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那年继母来到我家,我处处刁难她,父亲去世后她竟然这样对我
素材:王建国/作者:涧下水长流
我叫王建国,今年五十八了,村里人都喊我王教授。不瞒你说,我现在是省城大学的教书先生,平日里穿得体体面面,说话也文绉绉的。可我心里明白,骨子里我还是那个东沟村的穷小子,是俺娘把我从泥窝窝里拉出来的。
说起娘,那可不是我的亲娘。我亲娘张英,在我八岁那年得了一场热病,没几天就撒手人寰了。那时候,村里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送去医院都要推着板车赶十里地。等医生看到我娘时,她已经不行了。临走前,她拉着我爹的手一直叮嘱:"大山,咱建国那孩子聪明,你可得让他念书,别像你一样一辈子跟木头打交道..."
俺爹王大山是个倔脾气,村里有名的木匠,手艺不错,但脾气不咋地。娘走了没半年,村里人就撺掇着给爹说媒。那年冬天,一个穿着灰布棉袄的女人站在了我家门口,跟着她进来的,是我八岁之后的苦日子。
李秀兰,这就是我后娘的名字。那年她二十五,比我爹小十岁,是隔壁村的寡妇,男人早死了,没留下娃子。她长得不算俊,但眼睛有神,笑起来还挺和气。

"建国,这是你新妈妈,以后要听她的话。"爹这么一说,我就撅起了嘴,头也不回地跑到自己屋里去了。
新来的娘倒是不怕我这个别扭娃,隔天就给我做了顿香喷喷的饺子,还往我碗里多夹了两个肉馅的。我呢,不领她的情,偷偷把饺子扔到了猪食盆里。娘看见了,也不吱声,只是默默地把那些饺子捡出来洗干净,自己吃了。我看到她眼角有泪,心里还挺得意: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跑来当我娘!
就这样,我开始了对这个"新娘"的各种刁难:把她洗好的衣裳扔进泥坑里;往她鞋里放小石子;甚至往她枕头底下放了条死蛇,吓得她半夜尖叫。每次爹知道后,都要把我揍一顿,但李秀兰总会拦着:"孩子还小,想他亲娘呢,不碍事的,大山。"
记得有一次,我逃学去河边钓鱼,被爹发现了。他气得拿起扫帚就要打我,李秀兰一把挡在我前面,"啪"的一声,扫帚打在了她头上,当时就见了血。我吓坏了,从没想到她会这样保护我。
"你这是何必?他又不是你亲生的!"爹气呼呼地说。
"他是我儿子,不管亲不亲!"她捂着流血的额头,声音坚定得出奇。
那天晚上,我偷偷看她上药,她见了我,竟然笑着问:"建国,饿不饿?想吃啥?"
我没吭声,但从那以后,我不再故意刁难她了,只是冷着脸不理她。
十岁那年,李秀兰给我添了个妹妹,取名叫王小红。我以为爹会更疼这个亲闺女,李秀兰也会把好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娃。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每次吃饭,最好的菜还是先到我碗里;每到冬天,最厚的棉袄总是先给我添;就连过年的新鞋,也是先给我置办。
"建国哥哥,建国哥哥!"小红从小就粘我,嘴甜得很。有一次,村里的孩子笑话我:"你又不是你后娘亲生的,她疼你干啥?肯定有啥目的!"我气得跟他们打了一架,回家浑身是泥。
李秀兰看见了,二话不说把我拉到院子里用冷水冲洗。"冷不冷?"她问,声音很轻。我使劲摇头,可牙齿却"嗒嗒"直响。她叹了口气,突然把我紧紧搂在怀里,是那种很用力的拥抱。"建国,你是好样的,不管别人说啥,你都是妈的好儿子。"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但我还是硬撑着没叫她一声"娘"。
初中二年级那年,赵老师发现我写的作文不错,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我把这事告诉爹,他却说:"读那么多书干啥?学门手艺多好,看你爹我,木匠活干得多好,不愁吃不愁穿的。"
我灰心丧气地回到屋里,却发现李秀兰悄悄跟了进来。
"建国,妈希望你能一直读下去,将来考上大学。"她低声说,"你比你爹聪明多了,不该在这山沟里一辈子。"
"可家里没钱,爹又不同意..."我嘟囔着。
"钱的事你别担心,妈有办法。"她冲我眨眨眼,笑得像个孩子,"至于你爹那边,妈来摆平。"
她还真有办法。不知道她怎么说服了爹,之后爹再没提过让我学手艺的事。后来我才知道,为了供我读书,她接了不少绣花活儿,晚上点着煤油灯一针一线地绣到深夜。村里的婶子们都说她傻:"又不是亲生的,你折腾啥?"她却笑笑:"我的儿子,咋就不是亲生的了?"
靠着她的那点积蓄和绣花的收入,我顺利读完了初中、高中。高考那年,我拼了命地学,最后真的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笑得嘴都合不拢,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她从床底下拿出个布包,都是这些年她一分一厘攒下的钱——够我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妈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的。"她握着我的手说。那一刻,我终于喊出了压在心底多年的一声:"娘!"抱着她,哭得像个孩子。
大学四年,我没辜负娘的期望,每次回家都带着优异的成绩单。她虽然不识字,却总爱拿着成绩单看,用粗糙的手指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摸,脸上的皱纹全笑开了花。
毕业那年,我被学校留下来当了教师,日子开始有了好转。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在一次上山砍柴时摔倒了,伤到了脊梁骨,没挺过半个月就走了。
站在爹的灵前,我想起他虽然脾气臭,但也是爱我的,只是不会表达。娘比谁都难过,在灵前跪了一整夜,一句话也没说。
爹走后,家里的担子全压在娘身上。我的工资不多,刚够自己在城里的生活。小红那时还在上学,需要钱。娘已经四十多了,却不辞辛苦,白天在村里帮人干农活,晚上再做些针线活。我多次让她来城里跟我住,她都不肯:"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看着,小红还得念书呢。"
爹去世后第三年,小红考上了县城高中。为了凑学费,娘几乎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邻居王大娘告诉我:你娘最近成天往砖窑跑,一天能挣十来块钱。
听到这个消息,我赶紧请假回家。见到娘时,我差点没认出来——才几个月不见,她的手变得粗糙发黑,满是裂口;原本挺直的腰也驼了,脸上的皱纹比去年深了一倍不止。
"娘,你别去砖窑了,我每月多寄点钱回来。"我心疼得不行。
娘摇摇头:"你工资那点钱哪够?还得租房子,别操这心,娘还撑得住。"
这时,小红放学回来了,她看见我们在说话,突然冒出一句:"哥,你知道不?娘把奶奶留给她的金手镯也卖了,就为了给你交大学学费。"
我一愣,看向娘。她忙说:"小红,胡说八道啥呢?快去写作业!"
当晚,我追问娘是不是真的卖了金手镯。她不肯说,我就跪下了:"娘,你告诉我,到底是不是真的?"
娘眼里泛着泪光,终于点点头:"那是我娘留给我唯一的东西,我本想给小红当嫁妆的...可看你这么努力,不忍心让你失望啊..."
我一夜没睡,心里翻江倒海。从八岁那年开始,我对她又打又骂,可她不但不记恨,还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给了我。她不是我亲娘,却比亲娘还亲。
第二天,我做了个决定:一定要让娘过上好日子。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大点的房子,把娘和小红都接了过去。小红也转到了城里的高中。
城里的生活对娘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她不习惯电灯和自来水,睡不惯软床,但为了我和小红,她硬是逐渐适应了。白天,她负责家务;晚上,准时做好饭菜等我们回来。
那几年,我们一家人过得很温馨。工作之余,我带着娘和小红逛公园,看电影,吃她们从没尝过的饭菜。娘常说:"建国,娘这辈子值了,看到你们过得好,就是最大的享福。"
小红后来也考上了大学,学了师范。我在学校当上了副教授,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搬进了小区房,娘终于有了自己的卧室,不用再挤沙发。
可好景不长,娘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医生说她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可能是多年劳累落下的病根。我带她去了最好的医院,用了最好的药,可病情还是时好时坏。
"娘,您别操心了,好好歇着,家里有我和小红呢。"我常这么劝她。
娘总是笑着说:"看到你们好,我啥病都不怕。"
有一天晚上,娘突然叫我到她房间,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旧信封,递给我说:"建国,这是你亲娘留给你的东西,你爹去世前交给我的,说等你成人了再给你。我想,现在是时候了。"
我打开信封,里面有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封信。照片上是年轻的爹和娘,笑得那么甜。信是亲娘写给我的,字儿端端正正,全是对我的爱和期望。我看完信,泪如雨下。
"你亲娘是个有文化的好人,就是命短。"娘轻声说,"她肯定很为你现在的成就骄傲。"
我握住娘的手:"娘,这些年,您对我的爱不比亲娘少。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亲娘!"
三十五岁那年,我当上了教授,还出了本书。在出版社的签名会上,主持人介绍说我的成就离不开家人支持。我特意走下台,拉着娘的手上台,向所有人介绍:"这是我的母亲,我有今天,全靠她。"娘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但眼里的幸福都快溢出来了。
小红毕业后,在小学当了老师,很快找到了对象,一个年轻医生。婚礼上,娘穿上了我专门给她订做的旗袍,美丽又端庄。
婚后,小红很快有了孩子。当外孙出生时,娘激动得直掉泪花:"终于等到下一代了,我这辈子值了!"
看着娘满脸幸福的样子,我心里既温暖又愧疚。虽然这些年我尽力照顾她,但总觉得亏欠太多。
三十八岁那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一个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她知道我家的情况后,不但没嫌弃,反而很尊重娘,常陪她聊天,带她去公园散步。
结婚前,我对媳妇说:"我娘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婚后她要跟我们住一起。"
媳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阿姨对你那么好,咱们照顾她是应该的。"
婚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儿女。娘成了快乐的奶奶,尽管身体不好,还是坚持要帮忙带孩子。看着她逗弄孙子孙女,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时光匆匆,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是满头白发的大学教授,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娘已经八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偶尔还能给我们做顿可口的饭菜。
去年冬天,娘突然病倒了,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她年纪大了,各项机能都在退化,需要精心照顾。我和小红轮流请假陪护,媳妇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送医院。
一天晚上,我守在娘床前,她突然拉住我的手,轻声说:"建国,娘有句话想对你说。"
我俯下身,认真地听。
"娘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你从一个刁蛮的小男孩,长大成了有出息的大学教授。虽然我不是你亲生的,但在我心里,你和小红是一样重要的。"
我紧握着她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娘,您永远是我的娘,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那些年我对您的刁难,您从不记恨,反而给了我无尽的爱。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娘!"
娘笑着,眼里闪着泪光:"傻孩子,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娘知道你心里有我,这就够了。"

现在,我们全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每到周末,儿女们都会带着孙辈回来看望曾祖母。院子里充满欢声笑语,娘坐在藤椅上,满脸慈祥地看着这一切,常感叹:"这辈子真值了!"
有时候想起八岁那年继母刚来的情景,再看看今天和睦的大家庭,我感慨万千。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误解和挫折,但只要心存善良,怀抱爱心,坚韧不拔,终会迎来幸福。
娘教会了我最重要的道理:善良终有回报,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父亲去世后,继母没有抛弃我,而是更加无私地爱我、支持我,把我从一个失去亲娘的孤儿变成了今天幸福的人。这份恩情,我会永远记在心里,也会用实际行动回报她的养育之恩。
在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理所当然的付出。娘用她的一生告诉我:"善有善报"的真理,也让我懂得了人间最珍贵的感情。不管将来如何变化,我都会记住她教给我的,善待他人,关爱家人,把爱的种子继续传下去。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关于继母无私大爱的故事,一个证明"善有善报"的故事。感谢生命中有李秀兰这样的娘,让我懂得了爱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