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最变化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春季,天气逐渐变暖,但冷空气不会轻易离开,在大家感到暖意时,有时会突然杀个“回马枪”。“倒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
哪些人更要警惕倒春寒?
老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老年人脏器衰弱,阳气不足,抗寒能力减弱,倒春寒防护不当极易受寒生病。老年人一方面应当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度,尤其晨练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另一方面应多关注气温变化情况,当倒春寒来临的时候,减少不必要外出。

儿童:小儿为稚阳之体,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气温骤升骤降所影响,出现阳气受损的现象。儿童的衣物增减应当随着气温变化快速变化,一方面防止气温骤降而受寒,一方面也要防止衣物过厚,运动出汗后吹风受寒的情况发生。早午晚温差大,家长在给孩子穿衣时,可以遵循“穿多层薄的好过一件厚的”。多层薄衣便于根据温度变化穿脱。不会导致穿上太热、脱了太冷。外出时也可以给孩子备用一件外套和一顶帽子,以应对多变的天气。
身体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倒春寒”,人遇到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使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体质弱的老人和儿童,应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这类人群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如果受寒致使阳气受损,很容易再次生病。
胃肠道疾病患者:气温较低时,人们往往容易出现胃肠道疾病,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特别是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在春季要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过敏性疾病患者: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患者,遇到“倒春寒”或花絮拂面、粉尘飞扬时,容易发病,甚至症状加重。

关节炎患者:人体的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如何应对?
初春“倒春寒”时节首先要注意“春捂”
因为春季阳气初升,寒冷逐渐褪去,人体对冷暖多变的初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还是要多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还有头部也要多加注意,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朋友,很多人因为天气回暖以后摘掉帽子结果忘了还有“倒春寒”这回事,导致头部受凉,引起头痛或者感冒。头部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风寒之邪易侵袭人体的头部,所以要多加注意。
其次是“春动”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之中清晨是阳气始生之时,因此进入春季,清晨最适合运动。打太极拳、慢跑、散步、郊游、登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春天是一个阳气生发的季节,运动调养宜动忌静,可以多做各种各样舒筋活血的运动,重点要拉伸舒展颈椎、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冬天气血循环缓慢,经常伸懒腰,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推陈纳新。
再然后便是“春补”
宜吃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如春笋、菠菜、韭菜、樱桃、草莓等。同时,也要注意每餐中的主副食配比,饮食中应注意谷、菜、果、肉合理搭配。
另外中医主张春天用甘味补脾的食物,像大枣、山药等。多吃新鲜蔬果,以利于平肝清热通肠。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