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年,VR大空间正从技术概念蜕变为数字文明的基础设施。
当政策红利、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一个虚实共生的新世界已触手可及。在这场重构人类感知的革命中,VR大空间注定成为连接原子世界与比特宇宙的核心纽带。
一
VR大空间的万千宠爱
1.顶层设计构建产业生态
早在2022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提出: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其中重点提到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如虚拟现实+工业、文旅、融媒、教育、娱乐等,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化的解决方案,提升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和体验感。而VR大空间正是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沉浸式体验的极佳方案。
2.电影产业革命性突破
3月份,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提出虚拟现实电影这一概念,支持电影产业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创新。并明确虚拟现实电影的制作放映规范及产业支持政策等。
而这不仅从侧面展现出国家电影局对VR大空间的认可,更为大空间市场的转型与成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催生沉浸式影院、交互电影、数字资产经济等新业态,推动中国在全球电影与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3.标准化体系加速成型
工信部《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提出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1800项以上,组建5个以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其中加强未来产业标准建设方面,指出开展元宇宙、脑机接口、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显示等标准研究。
随后,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即开展面向全社会征集相关单位参与《元宇宙 大空间 参考模型》等五项团体标准研制的通知。
VR大空间作为元宇宙的最新业态之一,成为虚实融合的重要路径,针对VR大空间硬件接口、交互协议不统一的问题,标准建设将规范功能与性能要求,降低行业成本。
二
未来图景:虚实共生的超级接口
顶层设计无疑为行业带来了强大动能,但市场的创新与突破才是VR大空间真正开启新时代的基础。
在大空间的赋能下,文化IP正迎来数字化重生,以新知元浪打造的《封神·朝歌》为例,项目通过虚幻引擎5和LBE大空间技术,还原商周历史场景,设计八大互动剧情。观众可穿戴无线头显自由探索,与虚拟角色互动,体验感远超传统展览。这不仅激活了封神IP的文化价值,更通过“文旅+科技”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更如文旅、娱乐、游戏、教育等等领域,大空间线下体验也正默默的改变一切。随着建模渲染、空间计算、交互、定位,以及AI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VR大空间更将从“体验工具”进化为“生产力平台”。
VR大空间不仅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
从政策驱动的标准化建设,到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价值已跨越娱乐边界,深入文旅等产业全链条。随着生态完善,VR大空间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万亿级市场,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超级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