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25年,戴帽17年,“保壳大王”眼看要呜呼,90后老板妙手回春

灰鸽观看 2025-04-17 13:36:14

当前A股有100多家戴帽的ST或者*ST股,以前,它们曾一度被称为“LJ股”,而现在,它们有了一个能上厅堂的名字,叫“风险提示股”。

“风险提示股”如今在证券公司的一般规定是,你只要额外再签订一个风险认知协议,也就能开通买卖权了。

可见,这类股票除了多个帽子,地位其实已经和普通股票差不多了,只要能保住“壳”不掉,该干啥的仍旧可以照常干啥。

由于以前保壳门槛低,有些ST股就养成了常年保壳的传统,如果你把它在A股的年份摊开来看,可能戴帽的时间比不戴帽的时间还要长。

而且,它们都有个共同点,总是能在眼看就要呜呼的时候,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上市公司*ST科新就是这样的“保壳大王”,上市25年,17年戴帽,不是在保壳,就是在去往保壳的路上。

*ST科新最新的这顶*ST的帽子是2024年5月戴上的,原因是2023年度营收不足1亿且利润为负。

按照以前的规矩,*ST科新如果2024年度再次出现营收不足1亿且利润为负的情形就将被终止上市。

但2024年监管层对主板财务类退市风险的营收门槛提高了,从1亿升到了3亿,这意味着,*ST科新的保壳难度大大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到*ST科新发布2024上半年业绩预告的时候,营收才只有3077万,时间过半,却只完成了指标的10%,保壳希望愈加渺茫。

退市新规下,监管层一再强调“应退进退、零容忍”,面对*ST科新糟糕的营收数据,大家都一直认定,*ST科新这回肯定保不住了。

然而,就在半年度业绩预告披露半个月后,*ST科新却突发实控人变更公告,一个神秘的90后老板宣布接盘。

消息一出,媒体的反应出奇地一致:一支将死之股,大家都唯恐躲之不及,这时候买,不就等于“收尸”吗?

而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三个月后,换了老板的*ST科新就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前三季度营收骤然增加到了1.57亿,且利润转正。

这还不算完,又过了三个月,2025年1月,*ST科新给出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营收3.1亿-3.8亿,预计利润3500万-4200万。

不但营收超了,还弄了个双保险,利润也转正了,这意味着,可能导致*ST科新退市的两个触发条件都不存在了,新老板真是妙手回春啊。

等到4月底,只要年报最终审计的结果一出来,*ST科新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摘掉帽子,又将完成一场漂亮的保壳大戏。

中东传说中有一种鸟叫不死鸟,每隔几百年都会自焚一次,自焚之后身体还会化为灰烬,但很快它又从灰烬中重生,如此循环,永远不死。

*ST科新上市这些年来,从非ST到*ST,又从*ST到非ST,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遭,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就堪称“不死鸟”。

不过,*ST科新也不是生来就是不死鸟,相反在上市之初,它曾是被称为“晋商第一股”的希望之星。

1985年,山西太原迎泽大街旁,一栋计划中的高楼破土动工,主要目标是要建成一座太原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大楼。

工程持续了3年,直到1988年才建成并取名天龙大厦,里面不但能购物,还能休闲、娱乐,在那个年代绝对属于模式超前的。

模式好,经营也很得力,当年12月正式开业后,立刻就创下了太原最高单日客流量,之后就逐渐成了太原人的购物天堂。

1990年,天龙大厦销售额已达到1.87亿,不仅是在太原无人敌、山西全省第一,就算是放在全国,也能排到前面。

服务百姓,重振晋商

90年代是我国百货大楼向购物中心转变的火热时期,天龙大厦虽然地处人口并不算多的太原,但凭借先人一步的敏锐,一直位居全国大型商业企业排名前50强,其中,1997年的排名一度达到35位。

众所周知,晋商一度是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但辉煌只属于曾经盐和票号的古代,新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晋商的代表作并不多。

基于此,经营天龙大厦的天龙集团提出了“服务百姓,重振晋商”的经营理念,誓要通过天龙集团再现昔日晋商的风采。

2000年,天龙集团成功登陆A股后,被媒体誉为“晋商第一股”,它就是如今*ST科新的前身。

其实,如果按照上市时间来比较,天龙集团并非山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山西汾酒、兰花科创等都早于天龙集团上市。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天龙集团承载了重振晋商的希望,于是“晋商第一股”的名号就被媒体封给了它。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从上市的第二年起,希望就被摔了个粉碎。

2001年,天龙集团亏损6800万,2002年,又亏损1.4亿,然后2003年就戴上了*ST的帽子,变脸太快了,让人猝不及防。

也就是从这时起,天龙集团就开始打起了保壳大战,而与保壳大战同时上演的还有一场场跨界转型和并购大戏。

从2003年-2024年,天龙集团先后跨界数码、电子、文旅、装修等行业,还差点收购了跳孔雀舞的杨丽萍的公司。

不过,转型无一成功,公司一直在ST和非ST之间徘徊,就像开头说的,不是在保壳,就是在去往保壳的路上。

当然,也有比较接近成功的时候,比如2020年跨界装修,深圳的装修老板黄绍嘉入主,注入了装修业务资产,公司也就更名为了如今的“科新发展”。

入主的当年就砍下11亿的营收,利润也达到了5600多万,双双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高值,然而,只风光了一年,就被地产行业洗白了。

众所周知,深圳不少装修老板都栽在了恒大的手上,科新发展与恒大没有瓜葛,但它被另一个房老板坑了,深圳宝能地产的姚振华。

宝能地产是科新发展的最大客户,随着“宝能系”的暴雷,科新发展自然跟着遭殃,到2023年营收只剩7000万且亏损,于是就有了前面被*ST,然后新老板妙手回春的情节。

在A股,敢接手装修公司的都是国资,比如建艺集团、宝鹰集团都卖给了珠海国资,而找不到买家的要么退市,比如洪涛,要么破产重组,比如广田智能,而像*ST科新这么被私人收购的着实不多,

关于*ST科新的起死回生,肯定与新老板有关系,但在接盘人的公开信息里,却找不到与装修业务有关的。

只知道,*ST科新如今的实控人叫连宗盛,潮汕人,出生于1993年,今年才31岁,他此前的记录只有财务投资,并无任何实业经历。

媒体说,连宗盛是二代,他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个家族集团,不过,根据历史经验,*ST科新能否真正脱去“保壳王”的帽子,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证明。

0 阅读:0

灰鸽观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