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及佛定寺塔。白云寺为中原四大寺院之一,康熙曾三下寺院寻父。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县城20余公里外的尹店乡白云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它就是豫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佛教寺院——白云寺。
佛定是营销策划的最高级。把荒废已久的白云寺让归德知府捐官银两千两,私银五百两。还有百姓各种捐赠修建白云禅寺,建造佛定灵塔。当时朝廷信奉佛教,里里有佛寺,户户有观音,中国佛教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
中国三大神僧",号 "南济公、北圆通、中佛定"。

佛定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大和尚。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佛定来到荒废已久的白云禅寺。进寺以后,他云游四方,讲经说法,南邻江汉,北至幽燕。远近信善者,或奉粟帛,以充衣食,或供木石以供修造。当时的归德知府也深感其佛法深广,捐官银两千两、私银五百两资助修建白云禅寺。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八月。七十五岁的佛定和尚在香堂沐浴后圆寂。佛定圆寂后,河南布政使牟钦元亲自为他写了塔铭。这就是佛定的灵塔。佛定圆寂后就归葬在这里。为什么叫"多宝塔"?其上面六面都有佛 ,每个里面一尊佛像,其下面当中是心经,下面是僧人鼓乐图,所以其塔佛、法、僧都有,也是佛家三宝,多宝塔因此而得名。
无忧寺及无忧寺塔


无忧寺塔现存为半截塔,位于睢县平岗镇西2公里的周塔村北的周塔河边。周塔村、周塔河,这“周塔”自然指的就是这座无忧塔了,据说,周塔之名,是来自于当初这座塔修建于后周时期,不过只是传说,没有相关资料佐证。据《睢州志》记载:无忧寺在州南四十许,中有巨塔,相传为唐人所造。
无忧寺塔现存为三级楼阁式砖塔,每级有相对的两个门,其余各一面饰有菱形砖雕假门,转角处为圆形擎檐柱,檐下有斗拱。檐上为反叠迭涩砖垒砌,翼角翘起,塔内有梯道可盘旋而上,登高远眺,可惜现在已经将梯道封死。
关于无忧寺塔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有座古庙,王莽新朝末期由于连年灾荒,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起义,在南阳起兵。起初,由于军力薄弱,常常遭到王莽军队的围追堵截。有一次,刘秀确实精疲力尽,后又有追兵紧逼,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发现了这座古庙,便躲藏在庙中。待王莽大军追进庙中时发现庙内布满蜘蛛网,不像是有人来过,就放弃了对庙中的搜查。是蜘蛛帮助刘秀逃脱了这次生死攸关的劫难。后人在这里建庙命名无忧寺来纪念光武帝刘秀这次灾难性的经过。
无忧寺可能修建于汉朝,到唐朝达到鼎盛。据当地人回忆,该寺前有山门,后有前大殿和后大殿,前后大殿脊琉璃瓦盖顶,滚龙大脊,古朴凝重,十分壮观。大殿内有千手千眼和十八罗汉、金刚像等数十尊。前大殿东南方有火星阁一座,整个建筑构成一座四合院,当时是豫东大地上有名的寺院。无忧寺塔在寺院西侧偏南方,塔平面呈八角形,为楼阁式砖塔,有人回忆说:该塔原有七级,因毁于战火,现仅存三级。
据当地人讲述, 1930 年蒋冯阎大战 时,冯玉祥部与蒋介石部 在平岗一带交战,一名冯玉祥部 下的军官上到无忧寺塔的顶端, 占 据高处用望远镜瞭望对方阵地, 被蒋部官兵发现, 就用迫击炮攻 击他, 塔的顶部被炮击后, 上面 两层塌落, 只剩下面 3 层,通高6米左右。
枣冢庙又名东岳天齐宫,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翟楼村北。始建于西汉,重建于明朝。是为纪念商末之名将黄飞虎弃暗投明助武王在此伐纣有功而建,黄飞虎死后被谥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而镇守东岳”。掌管人间生死、贵贱、祸福之权。为人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人们有求必应,灵验非常,因此,当地信士们就于此地开荒斩棘,修建庙宇,塑其神像以祀奉香火。经唐、宋、元、明历代修缮扩建,始成规模,全庙总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魏晋南北朝,道教盛行于中原,这里又成了尊神祭祀的场所。从此,这里形成了庙宇建筑中并不多见的神仙大聚会的现象,释、道、儒各路神仙齐聚枣冢庙,接受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
渐渐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三月二十九这几天形成了盛大的庙会。
备注:小说《封神演义》中,黄飞虎家族七世忠良,在商朝世居高位。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残暴,连黄飞虎的妻子也不放过。黄飞虎身负家仇,带一千家将反出五关,投奔周武王,被封为开国武成王,一起讨伐暴虐的纣王。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黄飞虎战死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姜子牙特封他为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总管人间吉凶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