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第一回合,特朗普没抗住,开始对华“降温”,但不代表认输

如是衣卒尔 2025-04-23 15:39:32

这场“关税战”引发的“胆小鬼博弈”,最终以特朗普的服软和中方的“不语胜千言、人狠话不多”,结束第一回合。

据美联社2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大幅下调”对中国的关税,并坦言“145%真的太高了,但不会是零”。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释放“善意”信号,称自己同中国关系“很好”,希望双方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关税问题。

特朗普的这番操作,究竟是真心想谈,还是放烟雾弹,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仍然能通过一些情况管中窥豹。

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突然宣布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127项中国出口美国的科技产品实施零关税政策,彻底退出此前高达125%的“对等关税”清单。

这一调整被外媒评价为“特朗普退缩的首个信号”,尽管其他产品还在不断关税加码,但在美国仍然具有明显优势的科技产业方面率先服软,说明美国在其他产业方面,其实也没有做好准备。

毕竟手机等科技产品是美国人参与政治的主要消费工具之一,一旦电子设备都开始涨价,美国人的不满情绪会迅速上升。

当前美国中产家庭因关税年支出激增1800美元,电子产品库存积压同比暴增47%,这迫使特朗普政府必须面对现实,优先对电子产品豁免税率。

如果美国人连手机都买不起,特朗普还怎么“推特治国”。从制造业转移难度上来看,美国国内电子制造业短时间内回流也不太可能,一味加关税只会导致美国在电子产业上失去优势。

诸多原因下,特朗普在科技产品方面优先服软,但是他很快发现,其他产品也是问题诸多,只不过连锁反应没有电子产品那么快而已。

这意味着不管特朗普下一步要出什么牌,他都必须要认清自己一手臭牌的现实,寻求缓冲、暂缓争斗、重新洗牌确实是为数不多的选择,这是特朗普“服软”最主要的底层逻辑之一。

当然仅凭特朗普最新的表态,就认为美国彻底怂了,那也是过度天真,在不断强调“会跟中国达成协议”的同时,美国正积极联络盟友,跟随自己一起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对华贸易规模。

特朗普寄希望于延续此前拜登笼络盟友的政策,拉欧盟、日本、印度等国下水,例如印度就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临时关税。

不过欧盟这边,就没那么简单了,此前特朗普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变更,已经让欧盟极其不满,现在又要胁迫欧盟加强对华贸易限制,这不是在把欧洲当傻子耍吗?

欧盟方面的回应也很干净利落: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欧盟对华政策仍将“保持不变”,欧盟不会对华脱钩。

意思非常明显:欧盟不会为了美欧关系而牺牲对华关系。在特朗普的轮番折磨下,欧盟也是醒悟了,这和以前拜登时期以G7决策为全权指导意见的欧盟可谓天壤之别。

关税大战被层层反制、制造业回流不见踪影、号召命令没有盟友响应,特朗普的这些手段,用了个遍,最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制造了大量新闻噱头,却没有造成任何自己想要的结果。

说到底,关税战的本质是全球化红利分配之争,美国的“服软”暴露了其霸权逻辑的局限性:认不清美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仍然以为自己是全球中心、且在不断孤立中还妄想保持这种地位。

其结果就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被不断边缘化,害人终害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