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仙渡口:铁轨与江水的光阴叙事

阳鑫生活 2025-03-16 03:32:06

灵仙庙火车站的月台在春分时节长满野艾草,锈蚀的铁轨向沱江蜿蜒,像一条被时光磨旧的铜锁链,将川渝百年的呼吸与心跳拴在一起。这座始建于1950年的小站,曾是成渝铁路上不起眼的纽扣,却系紧了沱江两岸无数人的生计与远方。

清晨的薄雾里,老渡口的石阶仍泛着水光。上世纪五十年代,灵仙乡的村民挑着竹篓,从沱江码头登上木船,筐里的蜜桃与黄豆裹着露水,与江面浮动的晨星一同摇晃。船行至灵仙庙渡口,他们踩着湿滑的青石板奔向火车站,赶那趟6点15分的绿皮车——车厢里弥漫着旱烟与汗酸味,车窗大开,风灌进来,将沱江的腥咸与桃子的甜香搅成独特的乡愁。站台上的喇叭总在火车进站前嘶鸣:“火车来了,请注意安全!”这声音穿透半个世纪,至今仍在罗宾老人的耳畔回响。他曾是那些追火车少年中的一员,用扁担挑起全家生计,在汽笛声中奔向成都的集市。

铁轨与江水在此构成奇妙的复调。成渝铁路未通前,沱江是唯一的血脉,纤夫的号子与货船的桅杆编织着古老的交通网络;1952年铁路贯通后,蒸汽机车的轰鸣与渡口的桨声开始合奏。灵仙庙站月台上,总有小贩兜售临江寺豆瓣酱,红油香混着火车煤烟,成了旅人味觉记忆里的坐标。那些年,车厢里挤着探亲的农人、卖艺的戏班、采买货物的商贾,有人用报纸包着邮亭鲫鱼,有人揣着内江蜜饯,方言与故事在摇晃中发酵,织就流动的市井长卷。

而今,沪蓉高铁的银色闪电劈开云层,老成渝铁路的绿皮车渐成往事。灵仙庙站的铁轨沉默地伸向荒草深处,候车厅的木质长椅积满尘埃,唯有站外那株百年黄桷树依旧繁茂。渡口的石阶生了青苔,偶尔有垂钓者在此静坐,看对岸废弃的糖厂烟囱倒映江中——那里曾飘出甘蔗熬煮的甜雾,如今却像一支锈迹斑斑的钢笔,写不尽沧桑。

夕阳将沉时,总有老人在铁轨旁徘徊。他们数着枕木上的铆钉,如同摩挲旧照片的折痕。远处,一列运煤货车缓缓驶过,车轮与铁轨碰撞出沉闷的节奏,恰似岁月迟重的叹息。江水依旧东流,带走木船与蒸汽机的时代,却把记忆凝成岸边的鹅卵石——每道纹路里,都藏着铁轨与波涛合写的史诗。

0 阅读:0

阳鑫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