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进食后血糖水平、激素水平、神经调节机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存在饭后犯困的情况,可以先调整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多吃蔬果、粗粮,看能否缓解。如果仍然持续存在饭后昏昏欲睡的情况,则要警惕几种疾病,及时排查一下隐患。

经常饭后犯困,很可能是体内激素在“作祟”,进食之后,人体胆囊收缩素及血糖升高,抑制下丘脑分泌食欲素,会使得饭后出现困倦。
1.胰岛素
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会分泌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人体中所含的色氨酸会增多,在脑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进一步形成褪黑素,从而让人体产生睡意。此外,胰岛素还会促进人体中钾离子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若人体处于轻度低血钾状态,身体也会出现疲劳和困意。
2.胆囊收缩激素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中分泌的胆囊收缩素一般在饭后两个小时之内会明显升高,等到两个小时之后,这种收缩素分泌量就会减少,而相对而言,胆囊收缩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困倦。另外,一般脂肪含量越高,胆囊素水平会更高,睡意会更浓。
3.食欲素
人体进食后,食物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餐后血糖会升高,同时抑制体内食欲素的分泌。而食欲素含量降低人体就容易犯困、不想动弹,食欲素含量较高,人体也会较清醒且活跃。因此,特别是进食淀粉类较易消化的食物时,血糖相对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
总犯困,警惕4种疾病!1.餐后低血压
老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表现为饭后乏力、犯困、眼前发黑、头晕等症状。餐前先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为餐后低血压: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
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
或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

2.血糖异常
胰岛素分泌迟缓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并不能及时分泌,进食后,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才开始大量分泌,此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一步下降,就会导致餐后低血糖。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主要症状为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疲倦犯困,饭后尤为明显。
4.心脏病变
冠心病患者吃饭时,血液集中分布到胃肠道内,以促进食物消化,此时供应心脏的血液就会减少,产生心慌、胸闷、乏力、困倦等症状。
饭后犯困怎么缓解?1.减少进食量
大餐可能会导致过度饱胀和消化不良,增加困倦感。试着控制饮食量,尽量保持“七、八分饱”,这样可以减轻肠胃负担,避免餐后疲倦。
2.清淡饮食
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能会加重困倦感,选择粗粮、杂粮等低GI食物,增加蛋白质和蔬菜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缓困倦感。
3.饭后饮咖啡
咖啡因有一定的提神作用,可以帮助缓解饭后困倦。饭后喝一杯咖啡或者茶,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4.午睡
午餐后稍作休息,进行短暂的午睡可以帮助恢复精力。最好控制在10到20分钟之间,避免睡过头影响晚上的睡眠。
尽管饭后感到困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它也可能是身体健康问题的信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餐后低血压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健康。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