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奢靡引祸端:宋江聚义、方腊举旗,大宋已然摇摇欲坠

兜兜爱读书 2025-04-21 21:11:31

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公元1100年初,历史的车轮碾过一段关键转折。宋哲宗这位在位十五年的帝王,终究没能熬过病魔,在福宁殿溘然长逝。他一生无子,皇位传承的难题摆在了朝堂之上。最终,宋神宗的第十一子赵佶,在向太后的力挺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了后世熟知的宋徽宗。

宋徽宗此人,在艺术领域堪称大家,书法、绘画皆有极高造诣,还自创了“瘦金体”。然而,在治国理政方面,他却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他身边围绕着六个宠信的大臣——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勔,这六人狼狈为奸,操控着朝堂政权,专干残害百姓的勾当。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称他们为“六贼”。

蔡京,身为书法领域造诣深厚之大家,于政治舞台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奸佞之臣。他极力迎合宋徽宗穷奢极欲的嗜好,炮制出“丰亨豫大”这般蛊惑人心的口号,借此大张旗鼓地营造宫殿园林。北宋政府多年积累的财富,经他一番撺掇,如决堤之水般被肆意挥霍殆尽。

为投宋徽宗搜罗奇花异石的癖好所好,朱勔被差遣至江南地区大肆搜刮。但凡百姓家中有可供赏玩的花木奇石,皆被官府强行指定索取。在搬运这些花木奇石时,官员们横行无忌,肆意拆毁百姓屋舍、损毁墙壁,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如此行径,致使无数百姓家财散尽、家破人亡,只能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朱勔搜刮来的花石等物,用大量船只运往东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船夫们仗势欺压百姓,运河两岸的居民深受其害。官逼民反,就在北宋宣和年间,北方有宋江,南方有方腊,他们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暴政。

谈及宋江,众人脑海中常常会自然勾勒出《水浒》里所刻画的梁山豪杰形象。然而,小说终究只是艺术创作,与真实历史存在差异,书中的角色与情节,和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并非完全契合。

在山东梁山县境内,矗立着一座梁山,其周边有一片广袤水域,名为梁山泊。北宋年间,黄河两次决堤,洪水倾泻入这片湖泊,使得湖面大幅扩张,水域范围竟达八百里之广。当地百姓多以在湖中捕捞鱼虾、采集蒲苇为生。

到了宋徽宗执政时期,官府见梁山泊资源丰富,便将其强行收归国有,规定在湖中捕鱼的渔民需按船只缴纳税款。官府每年征收的租税高达十多万贯,众多农民无力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生活陷入绝境,于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毅然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梁山上那场农民起义的领头人物,足足有三十六位,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皆是响当当的好汉。至于起义军的规模,虽无确切史书记载,但据估算,至少也有几千人之众。公元1119年,梁山起义已如燎原之火,声势浩大,连朝廷都为之震动不已。宋徽宗见状,急忙颁布诏书,意图招安宋江,可宋江却不为所动。

次年,起义军挥师出梁山,转战于山东、河北、苏北等地,所到之处,对封建地主官僚势力展开了猛烈打击。宋徽宗见招安不成,便派兵前去镇压,然而起义军却在战斗中愈发勇猛。他们巧妙运用流动战术,让官军疲于奔命,晕头转向,完全摸不着头脑。

就在这时,南方又发生了方腊起义。有个叫侯蒙的官员,乘机向宋徽宗献计说:“宋江以三十六个人,横行不法,几万官军,没有人敢抵抗。不如招降宋江,叫他去打方腊。”宋徽宗听了,很是高兴,就派侯蒙去办理招降。然而,侯蒙还没有来得及去,就生病死了。

公元1121年2月,宋徽宗下令让海州(也就是现今的江苏连云港)的地方官员张叔夜负责镇压宋江起义军,并尝试招降宋江。张叔夜先是派遣人员暗中探查起义军的行动轨迹,了解到起义军在海州夺取了十几艘大船,正忙着装载物资。

于是,他提前设下埋伏,设计将起义军引至海边交战。当双方激战正酣之时,埋伏在海边的官军迅速登上大船,纵火焚烧。与此同时,周边埋伏的其他官军也一并杀出,将起义军重重包围。起义军陷入绝境,宋江无奈之下,只好向宋朝投降。

宋江起义被镇压之后,北宋朝廷旋即调集兵力,全力围剿方腊起义军。方腊原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后迁居至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境内),曾在当地地主家中充当长工。

青溪地区深受“花石纲”之害,此地竹木、漆树、茶叶等经济作物资源丰富,朱勔等人借机频繁派遣差役搜刮奇石异木,大肆盘剥百姓。面对如此沉重的压迫,民众苦不堪言。方腊目睹此景,义愤填膺,常与受苦的农民在深山密林中的帮源峒秘密集会,共谋反抗大计。

公元1120年十月初九日,方腊在帮源峒的漆园里召集贫苦农民一千多人,号召群众起义。他对大家愤怒地控诉说:“国和家,道理都一样。如果小辈一年到头辛勤地耕田织布,积了一点粮食布匹,却全给父兄拿去用光。父兄稍不称心,还要把小辈毒打辱骂,甚至虐待处死。你们说,能不能甘心忍受?”大家都愤怒地说:“不能!”方腊又说:“如今我们受冻挨饿,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你们说,该怎么办?”大家激动地高喊说:“听你的命令!”这时候,群情激昂,都愿意跟从方腊起义。在方腊的号召下,一次农民大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消息一经扩散,周边各县的贫苦农民皆闻风而动、积极响应。短短数日,起义队伍便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发展至数万人之多。待到十一月初,方腊正式建立政权,自封为“圣公”,并定年号为“永乐”,起义军的声势愈发浩大,如日中天。

当地官府见此情形,惊恐万分。两位负责地方军事的将官匆忙率领五千人马,火速赶来镇压。然而,方腊早有准备,精心设下埋伏。待官军进入包围圈后,方腊一声令下,起义军如猛虎下山,瞬间将这五千官军一举歼灭。

起义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克青溪县城。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他们便接连攻占歙州、杭州等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规模迅速膨胀,很快发展至百余万人,声威震天,令整个东南地区都为之震动。

宋徽宗见状,慌了手脚,急忙派遣童贯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去镇压。大军出征之际,宋徽宗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地对童贯说道:“东南之事,就全仰仗你了!”

童贯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杭州,一路攻打歙州。尽管起义军人数众多,然而他们大多缺乏实战经验,且兵器装备匮乏。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起义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众多州县再度落入官军之手。

公元1121年2月,方腊率领部分起义军退守至青溪县帮源峒,在那里继续顽强抵抗。官军因对帮源峒地形不熟,始终无法攻入。但后来,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叛徒。官军凭借叛徒的指引,成功攻入帮源峒,方腊不幸被俘。同年8月,方腊被押解至东京,慷慨赴死。

宋江和方腊的起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和自由而奋斗。同时,他们的起义也暴露了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为后来的历史变迁埋下了伏笔。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