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买车,结果买了个“烫手山芋”?
最近美国车市这波“反常”繁荣,背后怕是藏着不少猫腻!
话说回来,这年头,谁跟钱过不去?
美国人最近疯了似的抢购汽车,凯利蓝皮书的访问量蹭蹭往上涨,新车咨询用户更是像坐了火箭一样,直接飙升了54%。
这架势,让人觉得美国经济又要起飞了。
可别高兴太早,这波“抢购潮”的真相,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特朗普那根“关税大棒”说起。
4月3号,大锤落地,美国政府正式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
别觉得这事儿跟咱没关系,要知道,这可是在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地震”。
其实,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嚷嚷着要对进口汽车下手,说什么进口汽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这理由,也是够奇葩的。
到了2019年,眼看各方反对声浪太大,才勉强决定推迟关税。
但这颗雷,算是埋下了。
这关税一出,影响可大了去了。
日韩股市直接跳水,丰田、本田、现代、起亚这些汽车巨头,市值瞬间蒸发了165亿美元,那可是实打实的钱啊!
全球汽车供应链也跟着遭殃,生产成本蹭蹭上涨,终端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眼瞅着关税就要生效,全球车企那叫一个急啊,纷纷开启“囤货自救”模式,跟时间赛跑。
欧洲车企、日韩车企,加班加点地把汽车和零部件往美国运。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公司华伦威尔森的CEO都说了,亚洲发来的货运需求,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海运能力,只能赶紧增加运力。
福特更狠,直接囤积了一大堆符合《美墨加协定》规定的零部件,以应对未来的关税风险。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各路盟友也是各显神通。
加拿大态度强硬,直接怼了回去,说要采取反制措施,减少对美国的经济依赖,还顺手冻结了对特斯拉的补贴。
墨西哥就比较务实了,想通过谈判,争取到比别人更优惠的待遇,保住自己的饭碗。
欧盟那边也不甘示弱,早就准备好了一份报复性关税清单,准备跟美国硬刚。
说起特斯拉,这次也算是“躺枪”。
虽然特斯拉在美国本土生产,大部分零部件也来自本土,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
但架不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总有一些零部件要从国外进口,成本还是会受到影响。
更惨的是,由于马斯克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特斯拉还成了贸易战中的“靶子”。
一些特斯拉车主和经销商,信息被人在网上曝光,甚至有特斯拉服务中心遭到袭击。
要说这次关税政策,谁最受伤?
还得是美国本土车企。
通用、福特这些老牌汽车巨头,股价直接暴跌,成了关税政策的牺牲品。
要知道,通用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只有45%是本土生产的,剩下的都要受到关税的冲击。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也表示担忧,认为关税会损害美国汽车出口和就业。
关税阴影之下,美国消费者也开始慌了。
眼瞅着汽车价格要上涨,赶紧提前购置新车。
实在不行,就去看看二手车。
伊利诺伊州一家斯巴鲁汽车经销店的经理都懵了,说自从关店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多人,顾客都在讨论关税的事儿。
但对于那些低收入和农村选民来说,这波涨价潮,可能让他们彻底失去购车的机会。
德国与日本也针对此事发表看法,德国总理与法国财长都对关税提出了负面评价,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也表示,特朗普政府最新的关税举措“极其令人遗憾”。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紧急召集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高管开会,承诺“将在4月内提出详细对策”。
德国汽车股市市值瞬间蒸发数十亿欧元。
特朗普这波操作,真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关税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想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又损害了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全球贸易格局,也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至于这关税政策,到底是“得”还是“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经济这盘大棋,又多了一颗不确定的棋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场关税风暴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