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商丘寺庙及风景(4)

裘闵在商言商 2024-03-11 05:52:40

商汤庙,又名“汤王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南亳村,是炎黄子孙祭祀商朝开国明君商汤王的活动场所。

商汤庙是一处为纪念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汤所建的建筑群,主体建筑为18米高的高台——汤王台。汤王台共有81级台阶,取九九之数。进入汤王台,迎面的大殿是汤王殿,内供汤王塑像。大殿东西两边分列辅佐商汤的左、右丞相仲虺和伊尹塑像。

商汤为仁德之人,曾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网开三面及桑林祈雨的故事

史书上还记载:成汤宽厚仁慈。一次他外出到郊外的田野中,看见有人四面张着罗网捕鸟雀,嘴里还祈祷说:“从天上坠下的,从东西南北飞来的,都要落在我的网里。”成汤听了心中不忍,叹息着说:“嗳,你这不是要消灭它们吗?这过于残酷了吧?你只铺一面网就好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从命的,活够了、任性的就自己进我的罗网吧。”这就是著名的“网开三面”的故事。

桑林祈雨是讲商汤曾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民祈雨。汤19--24年,商国中发生连续5年的大旱,致使颗粒无收。卜官占卜得到神谕:需用人为牺牲祝祷。汤说:祈雨是为了老百姓能活下去。假如必须用人为牺牲祝祷才有效,那应该由我充当这个牺牲。于是,他来到亳东部的桑林,斋戒沐浴、理发,坐在柴堆之上,充作牺牲,并向上天祷告祈福:如果天下万民得罪上天,祈求上天降罪给我一人,不要罪及万民。祈求上天不要降下旱灾伤害万民。

正当汤准备点火自焚祭天时,天忽降大雨,几千里地的旱情得到缓解。此事记载于《竹书纪年》等典籍的汤“桑林祷雨”,故事尽管有些夸饰,但仍是当时政治的投影。

商汤灭葛的故事:葛国,北边控制着与商丘市相连的黄河故道,是夏桀管辖的部落。最初,汤还是希望能将葛伯争取过来协助自己灭夏,但是葛伯不买商汤的账。葛伯这个人行为放肆,不敬祖先、鬼神,多年不举行祭祀。于是,汤派人询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呢?葛伯答:我没有牛羊做供奉!汤随即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收到牛羊后立即宰杀吃掉,仍不祭祀。商汤觉得奇怪,又派人去问:您为什么还不祭祀呢?葛伯答:我没有供奉的谷物!汤看到葛国的确缺乏粮食,百姓生活困苦,就派商的百姓去葛国帮助他们耕种。这些助耕人的后勤供应,也由商人自己负担,由国内老人、儿童负责送饭。葛伯的做法就更加恶劣了,他派人在葛地守株待兔,专抢劫这些送酒饭的人,还威胁说不给就杀。一次,一个去送酒食的孩子,因反抗,遭到葛伯的人的毒手。看到葛伯如此顽固不化,汤放弃争取并宣布:要为被害的儿童复仇,讨伐不敬畏祖宗鬼神,草菅人命的葛伯。于是就灭了葛国。

葛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葛伯屯。今有宁陵县有葛城遗址。大约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40位,共立国1800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13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有《山海经》18篇。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尧舜禅让之例让位给他。禹去世后,伯益却谦让不就,避于箕山。于是大禹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政权夏朝。夏朝建立后,启也不亏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大儿子大廉为葛伯,此为葛被封国之始。夏朝经历了十六世系葛国国王葛伯。商朝建立后第一任葛伯王名是叫悫(què)经历了商朝六百年二十四世系葛国葛伯王。周朝崛起姬发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7年)西周时诸侯葛伯国王首任葛伯名方公,经历到春秋后期成为望族,故而才有“葛氏源自梁国出,晋朝顿丘葛姓望”之说。

《孟子·藤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反过来,就是“葛与汤主邻”。葛国的葛城遗址在今河南宁陵葛伯屯。此地以“葛伯之乐”闻名于商、周,是历史记载葛氏得姓的源发之地。

葛国祖先葛天氏是三皇时的一方君主,年代约在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间,属新石器时代之初,距今约一万年前。 当年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牧,神农氏授民耕作,葛天氏教民自治,各有分工。葛天氏发现、总结葛的养生保健作用,提高了族人的健康水平;葛天氏传授、推广用葛纺织生活、生产用品的技能,如搓绳、编篮筐、织葛布等。纹理粗的葛布叫“纟谷”,纹理细的葛布称“纟希”。又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等,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

上古时期,宁陵叫“葛”,此地名源于一种植物名———葛。《本草纲目》和《河南省志·植物志》载:葛,别名野葛、葛藤和葛条,其拉丁学名为Puerarialobata(willd)Ohwi。豆科落叶缠绕植物,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花冠蝶形,花色紫红,荚果线形。葛对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人有块根可食用裹腹、块根花序可入药、茎皮纤维可以纺织用来遮羞御寒、种子可以食用等功用。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伊尹墓: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县城西南22公里魏堌堆村北,始建于3500多年前,旧时占地数十亩,墓冢高3米、周长50米,周围一片古柏环绕。

五朝元老伊尹的故事

灭夏后,在商汤的领导下,商王朝继承了夏朝的奴隶制,并不断发扬光大,连夏朝的人殉制度也一并继承了下来。他在位12年,于公元前1588年去世,庙号太祖。

但他去世时,他的嫡长子太丁已经老死,王位由次子外丙继承,伊尹摄政。

但外丙在位仅仅3年,于公元前1585年去世,其弟仲壬继位,伊尹继续摄政。在伊尹的辅佐下,商王朝的国力不断增强,但奴隶制和人殉制度也在日益严苛。

公元前1582年,在位刚刚3年的仲壬去世。在开国元老伊尹的拥护下,商太祖成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伊尹一心为国,到太甲继位时已经是四朝元老,而太甲生性跳脱,虽然在最开始的三年里还能按照伊尹的教导,安分地固守祖父辈留下的规矩。

伊尹也连续写了《肆命》和《祖后》等多篇文章鞭策太甲,希望他能成为明君。但三年之后,太甲再也无法忍受这位奴隶出身的四朝元老。他认为自己才是商王朝的君主,不应该受任何人的管制,便无视伊尹的劝导,开始一味享乐,暴虐百姓。在他的胡作非为下,商王朝的朝政昏聩,伊尹多次规劝,最终只能将太甲放逐到商太祖成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希望他能反省,而伊尹则继续摄政。

史称伊尹放太甲。公元前1576年,太甲在桐宫圈禁了三年,每天都与守墓老人为伴,听他讲述成汤创业时的艰辛,以及每个规矩背后的故事。

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决定改过自新。

伊尹看到太甲的悔改后十分高兴,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桐宫接回了太甲,将权力还给了他。掌权后的太甲异常勤勉,他帮助国内的老弱孤寡,做事也更加稳重,遵守祖制律法。在他的治理下,原本有点不老实的诸侯都纷纷听从商王朝的统治,百姓也更加安宁。公元前1570年,在位12年的太甲去世,庙号太宗。其子沃丁继位,伊尹继续辅佐,成为五朝元老。整整50年间,伊尹都在尽忠尽职,到了公元前1550年,伊尹去世。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下葬于亳都,将其视作“商元圣”,与商太祖共同祭奠。

可以说如果没有伊尹50年的辅佐,商王朝不可能兴盛富强。

0 阅读:14

裘闵在商言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