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影星古天乐因右眼视网膜穿孔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视网膜健康的关注。视网膜穿孔虽不像心脑血管疾病那样广为人知,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那么,视网膜穿孔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预警信号?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

视网膜穿孔:脆弱的"眼底屏幕"为何会破损?
视网膜是眼球内一层极薄的感光组织,相当于相机的"底片",负责接收光线并转化为视觉信号。当视网膜出现裂孔甚至穿孔时,就像相机的感光元件损坏,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常见原因包括:

外力冲击:如拳击、车祸、球类运动撞击等,可能导致视网膜震荡性损伤。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人群,眼球被拉长,视网膜变薄,更易出现裂孔。
玻璃体牵拉: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内的玻璃体可能液化并拉扯视网膜,造成撕裂。
视网膜变性:部分人天生视网膜结构脆弱,容易自发形成裂孔。
五大危险信号:别忽视眼睛的"求救"
视网膜穿孔早期症状可能并不剧烈,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务必尽快就医:

突然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像隔了一层雾。
闪光感:眼前频繁出现闪电般的亮光,尤其在暗处更明显。
固定黑影:视野中出现不移动的黑点或帘幕状遮挡。
视物变形:直线变弯、物体扭曲。
眼部疼痛或不适:伴随红肿、胀痛等。
早发现、早治疗:90%患者可避免恶化
视网膜穿孔的治疗关键在于"抢时间":
激光治疗:适用于早期小裂孔,通过激光热效应封闭破损处,防止进一步撕裂。
冷冻治疗:在眼球外部冷冻裂孔边缘,促使瘢痕愈合。
玻璃体切除术:若已发生视网膜脱离,需手术复位并填充气体或硅油支撑。
古天乐的情况提醒我们,即使是身体素质良好的明星,也可能面临视网膜健康风险。高度近视者、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眼部外伤史人群应每年检查眼底,防患于未然。
护眼行动:从生活细节做起

控制近视发展: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验光配镜。
避免剧烈碰撞:运动时佩戴护目镜,尤其是篮球、拳击等高风险项目。
均衡饮食: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如胡萝卜、蓝莓、深绿色蔬菜)。

定期眼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照相或OCT扫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视网膜则是这扇窗的"玻璃"。古天乐的病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视力损伤往往悄然而至,唯有提高警惕、科学护眼,才能守护清晰世界。