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在新绿的蔓延中渐行渐远;五月带着初夏的蓬勃,向我们走来。
五月,绿荫渐浓,蛙声初起,榴花红似火,端午粽飘香......
五月,充满诗意与活力,愿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月份中,继续追逐梦想,拥抱生活与快乐。

〔1〕5月1日:劳动节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劳动节,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古往今来,劳动者凭借双手创造出无数财富与奇迹,铸就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一起走进宋代,走进江南乡村的四月。
山坡上、田野间草木葱茏,稻田中,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白茫茫一片。绵绵细雨,如烟似雾,不时传来杜鹃的啼鸣声,好像在催促着人们抓紧农事。
四月的乡村,正是农忙的时节,几乎看不到悠闲的人。人们刚结束了养蚕采桑的活儿,又忙着去田里插秧了。
这首诗就像是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江南四月的风光与农忙的场景流淌在笔尖。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透过文字,与古人相逢在生机盎然的江南初夏。

〔2〕5月5日:立夏
立夏日纳凉
宋·李光
茅庵西畔小池东,乌鹊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无野店,不知此处有清风。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暑气渐浓,人们纷纷寻觅一处清凉之地,享受夏日的惬意。
诗人李光的纳凉场景,别具一番韵味。
在一座简陋的茅草庵西边,小池塘的东边,柳树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乌鹊们悄悄藏身于柳影中,躲避夏日的暑气。
这里地势偏僻,周围的沙滩与山坡上,看不见一家乡村旅舍。谁能想到,在这看似平常的地方,却有阵阵清风悄然吹来,带来丝丝惬意与清凉。
这里环境静谧清幽,没有世俗的喧嚣与纷扰,凉爽的清风驱散了夏日的燥热,诗人的惊喜之情也跃然纸上。

〔3〕5月11日:母亲节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舍先生曾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衣裳。
在孩子临行前,她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心中满是担忧,害怕孩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谁说那小草般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如阳光般温暖而伟大的母爱呢?
千百年来,这首诗总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母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歌颂母爱的日子里,重读此诗,是对天下母亲最真挚的告白。

〔4〕5月21日:小满
五绝·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节气。麦类等夏收农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没有完全成熟,表达出一种“小得盈满”的智慧。
小满时节,夜莺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地啼叫,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天空。
此时,田间垄头的麦子尤其令人喜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笑着送别满地的落花。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充满田园的诗意与生机。
小满,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半分知足常乐,半分心怀热忱;满而不溢,满而不盈,人生,小满刚刚好。

【5】5月31日: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这天,山村的景色格外美好,不知不觉间,石榴花已经开得十分繁茂。
两只角的粽子已经包好,像是两个发髻般。艾草扎成束,插在高高的帽子上。
按照古老的风俗,此时人们正在忙着储存一些草药,自己身体衰弱,也在额头上涂抹朱砂,祈求平安。
直到太阳西斜,端午的事务都已经完成,于是面带微笑,与家人举杯畅饮,享受节日的盛宴。
陆游创作此诗时,已隐居家乡绍兴,诗中描绘出南宋时期山村端午节的民俗风情,闲适惬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流淌字字里行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