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讲到国民党军队里黄埔军校出身的头号人物,胡宗南肯定是当仁不让,他是蒋介石的爱将。
但要是聊起打仗的本事,胡宗南这名字一出来,大家心里头都是暗暗发笑,他压根儿就不在这一流水平里。
说起国军黄埔系的将领,要是论起抗战时的头号猛将,那关麟征绝对算一个。到了解放战争时,表现最突出的就要数“救火队长”杜聿明了。
抗战岁月磨砺出来的黄埔学子,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国军里的顶梁柱了。
要说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杜聿明和胡宗南,他们俩各自负责了一片战场。
郑洞国和宋希濂两人都名声大噪,一时之间被誉为杰出将领,能与我军众多野战军中的勇猛战将相提并论。
然而,那个在抗战时期声名鹊起的关麟征,到了解放战争时却完全没了动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麟征在抗战时期,那绝对是黄埔军校里的头号猛将,立下赫赫战功,职位也是嗖嗖往上涨。
关麟征是黄埔一期生里,第二个当上了军长的人,但他跟靠关系爬上去的胡宗南可不一样,他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功赫赫。
关麟征当师长那会儿,杜聿明是他的副手。可奇怪的是,后来杜聿明逐渐崭露头角,关麟征却没那么突出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02】
关麟征老家在陕西关中,打小个子就窜得高,身板也壮实。19岁那年,他一路往南到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的大门,成了黄埔第一期学员。
关麟征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跟其他第一期的同学们一样,参与了东征和北伐的战斗,慢慢开始被人们所注意,显露头角。
在东征那会儿,关麟征、郑洞国还有陈赓,他们都一股脑儿地加入了敢死队。就这么着,没多久,他们几个就显现出了头角,特别显眼。
北伐战争打响后,关麟征一步步升为了营长、团长等要职。虽说他的晋升速度没胡宗南那么快,但在黄埔军校里,他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关麟征真正赢得蒋介石信任,是在宁汉之争结束后,他领着黄埔军校的军官们全力支持蒋介石。
那时候,蒋介石没办法,只能下台。接着,何应钦打算缩减军队人数,关麟征就带着好多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一块儿站出来反对,想要通过抗议来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胡宗南也在干这份活儿,这让老蒋对这两位弟子大为赏识,他们逐渐成为了老蒋最亲近的心腹。
【03】
肯定地说,身为军官,最关键的还是指挥才能,关麟征在这方面也是表现得相当出色。
在中原那场大战里头,关麟征带着教导2师1旅1团,一次次地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头一回打仗,就是在高辛集,他愣是用一个团的兄弟,硬扛了阎冯联军一个多月猛攻,愣是没让敌人得逞。
在河南杞县那场战斗中,他巧妙布局,只用一个团的力量来吸引敌军注意,掩护大军安全撤离。结果,面对阎冯联军好几个师的猛烈攻击,他不仅成功脱身,还毫发无损。这事儿一传开,他很快就升为了第2旅的旅长。
在柳河车站那场激烈的战斗中,阎冯联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这时,关麟征那边已经把所有能调动的后备力量都派出去了,就连蒋介石身边,也只剩下一个警卫排在守护。老蒋身边,真的是只有这点儿人了。
在紧要关头,关麟征使出了一招妙招,他让警卫排躲进青纱帐里,然后从不同方向开枪射击。这样一来,阎冯军就不敢贸然大举冲锋,只能远远地放炮。就这样,他们硬生生地把进攻给拖住了好几个小时。
1931年那会儿,关麟征当上了11旅的旅长,他巧妙地打败了石友三手下的夏子明旅。两边兵力都差不多,可关麟征愣是只损失了30来号人,就把夏子明旅给拿下了。
1932年,在对红四方面军驻守的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堵时,关麟征作为先锋部队的领头人,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接连发起了几十次猛烈的突击,最终硬是把红军的防线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成功突围而出。
这场战斗后来被国军的人称为“十战十败”,在那场战役中,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同时也是红25军的军长蔡申熙不幸阵亡,而关麟征却因此一战成名。
打完仗以后,关麟征带的那第四旅就升成了25师。那会儿,他的两个老同学张耀明和杜聿明,都还在他手底下做事呢。
1933年,关麟征接到命令,带着25师赶往北方,加入了长城抗战。到了古北口那里,东北军一打就散,局势十分危急。关麟征马上指挥部队,冲上前去填补防线上的空缺。
之后,25师牢牢坚守在古北口,跟第八师团硬拼了三天三夜,牺牲了四千多名战士。关麟征因此名声大噪,还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的荣誉。
全面抗日战争那会儿,关麟征带着的25师已经升级成了52军。他们在台儿庄那场大战里,跟矶谷廉介指挥的第10师团硬碰硬,愣是没让对方占到便宜。
老蒋后来这样说:“要是咱们军队个个都能像52军那么能打,那打败日本鬼子,绝对没问题。”
跟胡宗南比起来,关麟征这家伙才是黄埔学生里实打实靠打仗升上来的狠角色,他是第二个当上军长,也是第二个当上集团军司令的。说他是黄埔的名将,那可真是一点不假。
【04】
直截了当地讲,打从北伐那会儿起,一直到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关麟征才算得上是黄埔军校里真正顶尖儿的将领。
关麟征在各种战场上展现的指挥才能,那真是既勇猛又机智,收获了不少胜利果实。正因为这样,他在黄埔系里的地位仅次于胡宗南,排在了第二位。
不过大伙儿心里都清楚,胡宗南那可是典型的关系户,靠后台起来的。而真正凭真本事,靠军功一步步爬上来的头一号人物,得数关麟征。
为啥解放战争那会儿,老蒋不重用这位以前的好学生了呢?说白了,这事儿跟关的性格有很大的瓜葛。
关麟征在国军里,那指挥水平、勇猛劲儿,绝对是顶尖儿的,跟杜聿明他们比起来,一点儿也不逊色。可要是说到情商这块儿,嘿,他跟杜聿明那就差得远了,简直没法比。
可能是黄土高原赋予了关麟征太多豪放的特质,让关麟征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得相当强势和张扬。
举个例子,关麟征的老同学兼曾经的手下杜聿明,按理说应该是关麟征想要亲近拉近距离的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关麟征却经常欺负杜聿明。
长城抗战那会儿,关麟征打仗受了伤,指挥权就落到了杜聿明手里。等关麟征伤好回来,心里头对杜聿明就不太痛快了。
为了这个目的,关麟征不光提拔了和自己一样来自陕西的张耀明,用来牵制杜聿明,他还常常带着手下的团长们一起,给杜聿明找不痛快。
之后,杜聿明参加了中央的高级军官培训课程,可学完以后打死他都不愿意再回到25师,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在那边被欺负得太厉害了。
台儿庄大战结束后,关麟征被提拔为32军团的头儿,他手下的两位大将,25师的张耀明和第2师的郑洞国,心里都盯着那个军长的宝座,盼着能有机会坐上去。
郑洞国可是黄埔军校第一批的学员,论本事和打仗的成绩,那都比张耀明高出不少。可没想到,关麟征就因为和张耀明是同乡,硬是把军长的位置给了他。
重点是,关麟征居然打算让郑洞国既做副军长,又去领头第2师,这摆明了是想削弱他的第2师势力,好让郑洞国只挂个副军长的空头衔,没啥实权。
郑洞国这下不乐意了,直接找上了杜聿明那儿的第五军。
后来,关麟征为了给亲信张耀明提拔职位,居然直接在大家面前,拿陈诚开刀,说他搞自己的建筑小团伙,还嘲笑了一番陈诚。
你得明白,国军里头虽然派系斗争挺狠的,但那些都是暗地里的事儿,哪有人会拿到明面上来说呀。这让陈诚特别没面子,两个人也因此彻底掰了。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陈诚可是中央军里的头号人物,老蒋身边的红人,排名第一。这样一来,他肯定不会放过关麟征,直接让关麟征靠边站,没啥实权可捞了。
关麟征从前线撤离的一个关键节点,是抗战结束后发生的昆明那档子事儿。
那时候,昆明的老百姓聚在一起,大声喊着要停止打仗,期盼和平。关麟征不光派了军队去镇压,更过分的是,他还下令向人群开枪。
这一声枪响,让老蒋的名声一落千丈,又给人留下了几分专制独裁的印象。没办法,蒋介石只好把关麟征调去当陆军学校的校长了。
打那以后,关麟征就告别了领兵打仗的日子,这位当年黄埔一期响当当的头号人物,落入了长久的闲置状态。
【05】
跟关麟征不一样,杜聿明这家伙,以前老是被关麟征欺负,可解放战争一打响,他的仕途就像是坐上了火箭,嗖嗖往上升。没多久,他就当上了东北的安保司令。
后来,杜聿明成了东北和徐州两大战场上的关键人物,他先后与我党的重要将领林彪、粟裕等人交锋,一时间名声大噪。
杜聿明跟关麟征比起来,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特别擅长处世。他很会跟周围的人打交道,这点跟关麟征有明显的差别。杜聿明深知如何与人相处,能让大家都觉得舒服,这点是他的长处。他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能让周围的人都对他有好感,这就是他与关麟征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部队里头,只要是黄埔出来的,不管你是当多大的官,大家伙儿都统一叫你同学。绝不会有人仗着自己黄埔一期老资格,就去欺负别人。
杜聿明很有人缘,连那些曾被关麟征排挤的黄埔学生,像郑洞国、戴安澜这些,都乐意跟他。这说明杜聿明确实在大家心里有分量。
杜聿明在国军里算是挺特别的,他不仅能跟黄埔系的部队打得差不多,就连那些被中央军收编的杂牌军,他也能保持不相上下的水平,这在国军里可真是挺少见的。
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那会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一起作战,这时候的指挥官不光得会打胜仗,还得会处关系,会带队伍。
特别是国军这种内部小团体众多的部队,得是个会做人的高手,才能在各个层面都指挥得如鱼得水。这也就是老蒋为啥老是调动杜聿明的原因了。
杜聿明在各处都挺吃得开,大家愿意买他的账,听他的指挥。可关麟征不一样,他的人际关系那叫一个差,根本没法让各个军队的领头人给他面子。
在最危急的关头,老蒋心里盘算过,想让关麟征去徐州顶一顶。
不过,要是想到徐州那边,中央军、杂牌军,还有各式各样的兵团都混在一起乱糟糟的,关麟征那脾气去了,只怕会把事情搅得更糟。
结果关麟征还是没去成,这事儿只能以失望收场。
【01】
讲到国民党军队里黄埔军校出身的头号人物,胡宗南肯定是当仁不让,他是蒋介石的爱将。
但要是聊起打仗的本事,胡宗南这名字一出来,大家心里头都是暗暗发笑,他压根儿就不在这一流水平里。
说起国军黄埔系的将领,要是论起抗战时的头号猛将,那关麟征绝对算一个。到了解放战争时,表现最突出的就要数“救火队长”杜聿明了。
抗战岁月磨砺出来的黄埔学子,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国军里的顶梁柱了。
要说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杜聿明和胡宗南,他们俩各自负责了一片战场。
郑洞国和宋希濂两人都名声大噪,一时之间被誉为杰出将领,能与我军众多野战军中的勇猛战将相提并论。
然而,那个在抗战时期声名鹊起的关麟征,到了解放战争时却完全没了动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麟征在抗战时期,那绝对是黄埔军校里的头号猛将,立下赫赫战功,职位也是嗖嗖往上涨。
关麟征是黄埔一期生里,第二个当上了军长的人,但他跟靠关系爬上去的胡宗南可不一样,他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功赫赫。
关麟征当师长那会儿,杜聿明是他的副手。可奇怪的是,后来杜聿明逐渐崭露头角,关麟征却没那么突出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02】
关麟征老家在陕西关中,打小个子就窜得高,身板也壮实。19岁那年,他一路往南到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的大门,成了黄埔第一期学员。
关麟征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跟其他第一期的同学们一样,参与了东征和北伐的战斗,慢慢开始被人们所注意,显露头角。
在东征那会儿,关麟征、郑洞国还有陈赓,他们都一股脑儿地加入了敢死队。就这么着,没多久,他们几个就显现出了头角,特别显眼。
北伐战争打响后,关麟征一步步升为了营长、团长等要职。虽说他的晋升速度没胡宗南那么快,但在黄埔军校里,他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关麟征真正赢得蒋介石信任,是在宁汉之争结束后,他领着黄埔军校的军官们全力支持蒋介石。
那时候,蒋介石没办法,只能下台。接着,何应钦打算缩减军队人数,关麟征就带着好多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一块儿站出来反对,想要通过抗议来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胡宗南也在干这份活儿,这让老蒋对这两位弟子大为赏识,他们逐渐成为了老蒋最亲近的心腹。
【03】
肯定地说,身为军官,最关键的还是指挥才能,关麟征在这方面也是表现得相当出色。
在中原那场大战里头,关麟征带着教导2师1旅1团,一次次地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头一回打仗,就是在高辛集,他愣是用一个团的兄弟,硬扛了阎冯联军一个多月猛攻,愣是没让敌人得逞。
在河南杞县那场战斗中,他巧妙布局,只用一个团的力量来吸引敌军注意,掩护大军安全撤离。结果,面对阎冯联军好几个师的猛烈攻击,他不仅成功脱身,还毫发无损。这事儿一传开,他很快就升为了第2旅的旅长。
在柳河车站那场激烈的战斗中,阎冯联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这时,关麟征那边已经把所有能调动的后备力量都派出去了,就连蒋介石身边,也只剩下一个警卫排在守护。老蒋身边,真的是只有这点儿人了。
在紧要关头,关麟征使出了一招妙招,他让警卫排躲进青纱帐里,然后从不同方向开枪射击。这样一来,阎冯军就不敢贸然大举冲锋,只能远远地放炮。就这样,他们硬生生地把进攻给拖住了好几个小时。
1931年那会儿,关麟征当上了11旅的旅长,他巧妙地打败了石友三手下的夏子明旅。两边兵力都差不多,可关麟征愣是只损失了30来号人,就把夏子明旅给拿下了。
1932年,在对红四方面军驻守的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堵时,关麟征作为先锋部队的领头人,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接连发起了几十次猛烈的突击,最终硬是把红军的防线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成功突围而出。
这场战斗后来被国军的人称为“十战十败”,在那场战役中,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同时也是红25军的军长蔡申熙不幸阵亡,而关麟征却因此一战成名。
打完仗以后,关麟征带的那第四旅就升成了25师。那会儿,他的两个老同学张耀明和杜聿明,都还在他手底下做事呢。
1933年,关麟征接到命令,带着25师赶往北方,加入了长城抗战。到了古北口那里,东北军一打就散,局势十分危急。关麟征马上指挥部队,冲上前去填补防线上的空缺。
之后,25师牢牢坚守在古北口,跟第八师团硬拼了三天三夜,牺牲了四千多名战士。关麟征因此名声大噪,还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的荣誉。
全面抗日战争那会儿,关麟征带着的25师已经升级成了52军。他们在台儿庄那场大战里,跟矶谷廉介指挥的第10师团硬碰硬,愣是没让对方占到便宜。
老蒋后来这样说:“要是咱们军队个个都能像52军那么能打,那打败日本鬼子,绝对没问题。”
跟胡宗南比起来,关麟征这家伙才是黄埔学生里实打实靠打仗升上来的狠角色,他是第二个当上军长,也是第二个当上集团军司令的。说他是黄埔的名将,那可真是一点不假。
【04】
直截了当地讲,打从北伐那会儿起,一直到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关麟征才算得上是黄埔军校里真正顶尖儿的将领。
关麟征在各种战场上展现的指挥才能,那真是既勇猛又机智,收获了不少胜利果实。正因为这样,他在黄埔系里的地位仅次于胡宗南,排在了第二位。
不过大伙儿心里都清楚,胡宗南那可是典型的关系户,靠后台起来的。而真正凭真本事,靠军功一步步爬上来的头一号人物,得数关麟征。
为啥解放战争那会儿,老蒋不重用这位以前的好学生了呢?说白了,这事儿跟关的性格有很大的瓜葛。
关麟征在国军里,那指挥水平、勇猛劲儿,绝对是顶尖儿的,跟杜聿明他们比起来,一点儿也不逊色。可要是说到情商这块儿,嘿,他跟杜聿明那就差得远了,简直没法比。
可能是黄土高原赋予了关麟征太多豪放的特质,让关麟征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得相当强势和张扬。
举个例子,关麟征的老同学兼曾经的手下杜聿明,按理说应该是关麟征想要亲近拉近距离的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关麟征却经常欺负杜聿明。
长城抗战那会儿,关麟征打仗受了伤,指挥权就落到了杜聿明手里。等关麟征伤好回来,心里头对杜聿明就不太痛快了。
为了这个目的,关麟征不光提拔了和自己一样来自陕西的张耀明,用来牵制杜聿明,他还常常带着手下的团长们一起,给杜聿明找不痛快。
之后,杜聿明参加了中央的高级军官培训课程,可学完以后打死他都不愿意再回到25师,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在那边被欺负得太厉害了。
台儿庄大战结束后,关麟征被提拔为32军团的头儿,他手下的两位大将,25师的张耀明和第2师的郑洞国,心里都盯着那个军长的宝座,盼着能有机会坐上去。
郑洞国可是黄埔军校第一批的学员,论本事和打仗的成绩,那都比张耀明高出不少。可没想到,关麟征就因为和张耀明是同乡,硬是把军长的位置给了他。
重点是,关麟征居然打算让郑洞国既做副军长,又去领头第2师,这摆明了是想削弱他的第2师势力,好让郑洞国只挂个副军长的空头衔,没啥实权。
郑洞国这下不乐意了,直接找上了杜聿明那儿的第五军。
后来,关麟征为了给亲信张耀明提拔职位,居然直接在大家面前,拿陈诚开刀,说他搞自己的建筑小团伙,还嘲笑了一番陈诚。
你得明白,国军里头虽然派系斗争挺狠的,但那些都是暗地里的事儿,哪有人会拿到明面上来说呀。这让陈诚特别没面子,两个人也因此彻底掰了。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陈诚可是中央军里的头号人物,老蒋身边的红人,排名第一。这样一来,他肯定不会放过关麟征,直接让关麟征靠边站,没啥实权可捞了。
关麟征从前线撤离的一个关键节点,是抗战结束后发生的昆明那档子事儿。
那时候,昆明的老百姓聚在一起,大声喊着要停止打仗,期盼和平。关麟征不光派了军队去镇压,更过分的是,他还下令向人群开枪。
这一声枪响,让老蒋的名声一落千丈,又给人留下了几分专制独裁的印象。没办法,蒋介石只好把关麟征调去当陆军学校的校长了。
打那以后,关麟征就告别了领兵打仗的日子,这位当年黄埔一期响当当的头号人物,落入了长久的闲置状态。
【05】
跟关麟征不一样,杜聿明这家伙,以前老是被关麟征欺负,可解放战争一打响,他的仕途就像是坐上了火箭,嗖嗖往上升。没多久,他就当上了东北的安保司令。
后来,杜聿明成了东北和徐州两大战场上的关键人物,他先后与我党的重要将领林彪、粟裕等人交锋,一时间名声大噪。
杜聿明跟关麟征比起来,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特别擅长处世。他很会跟周围的人打交道,这点跟关麟征有明显的差别。杜聿明深知如何与人相处,能让大家都觉得舒服,这点是他的长处。他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能让周围的人都对他有好感,这就是他与关麟征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部队里头,只要是黄埔出来的,不管你是当多大的官,大家伙儿都统一叫你同学。绝不会有人仗着自己黄埔一期老资格,就去欺负别人。
杜聿明很有人缘,连那些曾被关麟征排挤的黄埔学生,像郑洞国、戴安澜这些,都乐意跟他。这说明杜聿明确实在大家心里有分量。
杜聿明在国军里算是挺特别的,他不仅能跟黄埔系的部队打得差不多,就连那些被中央军收编的杂牌军,他也能保持不相上下的水平,这在国军里可真是挺少见的。
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那会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一起作战,这时候的指挥官不光得会打胜仗,还得会处关系,会带队伍。
特别是国军这种内部小团体众多的部队,得是个会做人的高手,才能在各个层面都指挥得如鱼得水。这也就是老蒋为啥老是调动杜聿明的原因了。
杜聿明在各处都挺吃得开,大家愿意买他的账,听他的指挥。可关麟征不一样,他的人际关系那叫一个差,根本没法让各个军队的领头人给他面子。
在最危急的关头,老蒋心里盘算过,想让关麟征去徐州顶一顶。
不过,要是想到徐州那边,中央军、杂牌军,还有各式各样的兵团都混在一起乱糟糟的,关麟征那脾气去了,只怕会把事情搅得更糟。
结果关麟征还是没去成,这事儿只能以失望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