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明白体制内职业年金和体制外企业年金的异同

多巴吖胺 2025-04-20 09:45:07

有朋友给我私信,要求我聊聊企业年金。

这让我感觉很诧异,关注我的朋友除了体制内工作的,竟然还有在民企上班的人。

仔细下来想想,有很多人总会由于一些原因关注着体制内生活,算是一种监督吧!

这位网友问“企业年金”,其实就是在问现行的养老体系,比如养老保险双轨合并之后,体制内外养老就变得一模一样了呢?

单从“年金”来看,养老保障“双轨制”差距依然是存在的,尽管它们都属于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这就得明白它们的异同。

从名字可知,它们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都是补充养老保险。都属于自愿缴纳的,就是单位交了钱,才能彰显它存在意义,目的是避免人在退休后收入下降得太快。

简言之,能缓解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

都享受税前扣除政策。缴费时,免征个人所得税,且投资收益免税,但领取计税。

目前二者领取的税率都不高,均为3%。

都采用个人账户制。它和公积金不同,在退休前是不能够提前支取的,经过长期积累、封闭运行,退休后可以灵活性领取。

最后一个相同点,最高缴纳比例相同,均需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体现责任共担机制,靠市场化投资实现增值。

显然,它们的不同点才是本次讲的重点。

一是覆盖率不同。

自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一文发布以来,4000万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就按政策做到了“全部覆盖”。

而对编外人员来说,大多是覆盖和体制联系紧密的人,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国有企业,还有就是大型民企职工。

据说,目前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不足10%。

二是缴费性质不同。

职业年金对全额拨款单位来说,是由财政承担单位缴费部分的,最后合计为12%。

而根据《企业年金办法》,是允许企业与职工协商缴费比例的,这样子的话,对国企来说可能会比较高,对私企可能是无。

部分企业可根据效益调整甚至暂停缴费,故企业自主权较大,但规范性参差不齐。

三是收益与风险不同。

职业年金投资以保本稳健为主,收益相对稳定,基本可以参考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侧重国债、银行存款,政府信用在兜底。

而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如某银行企业年金通过配置股债平衡型基金,收益较高。

年金收益与风险挂钩,比如企业年金市场化程度更高,但它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二者差异说更直白些,职业年金是保底型补充养老,企业年金是激励型福利工具。

正确地理解二者的异同,不仅有助于个人选择职业和规划养老保障,亦对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