,就好好享受生活。

等到需要人照顾了,就请个护工,反正自己又不差钱。

王阿姨说,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自己少受罪,也少拖累儿女。

所以,在健康上,王阿姨从不亏待自己。

她虽然不会像有些老人那样,相信什么乱七八糟的保健品,可一年两次的体检必不可少,在健身,营养上该花的钱,一分不省。

因为她自己有钱,儿女们也无话可说。

与王阿姨同龄的刘阿姨,晚景就凄凉多了。

刘阿姨一辈子没有工作过,年轻时在家照顾儿女,儿女结婚生子,又替儿女带娃。

前些年,儿女们孩子还小,刘阿姨身体也硬朗的时候,儿女们还有个好脸色。

这两年岁数大了,刘阿姨身体也不好了,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让她需要常年服药,也不太能做家务了。

于是儿女们的笑脸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差。

前段时间,刘阿姨腿疼得厉害,起身都费劲。

医生给推荐了一款护膝,也不过两三百块钱。

可儿子脸一沉,说她浪费钱,不肯给她买,只给买了几片止疼药。

刘阿姨时常流泪感慨,手心朝上的日子,实在难熬。

的确如此。

人到老年,手上有钱,才能心里不慌。

健康时,可以享受自己喜欢的生活,生病了,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而这,就需要从年轻时开始,有理财意识,替自己积累一定的财富。

如此,才可以不管儿女孝顺与否,都不至于晚景凄凉。

孝顺体贴的子女

我一直记得一位老人凄惨的境遇。

老人丈夫去得早,从50多岁就一个人生活。

老人的儿子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儿媳妇吝啬又刻薄。两口子都对老人不管不问。

起初,老人身体还好,手上有丈夫给留下的一点积蓄,日子还没有那么难过。

但65岁那年,老人煤气中毒,一在房间里晕倒了,儿子根本不知道。

还是邻居过来串门,看到老人摔在地上,口吐白沫,这才给儿子打电话。

虽然最后老人的命保住了,可留下了后遗症,需要人照顾了。

儿子对老人没有什么耐心,一天给老人送两碗玉米糊糊,几天给送一碗腌萝卜。老人喝粥的碗,更是几天都不给洗一次。

起初老人手里有钱,花钱请邻居给做个饭洗洗衣服,买点肉啊菜的,生活也还能过。

后来儿子没钱喝酒,闯进老人房子,抢走了她最后一点积蓄。

老人又气又急,心脏病发,潦草离世。

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成了老人的催命符。

我也认识另一位幸福的老人。

老人一儿一女,儿子经济条件好,给老人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医疗环境。

女儿细致耐心,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舒适妥帖。

老人活到96岁,直到离世那天,老人都体面妥帖。

孝顺的儿女,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妥贴无忧。

为什么两个老人,晚年生活差距如此大?

我们不妨从她们年轻时的生活找找答案。

第一位老人,年轻时溺爱儿子,把儿子养得游手好闲;对自己的公婆不好,时常让两位老人饿肚子,儿子也有样学样,长成了忤逆不孝的模样。

第二位老人年轻时善待公婆,对孩子们宽严相济,把两个孩子教养得善良又端正。

俗话说,“养儿防老。”

人到老时,儿女的确是重要的依靠。

可这依靠稳不稳当,还要看儿女孝不孝顺。

要想儿女孝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端正的三观,自己也要身体力行,善待老人,儿女才会在耳濡目染下,也变得孝顺体贴。

相濡以沫的伴侣

有这样一对老夫妻。

丈夫60岁时,得了脑瘤,手术治疗还可以有三五年的寿命。

丈夫住院治疗期间,妻子衣不解带得照顾,吃喝拉撒都亲力亲为。

出院后,想到丈夫只有三五年的寿命了,妻子便陪着他出去旅行,带他吃各种特色美食,看不同的风景,同时也遍访名医,期待一个奇迹。

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突破医生的预估,健健康康活了七年,每天都快快乐乐。

到了第八年,丈夫的脑瘤复发了,寿命还剩不到半年。

妻子强忍着悲痛,每天换着花样做他喜欢吃的食物,若无其事哄他开心。

丈夫胖,如果躺在床上不起身,很容易生褥疮。

为了让他舒服一点,妻子坚持每天都扶他坐起来,走动几步。

随着病情恶化,丈夫大小便失禁,妻子总会第一时间替他换衣服擦洗,从来不让脏污在他身上多待一分钟。

丈夫直到昏迷前,都没有卧床,这让他少受了很多罪。

所有人都夸妻子待丈夫好,妻子流着泪说:“他让了我一辈子,我才照顾他几年。”

原来,年轻时,妻子脾气不好,丈夫性子温和,总是哄着让着妻子。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有点什么好吃的,丈夫都是省下来留给妻儿,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

妻子没工作,丈夫一辈子都把工资交给妻子管,妻子怎么安排,他都赞成。

直到生病前,丈夫都是温柔包容地哄着宠着妻子的。

被丈夫呵护了大半辈子的妻子,一颗心也都在丈夫身上,在丈夫生病后,不假手于人地悉心照料。

很喜欢这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伴侣是陪伴我们最长久的人。

大部分人,在年老后,会与伴侣相互扶持,彼此照料。

而这样的羁绊,是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经营的。

只有年轻时就恩爱和睦的夫妻,年老后才能相濡以沫,彼此扶持。

人总会有老去的一天,孱弱的生命需要他人照顾。

而一个人的晚年生活如何,与他年轻时的经营息息相关。

年轻时努力上进,合理规划,为自己攒下傍身的钱财,老了才不用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付到别人手里;

年轻时言传身教,宽严相济,养出孝顺善良的儿女,老了才有人床前尽孝;

年轻时夫妻恩爱,互相体谅,经营亲密的夫妻关系,老了才有相濡以沫的伴侣。

有钱的自己,孝顺的子女,恩爱的伴侣,有了这三者,老境才不会凄凉。

作者 | 幕卷·蓝羽,教师,新媒体创作者,理性做事,感性做人的世俗女子。

2 阅读:1665

幕卷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