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遇见长洲岛
图片:来源网络
曾几何时,一张小小的邮票能让人魂牵梦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集邮市场如火如荼。邮局门口排起长龙,人们翘首以盼新邮发行;集邮公司柜台前,人头攒动,争相抢购生肖票、纪念票;黑市里,一张“猴票”能炒到天价,甚至有人为了一枚珍邮倾尽积蓄。那时候,集邮不仅是爱好,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美的追求。

你还记得吗?为了凑齐一套《三国演义》邮票,你省下早餐钱,跑遍各个邮市;为了交换一张《牡丹》小型张,你翻烂了集邮册,和邮友讨价还价;为了等一张《香港回归》金箔张,你凌晨三点就去邮局排队……那时的邮票,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热情。

可如今呢?
邮局里,新邮无人问津,柜台前冷冷清清;曾经的集邮市场,早已变成手机维修店或奶茶铺;那些曾经被疯抢的邮票,如今静静地躺在二手交易平台,标价甚至低于面值。曾经让人疯狂的“猴票”,如今再难激起波澜;那些精心收藏的邮册,在年轻人眼中,不过是“老古董”。

时代变了。
互联网的冲击、邮政业务的萎缩、投资渠道的多元化,让邮票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集邮,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爱好,如今成了小众的怀旧游戏。许多曾经的集邮者,或转手卖掉珍藏,或将邮册束之高阁,只剩下一声叹息。

但总有一些人,仍在坚守。
他们或许年过半百,却依然每周去邮局购买新邮;他们或许知道邮票不再升值,却仍然小心翼翼地整理邮册;他们或许被家人笑称“老顽固”,却依然在集邮论坛里分享心得。对他们来说,集邮早已不是投资,而是一种情怀,一种无法割舍的执念。
当年的那张邮票,或许已经贬值,但那段追逐的岁月,那份纯粹的热爱,却永远珍贵。
也许某一天,当某位年轻人偶然翻开一本泛黄的邮册,会被那些精美的图案、背后的故事所吸引,重新点燃集邮的火种。谁知道呢?
毕竟,热爱,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记忆里静静流淌。
印版在邮政手里,只要他想,随时可以印出来,集有啥用?
牡丹小型张,现在也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